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縣委書記朱愛民被撤職之后:到民企養豬,借扶貧擴張獲升總裁
“秋雨喋喋何時休?小池靜靜水悠悠。無邊云影匆匆過,吾花吾樹吾亭樓。”
5年多的沉寂后再度被媒體關注,朱愛民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5年多前,因轟動一時的安徽和縣碧桂園違法占地案,已調任安徽臨泉縣委書記的朱愛民被撤銷職務,包括朱愛民在內的和縣三任縣委書記等11名干部受到處分。
5年多后,朱愛民已經沒有了公職人員身份,轉型為以經營飼料、畜禽疫苗、生物制品等業務為主的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邦股份”)副總裁,兼任天邦股份旗下主營養豬業的漢世偉食品集團(以下簡稱“漢世偉集團”)總裁。
面對5年多前因碧桂園事件被撤職一事,朱愛民稱盡管碧桂園項目在自己到任和縣前就已簽約,而案發時他已離開和縣,但他并無怨言,“出了事總要有人擔責”。
但對這個案子,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時任局長李建勤的說法是,“朱愛民在任和縣縣委書記以及縣長時,一手操控了碧桂園項目。”按照法律規定,朱愛民需承擔法律責任。
談到為何跳出體制、加盟民營企業,朱愛民則解釋稱,官場的輾轉反復使他感覺失去了一個干事創業的平臺。在做過兩縣縣委書記后,仕途于他而言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他想嘗試另外的活法。
朱愛民同時強調,自己加盟民營企業,靠的并不是所謂過去的人脈和資源,而是自己本身具備的學習、溝通和管理能力。“一個受過處分的原政府官員是不受歡迎的,何況我們的豬場多在我工作的地方之外,沒有原有關系可以幫助。”他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解釋稱,“如果說有作用,只能說了解政府部門的所思所想。”
在天邦股份董事長張邦輝看來,一些黨政官員從官場到商場的轉型并不成功,可是在朱愛民身上,這種轉型可以說是成功的。

傷疤
澎湃新聞記者見到朱愛民時,他正在接待一個外地的合作團隊,官員下海不可避免地成為聊天話題。
事情緣起于10月中旬天邦股份的一則公告。公告稱,2016年10月19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了天邦股份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
另據天邦股份2016年8月24日發布的2016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該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8000 萬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現代化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
根據天邦股份旗下各公司分工,漢世偉集團主營養豬,而朱愛民為漢世偉集團總裁,于是一條“安徽一被撤職縣委書記下海經商,如今欲募資14.8億養豬”的消息便在網絡上熱傳。
“縣委書記,撤職,14.8億,還養豬,搞得這14.8億是我自己的一樣!”朱愛民頗為無奈。
其實,無論是在天邦股份內部還是朱愛民本人,都并不諱言他曾經的縣委書記身份,但他們不愿多提朱愛民的臨泉縣委書記職務被撤銷一事。
“雖然看開了,但這就像一道傷疤,每揭開一次就會疼一次。”快6年了,正處知天命之年的朱愛民還是這樣認為。
朱愛民,1966年生于安徽省長豐縣孔店,13歲赴巢縣求學,研究生學歷。
50歲之前,朱愛民一直在仕途發展,先后任巢湖團地委書記、巢湖團市委書記,居巢區區委副書記,巢湖市(原地級市)計生委主任、信訪局局長,和縣縣長、縣委書記,臨泉縣委書記,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阜陽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委員。
2015年5月,朱愛民辭去公職加盟天邦股份,任天邦股份全資子公司漢世偉集團分管人事和行政工作的副總裁,一年后升任天邦股份副總裁兼漢世偉集團總裁。

跌落
加盟天邦股份前,朱愛民曾有過一段較為坎坷的官場經歷。
作為一位從政30年、特別是擔任過兩縣縣委書記的原黨政官員,朱愛民選擇離開體制和一樁地產企業違法占地案有關,這個案子“顛覆”了他原本的仕途軌跡。
2010年8月2日,安徽省國土資源廳下發《國土資源重大違法案件公開掛牌督辦通知書》,將位于和縣石楊鎮的碧桂園如山湖城項目列入公開掛牌督辦案件,并要求巢湖市國土資源局在30日內依法立案查處。
2011年4月18日,國土資源部發布《5起公開通報的國土資源領域違法違規案件》,其中安徽省和縣政府違法批、占土地案位列第一。
國土資源部認定,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和縣政府違法批準征收集體土地5043.83畝,違規收儲國有農用地1239.9畝,用于建設如山湖城項目。其中的3034.89畝集體土地(耕地1248.09畝)被和縣政府于2007年6月和2009年8月間,分兩期違規出讓給碧桂園旗下的安徽和縣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安徽和縣碧桂園鳳凰酒店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因碧桂園違法占地案,當時已任安徽臨泉縣委書記一年多的朱愛民被撤銷黨內職務,另有包括其他兩任和縣縣委書記在內的10名干部也受到處分。
此后,被撤職的朱愛民賦閑在家兩年多,一直到2013年5月才低調“復出”,獲任級別相同、但與縣委書記職權相差較大的阜陽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委員。
朱愛民自己也認為,碧桂園事件是其從政生涯的拐點,“可以說是從巔峰一下跌落到谷底。”
據朱愛民透露,被撤銷臨泉縣委書記職務之前,他已成為阜陽市副廳級干部考察對象,而此時碧桂園事發,他幾乎到了“絕望”的邊緣。
不僅如此,在被撤職前后,朱愛民的家庭生活也遭遇了巨大變故:妻子提出離婚,朱愛民沒有拒絕。
“前妻要離婚,也不僅僅是因為我被撤職,之前已經有一些矛盾。”5年多后,朱愛民談到這段經歷時已經較為平靜。“我不恨她。畢竟,一個男人,如果不能給女人安穩的生活,又有什么理由對她要求過多呢?”

