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編輯手記|對孩子來說,編輯也是麥田里的守望者
大學時初看《麥田里的守望者》,對霍爾頓說的那段話深受觸動:“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就在那懸崖邊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跑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里的守望者?!?/p>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編輯們都是“霍爾頓”,為了不讓小孩們“掉入懸崖”,甘心充當“麥田守望者”。都說編輯是一個充滿責任感的職業,因為它有著傳承文化和呵護祖國下一代的使命。因此,我們的初衷就是將孩子引入一片麥田之中,讓他們避開掉入懸崖的危險,還能在麥田里汲取營養,讓童年的路途變得平穩而開闊。
在策劃“金麥田國際大獎小說系列”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內容質量是首要,要囊括國際上的多項大獎來獲得專業認證;其次要注重主題的多樣化,比如兼顧男孩女孩的興趣點,選題的題材要豐富有趣;最后還要考慮人文關懷和自我成長,因為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需的食糧。

公主只有經歷成長過后才能恒久美麗
孩提時,各種充滿著浪漫、夢幻的公主童話讓每個女孩心中都懷揣著一個公主夢,希望自己便是童話中美麗的公主。提到公主,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那種長得像芭比娃娃一樣精致、身穿華服、住在童話般的城堡里、期待遇到自己白馬王子的貴族女孩,畢竟在我們曾經看過的、聽過的故事中,公主就是這樣的完美人設。然而對我而言,真正的公主應該具有“公主精神”——百折不撓、樂觀自信、敢于奉獻。
小時候最喜歡的童話就是《海的女兒》。海王國的小人魚公主愛上了陸地上的王子,為了追求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脫去魚尾,換來人腿。但王子最后卻和人間的女子結了婚。愛情無望,但是回到海里還有一線生機——只要殺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美人魚就可以回到海里,重新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可她卻為了王子的幸福,自己投入海中,化為泡沫……這個故事帶給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人魚公主為愛獻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人魚公主具有真正的“公主精神”。
選公主題材的小說時,我有過不少猶豫。現在的孩子已經對公主的故事耳熟能詳了,如何站在一個新的角度去創造一個故事來詮釋“公主精神”,并讓人耳目一新,這是有一定難度的。之所以鎖定《公主傳奇》,首先,是因為它出自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珊農·海爾之手。這位作家曾經寫過一系列公主題材的小說,其中不乏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喬塞特·法蘭克文學獎等國際大獎。其忠實書粉——斯蒂芬妮·梅爾——“暮光之城”系列的作者,就曾經說道:“珊農·海爾的書讓我著迷,讀著讀著就陷進了魔法世界,她的故事就是魔法?!?/p>
其次,是因為這本書能給我們傳遞真正的“公主精神”。《公主傳奇》取材于格林童話《放鵝姑娘》,并在原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完美的深度加工。真正的公主因為心地善良被惡毒的侍女設計,兩人的進行了對調——真公主變成了假侍女,真侍女變成了假公主。假公主怕自己的身份遭到泄露,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地除掉真公主。僥幸活下來的真公主淪落為放鵝姑娘,但她憑借樂觀的心性和天生的優勢——能聽懂動物的語言,一路斬關過將,最終在國王面前揭露了假公主的謊言,并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梢?,真公主能在面對層出不窮的怪事和磨難時表現出難能可貴的勇氣和正義感。
或許讓孩子早點認識到“公主只有經歷成長過后才能恒久美麗”,比讓孩子一直生活在“公主就應該住在城堡里保持美麗”的幻想里要真實得多。這就是當初我們選這本公主小說的初衷。
外星人與男孩的夢
跟著外星人環游世界,也會出現在每個男孩子的夢里。小時候看過一部有關外星人的電影,叫《E.T.》。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十歲男孩艾里奧特與一個外星造訪者劃破時空隔閡、建立純真友誼的故事。那時,我被小男孩跟外星人的情誼深深地感動了,也對外星人有了不少期待和幻想。如今有關外星人的書籍和影視劇,大多圍繞探險、溫馨、催淚來展開,故事內容也大同小異——外星人誤闖地球,孩子跟外星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并幫助外星人逃離人類的捕捉。
當《外星記者》出現時,我第一眼就被它的書名給吸引力。將外星人披上“記者”的外衣,那故事本身的獵奇部分就少不了了,細細審讀下去,發現書中不僅普及了大量的科學知識,還出現了一種新穎的思考方式——站在外星人的角度來思考地球人的行為方式。和我們人類對外太空充滿好奇一樣,生活在一顆叫高爾奇的星球上的外星人,對其他星球的文化也非常感興趣。于是高爾奇星上的《大爆炸》雜志社,就派出了一位外星記者古斯塔夫·高爾奇(我們姑且稱它為它小古斯)來調查地球。剛來地球的小古斯發現“地球人”很怪,然而正是這些不理解和困惑,讓小古斯開始有意識地去接觸地球人,并漸漸熟悉和學習地球人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外星記者小古斯的腦殼蓋可以打開這一特點,這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去看過的“蒂姆·波頓異想世界”展,展覽一塊場地中擺放了一個“機器人男孩”(Robot Boy)的實體。它的腦殼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開啟閉合,腦殼里面全部都是電線和管子,而外層皮膚則是一層又冷又薄的錫皮。當時,站在我身旁的小男孩看得十分入迷,我本以為他是被這個古怪抽象的造型給嚇呆了,誰知他只俏皮地說了句:它的腦殼里的東西真有意思!孩子眼中的世界跟我們的大不同,或許他們能憑借澄澈的內心看到更多有意思的東西吧。

