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回應離職傳聞:銷量下滑時并非沒有好消息
“我會離開中國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會不會在2022年2月1日就離開中國?對于這樣的推測,我可以說:不會是這樣的。我們計劃明年1月份再做媒體溝通會,屆時還是由我來給大家介紹2021年的業績以及2022年的計劃。”
11月22日,在北京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部,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如是說。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
近一段時間,關于馮思翰即將離任的消息被外界關注。對此話題,在當天的小規模溝通會上,他進行了回應。
馮思翰表示:“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管理層會發生調整,包括我在中國的職位,這個原因也是非常清晰和顯而易見的。”在過去十余年的時間中,馮思翰連續在中國擔任各種職位。除了在上汽大眾任職三年半外,從2012年到現在,馮思翰領導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的工作已有6年,擔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也已3年有余。
“長時間在中國任職帶來了很多優勢,比方說我對于合資企業伙伴,對于政府主管部門領導都相當熟識,也有很多合作,”他說,“另外一方面,集團有一個良好的原則和傳統:當一個管理者在一個工作崗位或一個地方多年任職之后是需要做出調整和變動的,因為雖然管理者能夠獲得當地市場越來越多的經驗,但可能會缺乏新鮮的視角。世界上很多地區和很多企業當中也都看到了這樣的例子,也就是說當一個領導在一個職位或在一個地方做的時間太久,變革的驅動力就會減弱,所以集團才有這樣的管理原則和傳統。而且在集團內部,我們也有足夠多高水平、具備國際經驗的管理人員。”
今年以來,受疫情、芯片供應鏈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銷售減少。今年1-10月,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交車量較去年同比下降了8%左右。集團旗下的各個品牌表現不盡相同,包括捷達子品牌的大眾汽車品牌和集團平均水平是一致的,同比下降8%左右;受益于豪華車市場的攀升,奧迪品牌增長了4%,保時捷同比增長6%;盡管盤子不大,但超豪華品牌賓利同比取得了90%的增長。

“從大眾汽車集團的角度來說,我們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銷量出現了下降,這是我們非常不滿意的,并不是說客戶不再熱愛我們的產品,而是我們在生產上不能夠跟上客戶的需求,甚至我們不能夠按照既定的計劃來實現生產。”在采訪中,馮思翰坦陳。
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給出的2021年業績目標高于2020年。在今年上海車展的時候,馮思翰曾經提到在半導體供應方面會出現一些狀況,“但是當時我們仍然是處在能夠完成2021年業績目標的軌道之上。”然而時間到了11月中下旬,“我也必須坦誠,今年看來,我們全年業績很有可能是要低于2020年(新冠疫情之年)。具體低多少還不好說,因為零部件供應情況、生產汽車所需要的零部件到位情況幾乎每天都在變,是個動態的過程,這也是在我的記憶過程當中,除2020年以外,是我們第一次業績同比下降。”
盡管如此,也并非沒有好消息。
首先,集團的財務狀況依舊良好。“因為我們和合作伙伴都采取了嚴格的成本管控措施。對于大眾汽車集團,包括我們的合作伙伴來說,在財務方面受到的影響要小于銷量方面受到的影響。在中國,包括全球范圍之內,大眾汽車集團通過一系列的降本增效的措施,很大幅度上抵消了銷量下降帶來的影響。”
其次,盡管芯片短缺的情況在2022年還會繼續,但“明年為了扭轉這樣的局勢,集團在芯片供應分配上,會優先傾向中國市場。所以,我們有望在2022年實現反彈,回到甚至超越2020年的水平。”馮思翰如是說。
此外,馮思翰對ID.系列的發展進程表示滿意。
“雖然在經營上碰到了諸多困難,但是有一點讓我們感到自豪,就是我們的ID.車型在中國的銷售呈上升勢頭。”

大眾汽車集團已在中國推出5款ID.系列車型,分別為一汽-大眾ID.4 CROZZ、ID.6 CROZZ和上汽大眾ID.4 X、ID.6 X和ID.3。從近6個月的銷量數據來看,大眾ID.系列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中的銷量呈現逐步增長態勢,并在9月份突破萬輛,10月銷量增加至超1.27萬輛,環比增長25.8%。
馮思翰介紹道:“ID.4在中國亮相、上市短短幾個月之后已經位列中國最熱銷的純電SUV之列,ID.6也達到了最熱銷的前十強純電SUV之列。ID.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品牌,但就是在這短短時間當中,到9月份,我們在中國的ID.車型銷售已經突破了5位數大關,達到了1萬輛以上,在10月份更是做到了12726輛的銷售,11月的數字也會在這個水平左右。我們有清晰的計劃,繼續去推動ID.銷售逐月的上升,月度銷售最終達到2萬輛以上。”
在渠道上,“我們兩個合資企業ID.銷售團隊都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到今年年底,ID.城市展廳的總數有望達到110個。”
從目前來看,ID.系列有望完成全年8-10萬輛的銷售目標。“沒有任何芯片短缺影響的話,我們今年定的是8-10萬臺,2022年就有可能定16-20萬臺,就像歐洲市場過去一年已經做到的(數字翻番)這樣。”馮思翰對此表示充分的信心。

第四個好消息則是來自于大眾在安徽的發展。
“我們對大眾安徽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資金,這是我們在中國第一家完全控制的合資企業。到明年8月份,大眾安徽在合肥的工廠應該可以實現投產。大家知道,我們在大眾安徽投放的產品不是現有的車型,而是全新開發的車型,所以還要再額外增加一年多的時間,生產原型車、生產量產前車型來進行準備,能夠交付到消費者手中的第一臺車的生產會在2023年四季度實現。”馮思翰說道。
在大眾的規劃中,大眾安徽量產的車型既供應本土市場也有機會向歐洲出口。2023-2025年第一批量產產品包括三個車型,2026年年底到2028年再推出三款產品。“就生產計劃而言,大眾安徽將會投產6款車型。”
馮思翰透露,圍繞著大眾安徽,大眾集團將在合肥乃至安徽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面向中國市場新一代新能源車的研發能力。“以大眾安徽為中心,我們也會進一步建設和擴大一些零部件業務,特別是電驅動單元和電池系統;我們還會在全球和中國進一步推動我們的汽車軟件、數字化公司CARIAD。在中國,CARIAD以Mobility Asia(智能逸駕科技有限公司)為基礎構建團隊和業務。未來CARIAD會有團隊落戶合肥,專注于汽車互聯技術方面的開發。”
“2021年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理想的一年。”馮思翰坦陳,“但是盡管在2021年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們還是完成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進展,我們在繼續推動轉型和變革,而且也在進一步地把我們的產品戰略付諸實施。”
對于未來,馮思翰依舊充滿信心。
“好消息是,明年只會比今年更好,因為我們正在采取措施。中國的業務發展基礎仍然非常強勁,我們在財務上有充足的力量和資源來繼續推動我們的工作計劃。我們的經銷商網絡依舊保持壯大。我們在中國的團隊、中國的員工數不光穩定,而且還在不斷地擴大;同時,我們的大眾(安徽)也在穩步推進之中。所以,雖然全球芯片短缺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危機,但是在財務上我們有充足的財力、資源和力量繼續向前推進我們的工作計劃,去打造一個更成功的未來。”
(原標題為《回應離職傳聞、銷量下滑外,馮思翰傳遞大眾中國4個好消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