選調
被撤職后,朱愛民一度也心灰意冷,“我能活到現在其實也算不容易。”他頗為自嘲地說。
兩年多的賦閑時間,朱愛民稱自己主要是與書為伴,他在網上買了大量書籍,“讀了個遍”。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那段日子終于“有時間給自己了”。
盡管仕途和家庭都遭遇了巨大變故,朱愛民談到自己過去的“政績”時仍充滿了成就感。
比如,2005年4月,當朱愛民調任巢湖市信訪局局長時,當地的信訪形勢是已連續兩年排在安徽全省末三位。經過朱愛民的一年多努力,巢湖的這一排序升為全省正數前三。
一位原巢湖市處級干部也向澎湃新聞表示,雖然對當年巢湖的具體信訪數據并不清楚,但朱愛民就任信訪局局長后,巢湖的信訪形勢確實好轉了不少。
再如,從2006年12月到任至2009年4月離開,不足兩年半的時間里,朱愛民在和縣主抓了規劃與招商、鄭蒲港、鎮淮新街、臺創園、三山三湖三寺北部旅游、安徽省精細化工基地及盤景水泥等工作。
2009年4月,在安徽的皖南皖北干部交流中,朱愛民交流至隸屬皖北阜陽市的臨泉縣任縣委書記。
在2009年4月7日舉行的人事任命會議上,官方介紹了此次干部調整的背景,并依照慣例對朱愛民的和縣政績進行了評價。
時任地級巢湖市市委副書記孫麗芳在會上指出,朱愛民確立的“圍繞一個目標、實施三大戰略、打造四大基地、建設五大板塊、做強六大產業”的發展思路,符合和縣發展實際,并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成效明顯。2008年,全縣6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超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新政
帶著和縣的“情誼”,朱愛民來到了臨泉。
關于到臨泉,朱愛民有一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如果可以選擇,我是不愿意來的。”
地處豫皖兩省交界的臨泉曾被外界稱為皖西北的“西伯利亞”。這個擁有230萬人口的農業縣,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縣,基層治理形勢長期以來較為復雜,特別是計劃生育、禁毒等工作一度十分棘手。
此外,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臨泉的貧困人口和貧困村總量位列安徽全省第一。全縣不通鐵路,不通高速公路,水路也不暢。
在朱愛民赴任時的2009年4月,臨泉又剛剛發生了縣委原書記王政、縣委政法委原書記楊華杰等貪腐窩案。在王政的54個請托人中,絕大部分是臨泉黨政機關干部,其中楊華杰就行賄了30多萬元。臨泉的吏治腐敗已經到了不得不痛下猛藥的時刻。
正是在這個時候,被安徽省委賦予“加強皖北地區政治生態建設”重任的朱愛民調任臨泉。他認為,這體現了組織上對他的肯定和信任。
朱愛民后來在接受《江蘇經濟報》采訪時指出,臨泉雖然落后,但落后也是一種資源。最為落后時,往往是契機的開始。落后并不后怕,關鍵怕甘于落后。
面對被嚴重破壞的政治生態,朱愛民的“臨泉新政”從整頓吏治和干部選拔開始。
2009年5月,朱愛民到任剛一個月,臨泉電視臺開始推出“電視訪談”系列專欄,臨泉縣各基層單位的“一把手”逐一“過堂亮相”,公開承諾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目標及措施。
2009年8月13日,臨泉電視臺“史無前例”地現場直播“臨泉縣公開推薦競職選拔科級干部會議”實況。通過公開推薦、電視PK、縣委全委會票決等程序,選拔出了開發園區主任、鄉鎮黨委書記等要害單位的9位“一把手”。《江蘇經濟報》當時的報道稱,這著實讓200多萬臨泉人為之一振。
直到2010年12月被撤銷縣委書記職務,朱愛民在臨泉工作了20個月時間,主抓了開通公交車、治理吃空餉、公開選聘干部、干部述職電視直播、工業園區整頓及舉辦雜技節等工作。而為了表達做好臨泉禁毒工作的決心,他還戒除了自己多年來的抽煙習慣。
2010年8月,和縣政府違法批、占土地案案發,4個月后,朱愛民被撤銷臨泉縣委書記職務。
評價
2010年11月,臨泉官方媒體中曾數日不見朱愛民的身影,當地有關朱愛民的各種小道消息隨之廣為流傳。在臨泉論壇、臨泉在線等地方網絡論壇上,圍繞朱愛民會不會“出事”,兩方網友甚至展開了論戰。
