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動畫電影這一年:票房617億日元,《鬼滅之刃》居首功
來自日本動畫協會的官方總結。
作者:D小孩
此前,三文娛在《<鬼滅之刃>電影票房登頂日本影史,超過<千與千尋>成第一》一文中,詳細復盤了《鬼滅之刃》劇場版的成長史。
在近日發布的《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21》中,日本動畫協會又詳細分析了2020年日本動畫電影產業的情況。

2020年動畫電影票房收入617億日元,位列歷史第三
2019年的盛況在前,動畫電影票房總收入692億日元,刷新了日本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的新紀錄(《比真人電影更賺錢的日本動畫電影市場,有這些特點》),2020年日本動畫電影雖沒能再創新高,但也收獲了總票房收入617億日元的成績,相較2019年減少10.8%,但卻超過600億日元,僅次于2019年和2016年,排在歷史第三。

這背后的功臣《鬼滅之刃》當仁不讓。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2020年票房387億日元,占比當年動畫電影總票房收入超過60%,上一次出現一部作品占比總票房60%的情況,還是20年前的《千與千尋》。
從票房分布看,2020年票房過10億的動畫電影僅有8部,除了《鬼滅之刃》分別是以下作品:哆啦A夢系列的兩部作品《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33.5億日元;《哆啦A夢:伴我同行2》,30億日元;改編自繪本的《煙囪小鎮的普佩爾》,23億日元;京都動畫的《紫羅蘭永恒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21.4億日元;《命運之夜天之杯Ⅲ:春之歌》,20億日元;口袋妖怪系列電影的第23部《寶可夢:皮卡丘和可可的冒險》,17億日元;《蠟筆小新》系列電影的第28部《蠟筆小新:激戰!涂鴉王國和約四位勇士》,12億日元。

經典系列幾乎都會隔年公開新作,累積了知名度和大量的核心觀眾,其號召力不可小覷。只是受到疫情影響,其票房收入相較往年下降不少。
破10億日元的作品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一半,相比起2019年眾多作品共同繁榮的景象,2020年的動畫電影市場則顯得單調,《鬼滅之刃》成為最出彩的亮點,這更加突出了《鬼滅之刃》票房的單邊集中,說是一部電影帶熱整個大盤也不為過。在各大統計年報上,《鬼滅之刃》的身影都處在顯眼的位置,極大地推動了TV動畫、漫畫出版、動畫電影、衍生周邊等多個領域。作為新晉國民級作品,《鬼滅之刃》在日本儼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鬼滅之刃》成現象級IP,本土票房超400億日元
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講述了在蝴蝶屋結束修業之后,炭治郎等人與鬼殺隊最強劍士“柱”之一的炎柱匯合,在“無限列車”上與鬼戰斗的故事。2020年10月16日,一經上映,就呈現出火爆之勢,一路打破多項記錄,票房不斷飆升,在上映第72日達到317.2億日元,正式打破《千與千尋》保持了18年的記錄——316.8億日元(含重映),自此成為日本影史第一。截止2020年底,《鬼滅之刃》票房387億日元,以一己之力撐起了當年動畫電影的半邊天。據統計,《鬼滅之刃》的票房比第二名《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高出10倍,其人氣可見一斑,它的爆火保障了動畫電影市場的穩固票房增長。

截至2021年5月9日,《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在日本上映時間已達32周,上映第220日,本土累計票房達到400.2億日元,正式突破400億日元大關,成為日本影史首部票房破400億日元的電影,也是日本影史周末票房在榜最長的電影之一。
《鬼滅之刃》電影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傳統王道的熱血題材,在TV動畫精良制作的基礎上,成功把握住新冠影響下作品減少競爭減弱的機會,一舉成功,人氣擴大到兒童和普通人群。而“鬼滅熱”也不僅僅是電影,還蔓延到了關聯內容的創作、商品的銷售、樂曲的合作等多個領域(《《鬼滅之刃》除了動畫電影大賣,還在做這些跨界授權》),促進了產業鏈的延伸。2020年,官方稱之為“鬼滅之刃”年。電影上映一年后,《鬼滅之刃》第二季TV動畫《游郭篇》即將于12月5日播送,屆時又將帶起新的追番熱,繼續回收和穩固人氣。

第二季TV動畫《鬼滅之刃 游郭篇》正式海報
《鬼滅之刃》的成功讓人再次意識到其原作連載雜志《周刊少年JUMP》的作品潛力,集英社在《鬼滅之刃》后又推出兩個大熱IP《咒術回戰》和《電鋸人》(《“鬼滅咒術電鋸人”,集英社有了三大新臺柱》),TV動畫的播出讓《咒術回戰》大火,帶動著漫畫銷量激增,目前已突破5000萬冊,被眾多粉絲期待已久的首部劇場版《咒術回戰0》電影將于21年12月上映。此外,另一臺柱《電鋸人》也將被改編成電視動畫。在2019、2020年連續兩年的漫畫銷量榜上,集英社都以絕對的優勢實現霸榜。

2020年日本Oricon漫畫作品銷量榜單

疫情帶來的沖擊與新生機
《鬼滅之刃》是特殊的個例,而其他作品就沒這么幸運了。新冠給大多數動畫電影都帶來了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影響:
新冠導致制作延遲
由于防控需要和尋找最佳上映日而推遲上映
票房由于影院時間、座位使用限制導致收入減少
由于制作延遲和推遲上映,2020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有66部,與2019年的91部相比,數量大幅減少。

