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觀經濟學》:優化決策從培養經濟學思考方式開始
經濟思想的非凡力量
我們熱愛經濟學。我們驚嘆于經濟系統的運作方式。當購買一部智能手機時,我們會想到那復雜的供應鏈及其背后的數十萬人,正是他們的參與,使全球各地產出的部件得以被組裝起來,形成這令人敬畏的技術產品。
市場能夠在沒有任何人操控的情況下在世界范圍內運作,這帶給我們的沖擊不亞于意識或生命本身的存在。我們相信,市場體系的建立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我們寫這本書是為了強調,經濟思想本身是非常簡單的,但其在解釋、預測和改善世界狀況方面具有非凡的力量。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掌握經濟分析的基本原則。秉著這一目標,我們確定了三個關鍵概念——優化、均衡和實證主義,它們是從經濟學角度理解人類行為的核心。實際上,這些抽象的詞語代表了三個高度直觀的思想。
現代技術的飛速變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將經濟學注入我們的學生的日常生活,也讓他們得以掌握更多的經濟學知識。他們日常所使用的技術就體現了強大的經濟力量在發揮作用。優步用戶在面對出行價格激增時,能直觀地了解到交通出行市場的實時擁堵情況。愛彼迎的用戶通過對比同一個城市內不同地鐵站附近的房源,能夠探索地理位置、便利性和房屋價格之間的關系。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將經濟學概念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視覺表達和經驗實例。如今,各類市場的互動性比10年前要強得多,它們的存在證明了與我們的經濟生活相關的絕不僅僅是能夠獲得完全信息的競爭市場。我們的學生經常會通過優步等系統性平臺參加拍賣活動,或購買商品和服務,他們在參與線上交易時不得不與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做斗爭,并且必須防范這些新式交易中固有的一系列令人迷惑的錯誤和陷阱。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學生們不僅要了解機會成本、供給與需求等眾所周知的經濟學概念,還要了解博弈論、拍賣和行為錯誤等最新概念。這些新概念在大多數原理性教材中往往只占據很小的篇幅,但在我們這本教材中則占據中心地位。今天,無論是在概念層面還是在經驗層面,經濟分析的界限都有所拓展,這使經濟分析變得更具價值,也更實用。
當前的新世界也為經濟學的教學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我們只要將以往奉為圭臬的原理性教材加以調整,納入現代的、基于實證的經濟學概念即可。這是我們的初始目標,在第二版的教材中,我們繼續秉承這一目標。

《微觀經濟學》,達龍·阿西莫格魯、戴維·萊布森、約翰·A.李斯特 著,溫義飛 譯,崔傳剛 校譯,中信出版集團2021版
第二版的新內容
在新版的《微觀經濟學》中,“生活中的經濟學”(Evidence-Based Economics,簡稱EBE)專欄成為我們的教學方法中更重要的支柱。我們更多地將該部分涉及的主題與學生們的親身體驗相結合,賦予主題新的現實意義。除了更新已有數據及經驗特征,我們還增加了許多新的經驗實例。
?第2章新增“選擇與結果”一欄,促使學生攻克因果關系問題。我們討論了最近的一篇研究論文,文中指出昂貴的婚禮和高離婚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我們要求學生基于這一發現找到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之間區別,并理解遺漏變量的作用。
?第4章新增“用數據說話”一欄,闡述了水力壓裂技術革命及其對石油和汽油價格的顯著影響。當學生看到水力壓裂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石油供給曲線右移如何促使石油的均衡價格降低50%時,他們就能更生動地理解供給和需求。
?新版更關注共享經濟——這一現象不僅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而且為研究者提供了新數據以解決那些由來已久的問題。第7章新增“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欄,講述了優步與“看不見的手”之間的關系。基于最近的論文,我們探討了價格激增在平衡司機的供給與乘客的需求方面的作用。由此得出的見解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他們個人參與的市場。
?新版還強調了微觀經濟學在考察自然災害管理、全球不平等程度等重要社會問題方面的作用。例如,第9章新增“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欄,主題為“政府如何減少俄克拉何馬州的地震次數?”,我們在該部分探討了如何通過使用外部性的概念減少因水力壓裂產生的地震次數。第10章與第11章則分別新增“用數據說話”一欄,通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寬帶接入等專題探討不平等問題。此外,本書其他章節中還有更多與社會問題相關內容。