一個月后,朱愛民被正式撤銷臨泉縣委書記職務。
“知道他在老百姓中評價挺好。”臨泉一位科級干部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但對于朱愛民曾被撤職一事,她不愿表達個人觀點。
不愿明確表達個人觀點的,還有朱愛民本人。
“因碧桂園事件被處理的10多名干部,當時只有我已經離開巢湖在外地任職。”朱愛民只是特別強調幾個時間節點:2006年12月他到和縣任職,2006年5月和縣碧桂園項目在香港簽約時,他還在巢湖市信訪局局長任上;2007年6月碧桂園項目土地調整時,其職務為和縣縣長而不是縣委書記;2010年8月碧桂園案案發,當時他已離開和縣任職臨泉縣委書記。
但依據《法制日報》2011年4月19日的報道,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時任局長李建勤在談到和縣碧桂園案時曾指出,“朱愛民在任和縣縣委書記以及縣長時,一手操控了碧桂園項目。”按照法律規定,朱愛民當然要承擔法律責任。
據朱愛民稱,碧桂園案案發后,國土資源部和安徽省紀委都調查過其中是否涉及干部腐敗和權錢交易,但調查結果沒有發現這些問題。
轉場
朱愛民稱自己對組織的處理并沒有怨言,對自己的選擇也無怨無悔。
遭撤職后,他稱確也曾消沉過,后來選擇在讀書中尋求啟發和方向。書讓他了解歷史,寬闊心胸,知道了挫折往往是人生最好的催化劑,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工作和生活。
2015年4月的一天,當時已任阜陽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的朱愛民,接到天邦股份董事長張邦輝的電話,請他到漢世偉集團位于馬鞍山市和縣烏江工業園的總部“品嘗豬肉”。
正是這一餐飯,直接“點燃”了朱愛民離開體制、下海經商的想法。
席間,張邦輝向朱愛民介紹,漢世偉集團專業從事養豬,通過收購,已成為中國10大養豬企業之一。而經引進美國品種、飼料配方改善以及用益生菌、丁酸梭菌等替代抗生素,天邦股份生產出了自己的“美味豬肉”。
朱愛民回憶起,餐桌上,一盤“白肉”豁然眼前:只是簡單地用清水煮熟,未加任何調料,卻飄過一股“兒時豬肉的香味”。
他忽然感到,在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重視的時代,生產安全美味的豬肉,是一件大事。
而餐桌上的陪同人員也給朱愛民帶來了更多啟發。他們是和縣督查局原局長黃朝陽、安徽省江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規劃建設部原總監嚴鳳龍等,當時均已辭去公職加盟天邦股份。
朱愛民說,看到自己以前的老同事在天邦股份干得挺好,這也堅定了自己當時突如其來的也加入的想法。
“我來和你一起養豬。”這句話一出,朱愛民的人生由此“從官場轉到豬場”。
事后想來,朱愛民覺得他加盟天邦股份并不是一時沖動。他認為,天邦股份至少有兩點使他愿意加入:一是愿景,天邦股份計劃養豬3000萬頭,實現千億市值;二是情懷,天邦股份立志做安全、美味的豬肉,“我也能在這宏大的事業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習慣
朱愛民加盟的想法雖提出來了,但張邦輝并沒有馬上答應。
張邦輝并不是很看重朱愛民的原縣委書記身份。在天邦股份,目前已有不少來自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及科研院所的原體制內人士加盟。張邦輝解釋說,請這些人來,他們所謂的人脈資源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專業能力及行業影響力。
張邦輝自己過去就是一位體制內人士,曾供職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不過他認為自己對體制內人士沒有偏好。比如,在朱愛民加入天邦股份并引進了幾位體制內人士后,張邦輝曾向他提出“不需要引進過多政府人士”的建議。
就朱愛民本人而言,其兩縣縣委原書記的身份也給張邦輝帶來疑慮:當慣縣委書記的朱愛民,身上會不會也有一些來自官場的習慣?最簡單地說,是不是也要比照一定級別的黨政干部,給朱愛民配上專職秘書和司機?