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小說中
什么是珍貴的品質和情感?就是那些能給人帶來感動、正能量的內在品性。而這些品性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要通過后天的環境接觸、耳濡目染去感受。
惠特曼有一首詩叫《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有個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觀看某一個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在當天或當天某個時候那個對象就成為他的一部分,或者繼續許多年或一個個世紀連綿不已。早開的丁香曾成為這個孩子的一部分,青草和紅的白的牽?;ǎt的白的三葉草,鹟鳥的歌聲,以及三月的羔羊和母豬的一窩淡紅色的小崽,母馬的小駒,母牛的黃犢,還有倉前場地或者池邊淤泥旁一窩啁啾的鳥雛,還有那些巧妙地浮游在下面的魚,和那美麗而奇怪的液體,還有那些頭部扁平而好看的水生植物——所有這些都變為他的成分,在某個部位。”
所以,我們要記住,孩子每天都是向前走的,讓他們接觸什么樣的環境、看什么樣的書籍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多數人都是不喜歡說教的,有些孩子對說教尤其反感,但是如果能將教育意義融入到小說之中,這就撇去了說教之嫌,同時也能在無形之中感化孩子。
小時候聽過很多有關圣誕老人的故事,他是專門在圣誕節前夜為孩子送上禮物的神秘人物。說他神秘,是因為沒有人見過他真實的模樣。有關圣誕老人的傳說非常多,在歐洲神話中,他是奧丁神后裔,是主教圣尼古拉,其出處和故事情節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誕老人“雪中送炭”“樂于助人”的精神卻恒久流傳了下來,成了傳說。圣誕故事太多了,但是有關圣誕老人的傳說卻少之又少。這次選入的《圣誕傳說》就講述了一個有關圣誕老人由來的故事。小男孩尼古拉斯從小失去親人,被村民撫養長大。每年圣誕節,他要從一戶人家搬到另一戶人家。作為回報,每年他會在離開前的晚上,把用木頭刻的圣誕禮物放在孩子們的門前。日積月累,不少人被他所感化,他也因此收獲了不少友誼和真情,最后成了一位圣誕老人。《圣誕傳說》改編成電影上映后,在芬蘭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成功,成千上萬的觀眾看后為之感動、流淚。我想,出版這本書也許能讓孩子看到一種有關愛心和責任的傳承,收獲一份對美好品質的感動。
青春期的孩子總會有很多難以言說的煩惱,可能讓他們難以釋懷的卻是件芝麻大的小事,可能自身的一丁點的缺點都能讓他們自卑很久。因此,釋放的途徑和窗口就顯得特別重要了。許多孩子喜歡在找存在感和認同感,如果從父母朋友那里得不到這些,那他總會去尋找其他途徑,值得被認可為止??傉f孩子的長大是一瞬間的,但成長的過程在孩子眼里卻是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
《夏日天鵝》的主人公薩拉因為自己的一雙大腳而哭泣,為自己長得不漂亮而煩惱,為沒有相稱的衣服和鞋子而抱怨,由此她開始埋怨所有人,直到弱智的弟弟失蹤。在傾盡全力尋找弟弟的過程中,薩拉體悟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時對自我和他人有了全新的認識,并由此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可貴的友情。《夏日天鵝》是美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貝茜·拜厄斯(Betsy Byars)的作品,她的小說走寫實路線,深入兒童內心,因此深獲兒童的認可與喜愛。除了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的代表作《夏日天鵝》之外,還有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午夜泳者》,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的《回家的路》等,這些杰出文學作品讓茜·拜厄斯獲得了女王終身成就獎。
美國學者蓋兒·梅爾森所著的《孩子的動物朋友》中就提及過:“就像父母或祖父母一樣,孩子的寵物可以給孩童被愛的感覺,在情緒低潮時給予信心、對抗孤單,以及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寵物也是家里的玩伴,或是放學后,家里空無一人時的伴侶。也像朋友一樣,可以對寵物吐露心聲,它們為孩子保守秘密,更是一個好的支持者?!笨梢?,一套優秀的讀物中怎么能少得了動物小說?小時候看過很多有關動物的動畫片,比如:《貓和老鼠》《舒克和貝塔》等。這些優質動畫片中,并沒有動物世界中的恃強凌弱的殘酷,只有各種斗智斗勇的歡騰和熱鬧。
出于同樣的理由,我們選了《小雞特工隊》?!缎‰u特工隊》里有三只對武術一竅不通的小雞,卻被選入“小雞精英戰隊”,一起對抗史上最邪惡、最殘忍的殺手——紅狐泰德。不過,她們一只很勇敢、一只很機智、一只很堅韌,組合在一起,就是實力超群、史無前例的精英戰隊。動物的世界黑白分明,正如孩子的世界。好的動物小說是有靈魂的,也是一面明鏡,讓人類能反思自己的行為。
提到動物小說,就不得不提沈石溪老師,作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他的作品囊括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在內的四十多個獎項。如今已經年過六旬的沈老師,為了宣傳自己動物小說創作的理念,依舊在全國上下四處奔波。上次,沈老師來我們辦公室,說了一番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說,編輯一定要提升自身含量,這非常重要。
提升自身含量,把關書籍質量,我想這也是我作為一個編輯的責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