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安全法(草案)提請審議:堅定國際社會對中國核安全的信心
在全球環境保護壓力日漸加大的背景下,核能對于環境的治理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核事故帶來的風險也會讓民眾恐慌。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給日本當地居民、周邊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造成的核輻射恐慌至今尚存。這也讓國際社會對核能發展的安全性質疑不斷。作為目前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如何處理好核能發展和安全的矛盾,對我國至關重要。
今天,核安全法草案提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張云川就核安全法(草案)做出說明?!昂嗽O施、核材料具有潛在的放射危害性,立法有利于防范危害,為核安全提供法律保障?!睆堅拼ㄖ赋觯雠_核安全法,一方面可以依法強化安全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依法加大核安全科普宣傳,增加公眾對核安全知識的了解,引導公眾正確、科學認知我國核安全狀況。
草案共7章86條,除對立法目的、適用范圍、方針、基本原則等做出規定外,還專門對核安全責任做出了全方位的規范。
核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核能在保護環境、高效利用能源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顯。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以一次性化石能源為主,污染物排放使得環境承載壓力加大,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能源結構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鑒于核能在增加能源供給、保障能源安全、促進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明顯優勢,我國正努力發展核能產業,安全穩步發展核電。
目前我國核事業在民用領域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據張云川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31臺,裝機容量為2969萬千瓦,在建機組有23臺,裝機容量2609萬千瓦。根據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核電機組數量將躍居世界第二位。
“為進一步提高和安全保障措施,迫切需要制定核安全法律予以規范?!睆堅拼ㄕf。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美國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指出,確保核安全是各國應盡之責,我們要結合國情,從國家層面部署實施核安全戰略,制定中長期核安全發展規劃,完善核安全立法和監督機制,并確保相關工作得到足夠投入和支持。黨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核安全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核安全法納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核安全立法意義重大
對于此次草案所負擔的使命,張云川介紹說,“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一定數量涉核領域的法規和規章,但涉及核安全的法律,僅有一部從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角度加以規范的法律。有關核安全基本方針、原則,法律制度、措施的建立和實施,核安全責任、公眾參與及監督管理體制等重大問題均未作出規定,不能適應核安全工作的實際需要,亟待完善有關核安全的法律規范體系?!?/strong>
他同時表示,通過制定核安全法,可以進一步理順對行業管理與監督的職責,實現運營與監管的分工,提高核安全監管工作的相對獨立性和有效性。
此外,我國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和有關核國際公約的簽約國,鑒于一直以來國際上有關人士對我國核安全監管能力和履約能力有所疑慮,核安全立法還有利于樹立我國法治國家的良好形象,堅定國際社會對我國核安全的信心,有利于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專門全方位規范核安全責任
核安全責任是保證核安全的前提和基礎,草案專門對核安全責任做出規范。
草案明確,核設施營運單位、核材料持有單位對其行為的核安全負主要責任。還進一步明確“為核設施選址、設計、建造、調試、運行、延壽、退役及核材料利用等行為提供設備、工程和服務等的有關單位,應當對其行為負相應責任”。草案眾多條款規定了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也同時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核安全責任。
此外,對于放射性廢物處置、核損害賠償等,草案也做出了相應規范。其中,關于核損害賠償問題,應當制定專門的核損害賠償法予以規范。為適應國際合作的需要,草案僅就核損害賠償的主要責任及其主體、免除承擔責任和第三方免責等問題做出了規定。
強化政府監管和公眾監督
為了強化核安全的政府監管責任和公眾對核安全的監督,保證草案規定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得以有效貫徹實施,草案在規定核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對信息公開做出了具體規定,并進一步明確了公眾參與的有關內容。
草案專設第五章“監督檢查”,明確了政府應當履行的監督檢查職權、責任,檢查內容和方式。同時,為保證各項禁止性、限制性和義務性規定的有效實施,草案第六章“法律責任”中對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追究,對核設施運營單位、核材料持有單位及為之提供各種服務等的主體責任追究做出了明確規定,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賠償責任和刑事責任等內容。
此外,草案還明確了管理體制。根據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國務院部門職責分工,草案明確,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核安全的監督管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核安全管理工作。
(原題為《增進社會公眾信心強化核安全監管 核安全法(草案) 提請審議核安全領域迎來國家大法 全方位規范核安全責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