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哀希臘: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如何沉淪的?
希臘自詡是西方文明的源頭,這里獨特的地理條件確實很適合海洋城邦商業文明的興起,并且孕育了歐洲第一個先進文明-雅典,以及第一個來自歐洲的帝國-馬其頓帝國。


雖然海洋商業文明始于此(腓尼基或許更早),但希臘這塊土地也限制了其繼續發展,就好像埃及農業文明發展極早,但天花板也很明顯。
布滿山地、耕地匱乏、腹地狹小、曲折破碎,這不利于希臘的統一,更限制其本身的生產力。這對希臘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他在歷史上必須與來自東西兩邊的強大對手競爭。雖然其地形令自身難以被征服,但也易于被孤立以至發展停滯。

歐洲邊緣的半島 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的最南端,在歐洲的東南端,只是一個山川林立的半島。半島周邊島嶼眾多,約有六千多個,這些島嶼大多散布在愛琴海上,以至希臘控制著愛琴海的大部分海域。

希臘面向東南方的海洋,其北部和東北部的山區屏障使希臘半島隔離于歐洲大陸之外,其地理邊界和地形具有很強的防御性。要登陸并入侵希臘,就會碰上希臘地形的阻礙(高聳的懸崖和崎嶇的地形)。
斯巴達和希臘盟軍在溫泉關挑戰波斯軍隊就是很好的例子,守方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樣的地形也有很大的害處,由于山巒重重,希臘沒有較好的通向歐洲大陸的陸地交通線。
雖然希臘半島上有些短小河流也能在如何出形成條件良好的河谷,但是除了塞薩利和希臘馬其頓地區外,大多數河谷面積有限。希臘作為城邦聯合體的本質也正在于此了,每一塊河谷可以供養有限的城邦,而崎嶇山地阻礙了城邦之間的陸地交往。
因為缺乏大面積的農業中心以及陸路交通的困難,首都的選擇就頗為模糊,各個流域可以獨立生存自行其是,這強化了希臘的城邦特征。以至于整個國家難以協調、難以形成規模資本,大量資源被用在幾十個相互獨立的沿海地區。

因此,資本缺乏是希臘的嚴重問題,無法產生大量的國內資本,其人口也難以大規模增長。資本增長困難和基礎設施成本高的國家通常財富分配非常不平衡,并導致嚴重的勞資矛盾。這就是為何希臘在政治上與拉美國家一樣,面臨著同樣的基礎設施匱乏、資本匱乏、軍事干政、勞資沖突等問題。
希臘的核心:愛琴海 雖然希臘陸地的資本產能有限,但卻可以控制愛琴海地區的貿易??刂茞矍俸#梢允瓜ED三個關鍵地區在貿易、國防、通訊等方面相互連接。對愛琴海的控制也影響希臘的國家安全,其中,克里特島和羅德島非常關鍵。此外,科孚島也很關鍵,他是希臘向西拓展的前沿據點。

除了愛琴海島嶼和科孚島之外,地中海其他島嶼到距離希臘核心區較遠(相對的,離其他權力中心較近),其中塞浦路斯和西西里相對較近,在古希臘達到權勢頂峰時可以殖民統治之。

但是控制愛琴海及其眾多島嶼的成本很高昂,并且還要面臨與土耳其的競爭(土耳其明顯被擠在愛琴海的邊緣)?,F代希臘空軍不得不保持一支成本高昂的空中力量,這大大超過了他的經濟實力。

這使得希臘在國防的花費超過GDP的6%,將近是其他歐洲國家的兩倍,再加上希臘民主政府的慷慨但不現實的福利制度以及崎嶇地形造成的高成本基礎設施,結果就是持續的債務危機,這對希臘以及歐元區國家都是巨大的威脅。
希臘問題叢生,從古代的“超級大國”到一個中等富裕的歐洲國家,再到現在的政經停擺一潭死水。我們需要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考察其歷史,方可理解其歷史性的衰退。
古代的超級大國
古希臘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和科學成就,并且還催生了以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修昔底德作品)為代表的地緣政治學研究,這被認為是國際關系學的一部開創性作品。

東地中海是當時西方世界的海洋中心,一些愛琴海岸的希臘城邦,一方面吸收周邊中東地區文明的成就,一方面向地中海的各個方向發起“殖民”遠征。崎嶇的地形也使城邦本土可以抵御外部侵略。

