- +1
重讀一語成讖的“人民協定”,督促發達國家償還氣候債務丨COP26觀察
2010年,哥本哈根談判(COP15)無疾而終后,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在科恰班巴組織了第一屆氣候變化和地球母親權利世界各國人民會議。會議上的“人民協定”點明了工業文明和資本主義對人類的摧殘, “在資本主義下,地球母親變成了原材料的來源,人類變成了消費者和生產資料,變成了只因他們的財產才有價值的人,而忽略了人本身就值得尊重這一點”。這也正是氣候變化議程推動起來無比困難的原因。在談判中,國家間糾結的內容有很多,但是從未考慮過“保障基本人權”的問題。
洪都拉斯總統Juan Hernandez在COP26上表示,在過去50年里洪都拉斯經歷了82次自然災害,其中有67次為“氣候變化導致”。光是去年的兩次颶風就造成21億美元的損失,相當于該國9.2%的GDP。Hernandez表示,洪都拉斯承受了排放造成的影響,但那些國際社會承諾的環境補助則遲遲沒有到來。氣候變化導致的影響是不公平,且沒有補償的。

颶風“埃塔”目前已經造成了至少21人死亡,9萬民眾受災,數千棟房屋受損。 圖源:美聯社
整個非洲有世界15%的人口,但碳排放僅占全世界的2%。據WRI研究,他們目前所承受的災害需要全世界氣候適應資金的50%。放眼全球來看,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遭受的損失和損害經濟代價將達到2900到5800億美元,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1萬億到1.8萬億美元。
而COP26的成果文件《格拉斯哥氣候協議》中,僅僅提到了“認識到”對氣候適應的需求將會持續;“承認”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了損失和損害,并且將造成更大的損失和損害;“敦促”發達國家、聯合國、以及雙邊和多邊組織為解決損失與損害問題的活動提供更多支持。但并未對資金提供的程序、結構和機制等問題給出任何細節。
問題在于發達國家未能兌現2009年的承諾,即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盡管他們承諾不晚于2023年實現這一目標,但已經拖延了12年的行動會在沒有其他動力的情況下突然登上日程么?發達國家在和之前無止境排放時一樣,故意忽視氣候變化對責任最小的國家造成的最大影響。
我們需要意識到,氣候變化是長期以來人為排放的結果,這個過程自工業革命就已開始,并且目前還沒有放緩的趨勢。在當時帝國主義侵略,屠戮殖民地時,不僅加速了侵略國的發展,加劇了他們的碳排放;更剝削了被殖民國的自然資源,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能源結構,削減了他們的綠色能源轉型空間。前文中提到的玻利維亞就是如此。
同時,這些被殖民的能源大國也是禁止化石燃料使用的最直接受害者。據統計,80%的化石燃料來源于被殖民國家(委內瑞拉,玻利維亞,伊朗等),在發達國家限制化石燃料時,他們首當其沖地將收到系統性的經濟打擊。這也是當時哥本哈根談判不了了之的原因之一。“2050年全球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50%,其中發達國家減排80%”這一條件意味著中國僅能再排放100億噸左右碳排。因為歷史排放和此前發展的原因,對于各國經濟上和能源使用上的限制,只要一視同仁,就不可能公平。

COP26上對于氣候債務的探討依舊沒有落實到資金相關問題上。 圖源:新華網
筆者在此重申氣候變化的損失不可逆,并且需要得到補償。“人民協定”中提到的“氣候債務“概念如今依然可以當作參考,共包括以下四點(括號內為原文):
1. 排放債務,即用增加碳吸收的方式彌補之前大量排放的碳,類似偷盜后將金錢物歸原主。(向發展中國家恢復被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所占據的大氣空間。這意味著通過減少和吸收它們的排放來實現大氣的非殖民化。)
2. 發展債務,即發展并傳播綠色科技,彌補被殖民國家使用的原始燃料和固定的能源結構。(發展中國家因生活在有限的大氣空間而失去發展機會而產生的成本和技術轉讓需求。)
3. 適應債務(彌補因氣候變化導致的種種災難。)
4. 移民債務 (為這些國家因氣候變化而被迫遷移的數億人承擔責任,取消其限制性移民政策,為移民提供體面的生活和充分的人權保障)
“人民協定“一語成讖,它當時提到:
目前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資金和哥本哈根協議的提議微不足道。除了官方發展援助和公共資源外,發達國家必須承諾每年提供至少占 GDP 6% 的新資金,以應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考慮到類似的數額用于國防,而且救助倒閉的銀行和投機者的資金大約為此金額的 5 倍,這引發了對全球優先事項和政治意愿的嚴重質疑,提供6%的資金無疑是可行的。這筆資金應該是直接的、無條件的,不應干涉受影響最嚴重的社區和群體的國家主權或自決權。
按照一噸二氧化碳排放50美元計算,目前的適應資金僅需要400億美元左右。但是考慮到對自然的影響,對人們住宿和生活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颶風,洪水,糧食危機,棲息地退化,海洋酸化等,)相應的資金則達到1000億到4000億左右,與“人民協定“中的要求基本相符。甚至,我們可以說,這是再多錢都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是500年來,侵略與被侵略,壓榨與被壓榨,利用與被利用,富裕與貧窮所導致的一系列影響的積累。工業革命時期的排放的受益是長遠的,而侵略和利用留下的傷痕影響也是持久的。

非洲因氣候變化而日趨嚴重的旱災。圖源:Kobusinge Rose
COP19上提出的華沙國際機制以及COP26上對于2023年前投入資金翻倍的表示固然是進步,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能做的最直接的事情就是發聲,讓所有人知道我們關心,我們在意,給真正能改變這一切的人壓力,讓他們不得不真的在意氣候變化,在意基本人權的喪失。
文/Stan 審/Lucy 編/ange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