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黨史學習教育】百年黨史中的偉大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百年黨史中的偉大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引 言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100年來,我們黨帶領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不懈奮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漫漫征途中,沒有哪一次進步不是靠偉大精神引領。《黨史信息報》特辟專版,以圖文形式,集中展現這些精神的形成過程及豐富內涵, 讓精神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經“黨史鏡報”微信公眾號(《黨史信息報》新媒體平臺)授權,“方志四川”予以轉載。
載人航天精神
2013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和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在這一發展進程中,我們取得了連戰連捷的輝煌戰績,使我國空間技術發展跨入了國際先進行列。我們培養造就了一支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培育鑄就了 偉大的載人航天精神 。
1992年9月21日,我國航天事業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白手起家,晝夜攻關。面對自然環境惡劣的大漠戈壁頂烈日冒風沙,他們開建載人航天發射場;面對從零起步的測試發射工作,他們全國奔波調研2000多個日夜,設計出全新的測試發射工藝流程……中國航天人埋頭苦干、以苦為樂,在長期的奮斗中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參與工程研制、建設和試驗的中國航天人,才能戰勝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

1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長征火箭托舉著中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直上云天,并于次日凌晨準確著陸在預定回收區域。中國航天用短短7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用三四十年走過的路。圖為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
2003年10月15日9時,長征2號F火箭托舉著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直刺蒼穹。宇航員楊利偉剛開始感覺良好,但很快火箭就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出發前就作好犧牲準備的楊利偉承受了巨大痛苦,最終勝利完成任務。圖為楊利偉出發登艙前揮手致意

3
1998年1月5日,從1500多名優秀空軍飛行員中精心選拔的14人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訓練中,他們要承受2倍于常人的重力加速度,五官被擠壓變形,胸部極度壓抑,呼吸非常困難。盡管如此,至今沒有人按過暫停按鈕。圖為2018年5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右三)、劉旺(左一)和張曉光(右一)在沙漠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4
2008年9月27日,在黑色天幕和藍色地球的映襯下,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的第一個足印。圖為翟志剛出艙后揮動中國國旗


5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6月18日圓滿完成與天宮一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工作,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6月17日,載有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宇航員的神舟十二號順利升空后,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上圖為3名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內向全國人民敬禮致意,下圖為2021年9月20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6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來自全國數千家單位,數十萬人參與其中。他們不畏艱險,勇攀高峰,不計名利,甘于奉獻,為了共同的目標,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圖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航天科研人員在緊張工作
來源:黨史鏡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