?新版使用了近年的選舉案例來講述概率這一主題。例如,第15章新增“用數據說話”一欄,討論了美國總統選舉之前的預測結果:希拉里獲勝的概率為72%,特朗普獲勝的概率為28%。我們提供了所需的分析工具,幫助學生弄懂如何解讀這類預測。
經濟學通識課程吸引了興趣不同、未來職業生涯各異的學生。通過這本書,我們向他們展示了如何創造性地應用經濟思維來改善他們的工作、選擇和日常生活。
我們編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表明,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不光令人振奮,而且可應用于各種各樣的個人場景。在第一版中,我們以優化、均衡和實證主義這三個主題為主要工具,傳達了經濟學的驚人力量和廣泛適用性。我們相信,在過去的幾年中,它們在概念層面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證實。這些概念對于我們的學生而言已經變得更有現實意義。
當下這個時代,彼此矛盾的經驗性主張比比皆是,各個政治派別的消息來源都被譴責是“假的”,我們的學生需要掌握相關的技能,來系統性地質疑和評估他們所讀到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在“生活中的經濟學”部分,我們既要探討學術研究的意義,又要探討其局限性。我們希望,我們的書能有助于造就新一代審慎的思想者、聰明的決策者、有參與感的公民,甚至是一批未來的經濟學家!
我們的視角:三個一體化的主題
第一個關鍵原則是,人們會試圖做出最優可行選擇,這一原則被稱為優化。我們并不認為人們總是能夠成功實現優化,但我們確實相信,人們會試圖實現優化,而且往往在這件事上做得還不錯。鑒于大多數決策者會試圖做出能夠提供最大凈收益的選擇,優化是預測人類行為的一個有用工具。優化還是一項有用的規范性工具。通過指導人們如何進行優化,我們可以改善他們的決策,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到本課程結束時,每個學生應該會成為一名熟練的優化者——不需要基于復雜的數學運算,只需要憑借經濟直覺。
第二個關鍵原則是對第一個原則的延伸:經濟系統在均衡的狀態下運行,在這種狀態下,人人同時在試圖優化。我們希望學生看到,并不是只有他們在試圖最大化自己的福利。當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無法通過選擇另一種行動方案來增進利益時,經濟系統就處于均衡狀態。均衡原則強調了各個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聯系。例如,蘋果商店會儲備數百萬部蘋果手機,因為有數百萬消費者會來購買它們。反過來,數百萬消費者會去蘋果商店,因為這些商店準備出售這些蘋果手機。在均衡狀態下,消費者和生產者同時在進行優化,他們的行為是相互交織的。
我們的前兩個原則——優化和均衡,都是概念層面的。第三個原則是方法論層面的,它就是實證主義。經濟學家使用數據來檢驗經濟學理論,理解這個世界,并與政策制定者對話。因此,數據在我們的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過我們盡可能地使實證分析簡單易懂。我們的這本教材與其他經濟學教材的不同之處,正在于強調理論與真實數據的匹配。我們會向學生展示經濟學家是如何使用數據來回答具體問題的,這使我們的每一章變得具體、有趣、好玩兒。現代的學生需要能夠支撐理論的證據,而我們的書中就提供了這種證據。
例如,我們在每一章開篇都會首先提出一個實證問題,之后會用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其中有一章開篇的問題是:
吸煙者會因每月100美元的獎勵而戒煙嗎?
在這一章的后面,我們展示了戒煙率如何隨著研究者停止為吸煙者提供獎勵而下降。
根據我們的經驗,首次上經濟學課的學生往往有這樣一種印象:經濟學就是一系列理論論斷,而很少有實證依據。然而在本書中,我們通過使用數據解釋了經濟學家如何評估和改進科學見解。數據也使概念更容易被記住。我們使用實證能夠幫助學生打造直覺,因為數據能夠將對話從抽象的原則轉移到具體的事實。每一章都闡明了經濟學家如何使用數據來回答那些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每一章都展示了實證在推動經濟科學發展方面的關鍵作用。
(作者達龍·阿西莫格魯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戴維·萊布森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經濟系主任,約翰·A.李斯特為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經濟系主任,本文摘自《微觀經濟學》一書前言,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