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村上春樹、蔣勛的精神支柱:當你意志消沉時,一定要讀讀它
夜深人靜的時候,多數人都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我是誰?追求著什么樣的生活?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如果你也曾深陷人生的困惑,我想向你推薦一位文學大師。
他,就是赫爾曼·黑塞。

他一直游弋在理想與現實生活之間,被稱為 “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個體心靈的律師”,激蕩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評價:“黑塞的寫作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對人類的愛心。”
心理學鼻祖榮格這樣贊嘆:“讀黑塞的書,像在暴風雨的深夜,感受到燈塔的閃耀。”
臺灣作家蔣勛公開表示:“因為黑塞,我喜歡上了一種獨白的文體,像日記,像書信,也像孤獨時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他是二十世紀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一生狂攬諾貝爾文學獎、馮泰納獎、歌德獎等諸多重要文學獎項,作品迄今已被譯成53種語言,風靡全世界。
他被文化學者們公認為德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僅次于歌德、海涅,和托馬斯·曼并列的文學大師。
中國的老子、孔子是他崇拜的東方哲人,尼采、克爾克郭德爾則是他所喜愛的西方哲學家,因此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有人說,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愛黑塞。因為他的小說專注于個人的心靈痛苦并努力尋求通向自我的道路。
他的“Do your own thing”(做你自己的事)也成為美國整整幾代青年人的座右銘。

他筆下的人物,總是在靈魂與肉體之間、精神與現實、理性與情欲、藝術與生活的兩級矛盾中掙扎。
而這些,正是每個關注自我、追求自身命運的人必會遇到的課題。
有讀者這樣評論:“我越是讀它們(黑塞作品),我越是發現自己在這些書中。”
黑塞自己也說:“我小說中的人物一個個都經歷著心靈苦難、內在危機,他們在尋覓、追求和提問。”

如果你對生活的意義感到懷疑,希望探索真實的自己,找到自我的人,那請走進黑塞的自我救贖世界吧。
你會比周圍人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更知道自己本質是什么,追求真實幸福的生活。
今天,小編也非常榮幸地向你推薦一套黑塞經典作品集——
《我就像一顆秋天的樹:黑塞詩意三部曲》

三部深度了解黑塞的靈思之作,帶你走出迷茫,追尋自我——
豆瓣9.0高分熱門小說
《德米安》
村上春樹、塔可夫斯基摯愛的文學經典
《悉達多》
僅在印度一國,便被譯成了12種方言
《荒原狼》
黑塞的里程碑之作,譯成近20種文字

它提示人生中那些隱晦的道理,或以散文詩般的夢境,隱喻人生各種道理;或以手術刀解剖現實生活中困頓的心理,字字戳心。
這次,和黑塞一起開啟一場自我探尋之旅。

《悉達多》
每一個真正找到自我的人,
都叫“悉達多”

《悉達多》是黑塞最具代表性的成長小說,也是西方大學生人手一冊的成長之書!
它講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憑著自身的智慧,找到了真正自我的人。
主人公悉達多是印度婆羅門的兒子,家世顯貴。他和好友歌文達一起練習沉思冥想,內心卻依舊不滿足也不安寧。
因此,他和好友離開家,踏上了修行之路。
一路上,他歷經學習、苦行、聽教義、覺醒、墮落世俗、悔恨、修行、會愛、最終內心平靜修得圓滿。

《悉達多》不是一本宗教書,而是一本講述如何找尋真正的自我、如何聆聽生命的意義的哲學書。
這本書很薄,看完只需要兩個小時。但背后的深意,卻會讓人二十年都受用!
我每讀一次,都感受到其中超時空的神圣啟示,仿若探入靈魂的最深處。
它可能是我重讀次數最多的書,文中字句總能產生太多共鳴,都想抄下來整段背誦:
到底是我失去了財富,還是財富失去了我;
每個人都被自己的目標纏住了,每個人都忍受著痛苦;
我無權去評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為自己作出判斷;
悉達多這一生,似把世間所有人的生活都過了一遍,把所有人的心路都走了一回。

他的人生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都要歷經無數次的輾轉,和漫長的修行之路。
但如書中成為擺渡人的悉達多所述,智慧無法分享,它可以被發現, 被體驗。
相信你讀了他的故事后,一定會有所感悟,并開始體驗屬于自己的人生,成為另一個“悉達多”。

《德米安》
這是整整一代年輕人的故事

《德米安》是村上春樹、蔣勛和李銀河摯愛的文學經典。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保爾·托馬斯·曼贊譽:“這是一部擊中時代神經的作品。”
它講述了少年辛克萊尋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艱辛歷程。
出生并成長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偶然發現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那里的紛亂和黑暗,使他焦慮和迷惑。
這時,一個名叫作德米安的少年出現,將他帶出沼澤地,從此他開始走向孤獨尋找自我的前路。

打開這本書,我仿佛跟隨作者親身經歷了一場實實在在的心靈冒險,擁有著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
這里的主人公不僅僅是那個被叫做“辛克萊”的男孩,更像是指代我們每一個人。
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我們的鞭笞與指引: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我們并不是與世隔絕,我們活在思想和對話中,因此活在世界的中心;
您不能和別人去比較,如果大自然把您造成蝙蝠,您就不能有把自己變成鴕鳥的念頭;
探尋自我的永恒征途,總是道阻且長。
在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的擁有指路人——德米安,但至少我們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一些人生的啟示。
在我們每一次孤獨尋找、艱難選擇的時候,能夠為我們指引方向。

《荒原狼》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都有一匹荒原之狼

《荒原狼》于1927年發表,一經出版轟動歐美,并跨越國界掀起了“黑塞熱”,是黑塞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
托馬斯·曼將其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先后被譯成近20種文字。
在豆瓣有這樣一句書評:這本書到現在都沒敢看完,因為太有共鳴了。

小說的主人公哈勒爾是個正直的作家,他鄙視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常常閉門不出,幾乎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
一天他偶爾讀到一本《評荒原狼》的小書,頓覺大夢初醒,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他感到自己無能為力,無所適從,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
本來哈勒爾終于精神上找到出口,但看到朋友和另一個人親密時,卻“狼性”大發,把對方殺死自己也變得精神奔潰。
荒原狼,正象征著一個人內心野蠻、原始、赤裸裸直面真實的一面。
黑塞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匹甘于孤獨卻又渴望被理解的荒原之狼。”

比如當我們面對一件棘手的工作時,我的狼性會想,哪里都這么難,不如不干了吧;人性這時卻會跳出來說,這點苦頭都吃不了怎么算人。
我們內心的多個聲音在對抗,在辯論,我們就在這種矛盾中生活著,痛苦地被時代洪流推著去做一個人而已。
在書中,有太多對于靈魂拷問的句子:
壓根沒有什么回頭路。我們既不能回到豺狼,也不能回到孩子的樣子;
世上總有幾個這樣的人,他們對生活要求很高,對自己的愚蠢和粗野又不甘心;
不能自愛就不能愛人,憎恨自己必也憎恨他人;
讀《荒原狼》,就是直面自己的內心。
只有正視你自己,你才有機會找到救贖自己的路。
原標題:《村上春樹、蔣勛的精神支柱:當你意志消沉時,一定要讀讀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