一些被看好的經典系列作品例如《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彈片》、《新·福音戰士劇場版:》都被推遲到2021年。但在2021年,盡管受新冠影響,這兩部重新上映的作品還是分別獲得73億、102億日元的成績,有力地拔高了2021年的動畫電影表現。

左:《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彈片》右:《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
但大多數經典系列作品還是受到了的重創。2020年,《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哆啦A夢:伴我同行2》《紫羅蘭永恒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命運之夜天之杯Ⅲ:春之歌》《寶可夢:皮卡丘和可可的冒險》《蠟筆小新:激戰!涂鴉王國和約四位勇士》等作品名列前十,票房超過10億日元,但與近年來的系列前作業績相比,都有明顯的下降。例如《哆啦A夢:伴我同行2》票房30億,而前作《哆啦A夢:伴我同行1》(2014)的票房收入為83.8億日元,是第二部的約2.8倍。
其余的經典系列作品,例如《命運/冠位指定:神圣圓桌領域卡美洛前篇》《光之美少女奇跡穿越 和大家的不可思議的1天》《數碼寶貝:最后的進化》等表現欠佳,均未能突破5億票房。
探究其原因,除了開頭提到的三點,還有由于延遲上映,經典劇場動畫所擅長的電影和電視配合聯動播放、活動舉辦、合作宣傳等媒體組合牌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宣發效果被削減。
除了制作數量之外,制作分鐘數達到4837分鐘,較前一年減少34%,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另外,動畫制作企業從劇場動畫的制作等方面的收入金額為268億日元,比前一年的388億日元減少30.9%,是近五年來唯一的負增長,一般動畫制作的費用是在完成交貨之后支付,上映數量的減少導致交貨數量的減少,也直接導致了制作收入的減少。


意外的驚喜是,由于上映數量不足,經典作品的重映相繼取得了成果。2020年6月吉卜力工作室的4部舊作《千與千尋》《幽靈公主》《風之谷》和《地海傳說》的重映票房共計26.4億日元,讓人們再次感受到經典好作多年來不減的魅力。

分別為《千與千尋》《幽靈公主》《風之谷》《地海傳說》海報
在受新冠影響的2020年,即使上映數量不到日本電影總數的1/5,但票房收入仍接近6成,動畫電影大受歡迎的概率有所提高,呈現出風險小、回報效率高的優點。電影業界的重心進一步向動畫轉移,不僅是傳統的動畫制作主體公司,其他領域的參與還將進一步增加,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煙囪小鎮的普佩爾》,改編自原創繪本,講述了黑煙籠罩的煙囪小鎮上,有生命的垃圾人普佩爾和煙囪清潔工魯必奇的友情故事,收獲23億日元的票房,位列2020年度第四,由大型藝能事務所吉本興業全額出資與參與發行,受此鼓舞,該事務所在2021年進一步出資贊助動畫電影《漁港的肉子醬》。

《煙囪小鎮的普佩爾》電影海報
21年以后的動畫上映數量將會恢復, 22年以后也有預定公開的作品接踵而至,日本動畫電影的繁榮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日本動畫電影加速走向海外市場
優秀的作品能獲得廣泛的共鳴,2021年,日本動畫電影在海外彰顯了其存在感。
《鬼滅之刃》劇場版于2021年4月23日在北美上映,繼《寶可夢:超夢的逆襲》之后,日本電影時隔21年再次登上周末票房冠軍寶座。《鬼滅之刃》的北美票房收入超過了50億日元,不僅在北美取得顯眼的成績,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泰國、越南、澳大利亞、新西蘭、西班牙等地區也取得了周末票房排行榜的第一名,很多地區的成績甚至超過了同期的好萊塢大片。在北美,其他作品《我的英雄學院:英雄崛起》(2020)、《龍珠超:布羅利》(2019)等日本動畫電影也出現在票房排行榜前列。日本動畫在世界范圍內上映,展示出了與好萊塢作品相當的戰斗能力,這將進一步加速日本動畫走向海外市場。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美國版海報
中國成為日本動畫電影的一個巨大的海外市場,2019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海賊王:狂熱行動》《千與千尋》《天氣之子》《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夏目友人帳》收獲了共計11.7億人民幣(折合約208億日元)的票房,2021年4月1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彈片》收獲了2.16億人民幣(折合約38.6億日元)的票房。但注意到中國市場也具有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對海外作品的引入限制,《鬼滅之刃》劇場版原定2021年暑期在中國大陸上映,至今也未播出。
日本動畫電影的海外發行呈現出新趨勢:獨家發行和先行發行的情況越來越多。迪士尼、皮克斯、索尼影業等公司相繼推出了不在院線上映或者線上和院線同步上映的新作。原創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在Netflix上先行在全球獨家發行,并于同日在中國大陸的西瓜視頻、今日頭條上線,2021年《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沒有在國外上映,而是選擇在Amazon Prime Video上以定額收費的形式面向世界范圍發行,流媒體平臺播放的收益對制作公司而言是巨大的吸引,日后,非院線的線上發行或許會成為新選擇。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電影海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