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理工回應體育場對外收費:此前教學頗受影響人員沖突頻發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上海理工大學體育場收費事件”,該校體育場只在特定時間段向社會公眾開放,而且部分時段收費,校外人員持預付費卡進入操場,每小時15元。 一時間,大學體育設施應不應該對外開放、應該如何開放,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調查發現,上海多所大學對于體育設施的開放都有嚴格限定,其中亦不乏收費情況存在。為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為了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而部分體育設施的維護成本也確實高昂。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群眾文化學會副會長顧曉鳴認為,公共資源的性質判定和是否有償使用,是一個重要命題,但目前尚缺制度性的安排。他建議,政府部門可在法理等層面對此予以研究,并考慮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平衡各方需求。
上理工:此前足球場頻起沖突
據看看新聞網報道,上海理工大學近日將原本免費的體育場改為收費。該校體育場開始只在特定時間段向公眾開放,而且部分時間段收費。收費采用預付費的方式,校外人員持卡進入操場鍛煉,每小時需支付15元。
上述報道稱,此舉引發了部分周邊居民的不滿,認為學校在學生放假期間對操場收費,有坐地起價之嫌。還有鍛煉者認為,學校屬于公益性質,收費不妥。
11月1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學體育部部長倪偉向澎湃新聞證實,該校確實從9月底公示了新的體育場管理辦法,并于10月中旬正式實施。辦法對體育場的使用范圍、時間、方式加以了細致規定。
辦法規定,校外人員平時(周一到周六)只能在早晚兩個時段進入體育場;周日及寒暑假期間,除上述時間依舊免費開放,其余時間進入則采取收費制。進場者需辦卡,每次充值不少于100元,每小時鍛煉費15元。
倪偉表示,制定該規則實屬無奈。他介紹,上海理工大學在軍工路有兩個彼此獨立的校區,各有一個體育場,需供兩萬余名學生使用。此前校外人員可以隨意進入體育場,教學秩序頻繁受到影響。
“主要是足球場,經常發生外來人員和學生爭吵甚至打架的行為。”倪偉說,此前體育場缺乏管理,人員間沖突頻發,甚至有人在操場隨地大小便,在學生間引起廣泛不滿。上海理工大學另一位教師也告訴記者,他只是偶爾去操場踢球,但已目睹了四五次類似沖突事件。
倪偉稱,新規試行兩星期后,效果非常明顯,師生反映也很正面。
然而,規定的收費部分經媒體曝光后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對此,倪偉介紹,收費一方面是為了覆蓋多出來的管理成本,另外也是為了限流,減少沖突發生,“收了錢以后也有先來后到了”。
至于收費標準,他表示這與學校室內場館此前收費水平一致,方便納在同一收費系統里運行。
滬上多所大學有類似嚴格管理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上海多所大學對于體育設施的開放其實都有嚴格限定。
11月1日下午,記者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A區體育場看到,該場地被鐵網包圍,僅留一個入口,有專人進行收費管理。場地外專門張貼了“校內外人員進校體鍛活動注意事項”。


告示稱,根據上海大學制定的《體育設施向社區開放的管理辦法》,“將學校范圍內的體育資源在不影響校內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分時段向校區周邊居民開放”。告示規定了諸多注意事項,并規定早晚鍛煉時間為5:00-6:30和19:30-21:30。
此外,室外球場和風雨操場在課余時段和雙休節假日有償對校外人員開放。收費標準顯示,校外人員要使用這片天然草皮的足球場地,只能半天包場,費用是6000元。該校另外還有兩片足球場地,包場半天的費用也分別達到了2400元和17000元。
不同的大學對體育館采取的管理措施也不能同一而論。譬如,記者探訪上海師范大學發現,該校徐匯校區就將兩處足球場在內的體育場予以了免費開放,不過也規定了相應的時間段,以不與日常教學時間沖突。
對此,復旦大學體教部主任陳建強告訴記者,因為足球場地無論人工草皮還是天然草皮,維護成本都非常高,他認為一些大學將其向外開放,如果收取一些費用也屬于合理。
他介紹,復旦大學本部校區有兩片足球場地,學生可以在網上預訂使用,但不開放給校外人員,“我們現在連學生的需求也滿足不過來。”
不過,復旦大學體育場本身包括其它如籃球場、足球場等,則向周邊居民開放,以滿足他們散步、跑步等需求。
11月1日下午,記者在復旦大學兩處體育場也都看到,場地門口貼有告示,對于不同時間的開放范圍予以明確,校外人員可在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入場鍛煉。

學者:大學可考慮和社區協商處理
記者梳理網友評論發現,有不少人認為,上海理工大學在教學時間段封閉以及足球場收費開放都可以理解,但對于居民錯峰進場跑步也收取相同費用,令人難以理解。
對此,倪偉表示,規則制定初衷確實是針對足球場的管理,而非限制居民的跑步鍛煉需求,但目前管理上做不到將兩者區分開來,所以只能一同處理。
他表示,也因為此,校方留出了早晚時間段將體育場免費開放,而且依舊免費開放籃球場、排球場等。
為此,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群眾文化學會副會長顧曉鳴認為,校園體育設施需要倡導精細化的管理,但也要考慮到由此而來的成本問題,在缺乏處理依據的情況下,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他建議大學可采取與社區協商的方式,共同制定類似規則。
擴展到更高層面,他也認為,公共資源的性質判定和是否有償使用,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命題,但目前看來尚缺制度性的安排。他建議,政府部門可在法理等層面對此予以研究,并考慮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平衡各方需求。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上海市在2006年9月曾出臺《關于本市體育、文化、教育設施資源向社區開放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上海市、區屬國有企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擁有的有關設施符合社區居民需要、符合安全標準的,必須向社區居民開放。 不過,上述規定的前提是“在單位自身工作不受影響下”。
此外,規定也指出,市、區縣所屬體育場館,市民體質監測站,學校(含普通高校、中學、小學、中專、技校、職校等,下同)等單位的操場、球場、田徑跑道等露天運動場所,要安排適當時段向社區居民免費開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