雖然后來的事實證明沒有張邦輝擔心的這個“毛病”,但朱愛民也承認,他身上確實還存在著一些跟長期在體制內任職有關的習慣。
朱愛民覺得,他比較相信自己的判斷,在決策時對不同意見不太聽得進去。他也認識到這個習慣不好,“正在改正”。
而在朱愛民那邊,對是否加盟天邦股份其實也還有其他考慮。
據朱愛民透露,也正是2015年4月前后,他聽說組織上有調他回合肥任職的想法(巢湖降為縣級市后被并入合肥)。此外,也有另外一家企業在跟他接洽加盟。
朱愛民最終決定給張邦輝打電話,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一番面談后,張邦輝同意他先到漢世偉集團“試試看”。
于是,2015年5月,從政30年的朱愛民正式告別官場,成為一名“養豬人”。
換位
朱愛民能把豬養好嗎?
養豬畢竟是一門技術活,并不具備養豬專業知識的朱愛民,開始時不可避免地讓外界產生一些質疑:他加盟天邦股份是不是靠官場關系?在天邦股份的業務拓展上,他會不會憑借過去的人脈和資源,對同事甚至是同行造成不公平競爭?
張邦輝對朱愛民也不是沒有原則地支持。剛加入漢世偉集團時,朱愛民的職務并不是總裁,而是負責人事和行政工作的副總裁。
好在朱愛民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著清醒的認識,并從一開始就保持著學習和工作熱情。
據天邦股份公關與事務部副總經理嚴小明透露,朱愛民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7點鐘開始工作,晚上則是看書學習,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他還對培訓和學習非常感興趣,一有培訓、特別是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培訓就很興奮。短短幾個月下來,朱愛民所掌握的專業術語和數據,已經讓從業多年的資深專家感到驚訝。
對于工作中是否依賴從政多年累積的人脈資源的質疑,朱愛民解釋說,漢世偉集團的豬場多在他過去工作的地方之外,沒有原有關系可以幫助。如果說有作用,只能說了解政府部門的所思所想。他舉例說,漢世偉集團的養豬扶貧與種養結合,就是設身處地思考的產物。
按照現行政策,養豬業不需要向政府交納稅收;加上環保和土地問題,不少地方政府并不歡迎養豬業落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朱愛民想到了國家正在全力推進的扶貧攻堅戰。他把養豬和扶貧脫貧、帶動農戶致富結合到一起,制定了漢世偉集團的“一二三扶貧”模式。
“一二三扶貧”模式,具體說來即圍繞一個母豬場,開發200個家庭農場,實施“三定”扶貧(定地點不離鄉,定時間一年,定額度每戶純利潤10萬)。
目前,由朱愛民主導的這一模式正在一些貧困縣陸續實施,并受到地方政府的歡迎和支持。
以安徽省阜南縣為例。阜南現有人口170萬,其中接近1/10為貧困人口,到2020年全面脫貧的任務很重。按照漢世偉集團與阜南的合作協議,阜南要建成6-8個母豬場,發展家庭1000戶以上,實現年出欄商品豬100-150萬頭。
得益于推廣“一二三扶貧”模式為漢世偉集團帶來的明顯業績,加盟天邦股份剛一年的朱愛民于2016年5月獲得升職,被任命為天邦股份副總裁兼漢世偉集團總裁,全面負責天邦股份的養豬業務板塊。
朱愛民說,自己曾經習慣別人喊他“朱書記”,但現在更喜歡被叫“朱總”。
一年半時間過去,“朱總”也已經在新跑道上找到新感覺。他覺得自己現在總算有個既能“安身”又能“安心”的地方,可以為一個目標明確的事業長期努力工作。
前些天,作為“朱總”的朱愛民又新寫了一首詩:曾經,我是一顆螺絲釘,牢牢地釘在一地,不管是霧霾,還是風雨。如今,我是一只蜜蜂,自由地追逐花香鳥語,無論是山高,還是林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