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解21地生育新政:最長一年育兒假、三胎產假延半年
生育意愿低下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但頻繁刷屏的各類人口數據仍不斷刺激人們神經。
最新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21》。這份年鑒顯示:2020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創下了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眼下,各省份正在密集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三孩時代下,以延長產假、陪產假、育兒假為主的鼓勵政策正在醞釀出臺。
各省份產假、陪產假延長了多少?
截至2021年11月26日,據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的不完全統計,在21個省份或表決通過或仍是修正草案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有5個省份延長了女性產假,分別是江西、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有4個省份延長了男性陪產假,分別是江西、安徽、寧夏(尚未通過)、遼寧(尚未通過)。

針對部分省份出現“女性產假沒增多,男性陪產假變長”的現象,湖南省給出了官方修改理由:女性假期過長有可能影響女性就業,從長遠看不利于維護和發展女性權益。
其實,延長男性陪產假是一種可喜的變化,這意味著生育不再是女性單方面的事兒,社會和家庭在對女性育兒提供更多支持。
另外,部分省份對于夫妻異地生活、生育二胎/三胎、參加孕檢等情形,額外給予產假或護理假。在浙江,女方生一孩共可休產假158天,二孩、三孩各188天。在河北,女方生一孩、二孩各可休產假158天,三孩188天。陜西的腳步邁得更大,根據《陜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女職工生育三孩的,再給予半年獎勵假,其配偶增加護理假十五天。
不過,即便是部分地區延長了假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產假、陪產假規模仍然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加州大學世界政策分析中心(World Policy Analysis Center)的相關數據提供了佐證。該中心截至2019年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有薪產假為29周,平均有薪陪產假為16周。
下圖呈現了2020年GDP前20名的國家,新手父母擁有的有薪產假、陪產假天數以及該國的總生育率(女性人均生育數)。

育兒假來了,多地父母每年可各休十天
除了延長產假和陪產假,各地新出臺的育兒假政策亦頗受關注。
與產假、陪產假夫妻雙方懸殊的假期天數不同,絕大多數省份出臺的育兒假明確規定給予夫妻雙方每年相同天數假期,以期共同分擔育兒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省份除了提供常規按天計數的育兒假外,也開始探索更靈活、人性化的育兒假安排。
重慶在11月25日通過的《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明確給出兩種育兒假,條例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職工,在產假或者護理假期滿后,經單位批準,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兒假至子女一周歲止,或者夫妻雙方可以在子女六周歲前每年各累計休5至10天的育兒假。
人們更期待什么生育政策支持?
一些探究人們對于生育保障的不同政策工具包偏好的論文給出了答案。
一份2021年發表在《人口研究》上的論文基于陜西省西安市919份問卷調查,歸納出育齡人群對于包括托育服務、二孩稅收減免、二孩現金補貼、延長產假、延長陪產假、養育指導在內的多種政策偏好。

該論文指出上述政策可以分成三個需求層次,其中:
托育服務在第一層次,即若增加托育服務供給,育齡人群滿意度不會大幅提高,若不增加托育服務供給,育齡人群滿意度會大幅降低。
二孩稅收減免在第二層次,即若提供該政策,育齡人群滿意度會提高,若不提供該政策,育齡人群滿意度會降低。
養育指導、延長產假、延長陪產假以及二孩現金補貼處在第三層次,即若提供這些政策,育齡人群滿意度會提高,若不提供這些政策, 育齡人群滿意度并不會明顯降低。
政策支持對提振生育作用幾何?
不過,人們也沒必要高估政策支持對于生育意愿的影響。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社會學系副教授蔡泳指出:增加產假、改革教育制度、改善住房制度等手段對生育率會有一些促進作用,但只能治標不治本,不解決根本性問題。
以日本為例。日本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生育率持續下降,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種生育措施,包括推行育兒補貼、成立更多育兒中心、推行帶薪的育兒假,但是,這些政策并沒有特別明顯的效果,日本生育率長期低迷。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也持類似觀點。
他認為社會上有人提出“不生孩子就要多收稅”,還有人提出“生一個孩子給一套房子”等,這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不僅缺乏可操作性,更缺乏對人口規律的了解。他指出:人口并非原因,而是結果,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蔡泳提醒,面對生育下降,也不必太過焦慮。人類社會有很大的韌性,不要試圖將社會上所有的問題都用人口這個單一因素來解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