盡管如此,古希臘時期可能是希臘政治獨立的唯一一段時間,這段時期可以使我們了解到其擴張的路徑選擇以及之后遇到的難以抗拒的困難。
當時的希臘可大致分為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陸地世界與面向愛琴海的海洋城邦世界。在抵抗波斯帝國入侵的過程中,控制愛琴海尤為關鍵,隨著波斯戰敗后退出對愛琴海海權的爭奪,海軍第一的雅典成為希臘城邦最強者,并嘗試向外擴張為一個帝國,由于沒有先進的官僚組織結構和通信技術,雅典只能建立一個相對松散的城邦聯盟。
但雅典的霸權是脆弱的,由于雅典城邦本身不具有壓倒性的經濟和人口優勢,也難以對其下屬城邦實現真正的“征服和同化”,這就迫使他面對希臘其他區域性強權的挑戰,以及不同區域強權之前對眾多城邦的爭奪。最終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敗于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

然而斯巴達也要面對同樣的問題,由于斯巴達的簡單組織以及航海能力的欠缺,他并不能重建雅典的霸權地位,希臘半島眾多區域之間戰爭不斷,最終被北方的馬其頓王國所征服。
大帝登場
雖然馬其頓在文化方面被希臘地區視為落后,但馬其頓擁有希臘城邦缺少的東西:阿克西奧斯河谷和斯特里莫納斯河谷的充足的農業用地。馬其頓農業基礎上的絕對專制政體,加上亞歷山大大帝的卓越才能,最終將希臘文化帶向廣大的亞洲地區。

然而其龐大帝國難以持久,亞歷山大死后即陷入分裂,而希臘本土政權再次退縮回愛琴海區域。事實證明,相比于東方的陸上強權,來自西地中海的海洋強權(亦或海陸兼備)才是真正的威脅。
羅馬在戰勝迦太基之后并一統西地中海之后,開始向東地中海擴張并進入希臘境內。羅馬占領科孚島并以此為跳板逐步占領希臘全境。從此,作為獨立國家的希臘在歷史中消失了近兩千年。

羅馬帝國崩潰后,希臘在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停滯不前。兩者都將核心地區放在馬爾馬拉海周邊。希臘的潛力不足以支撐一個強大帝國。且希臘長期處在被拜占庭與奧斯曼相互爭奪的狀態下。

一方諸侯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使得一個獨立而強大的希臘基本不可能出現,希臘作為帝國的一部分,對奧斯曼的防御和財富上的貢獻并不大,但卻輸送了大量的行政官員。

在1683年9月11日下午5點,維亞納附近的戰場上,波蘭國王索別斯基三世領導強大的騎兵軍團,解救了奧斯曼軍隊對維也納的圍攻。如果占領了維也納,奧斯曼就可以大大縮短防御線,將邊防軍集中在此地,從而騰出力量發展他的巴爾干腹地(多瑙河流域)。但在進攻維也納失敗后,奧斯曼的巴爾干領土逐步喪失,而兩個崛起的歐洲國家奧匈和俄羅斯開始挑戰他在巴爾干的地位。

巴爾干本土,第一個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是十九世紀早期的塞爾維亞,而希臘緊隨其后。奧斯曼帝國在1826年派遣埃及軍隊至希臘鎮壓革命。歐洲人最初不愿幫助希臘,但他們也擔心奧斯曼解體后,其他國家會乘機進入東地中海填補奧斯曼留下的空白。

1832年希臘革命結束后,希臘變得重要起來。尤其是英國。英國至今仍保留在塞浦路斯的基地,并將其視為英國的主權領土。


希臘對美國也是重要的,因為他是遏制蘇聯進入地中海的一部分,為保持在希臘的影響力,美國介入希臘內戰(1946-1949),二戰后幫助希臘恢復經濟。1952年,美國把希臘和土耳其拉入北約,并幫希臘承擔國防開支。

英美之所以愿意提供資金,支持希臘的國防開支,使其享受著接近西方的生活標準(民主國家的櫥窗嘛),乃是因希臘的地理位置可以阻止俄國向地中海滲透。
地緣政治需求:

一、確保對愛琴海的控制以維持防御并聯系自己的多塊陸地與人口中心。
二、對科孚島,克里特島和羅德島的控制,加強對這些邊疆島嶼的建設,防止海上入侵。
三、占領阿克西奧斯河谷,并盡力向河谷上游挺進,尋找更多農業區以及進入歐洲道路的交通線。
四、消滅希臘內陸的區域分離勢力,盡力加強對稅收和資本的控制。
五、向東控制塞浦路斯,向西控制西西里,以控制地中海東部地區(似乎從未真正實現過)。
希臘地緣戰略
冷戰結束后,隨著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及俄國不再有能力從黑海向地中海滲透,西方國家失去了對希臘的興趣。希臘的地位不再重要,也就失去了政治經濟上的支持。并暴露出其資本不足的缺點。

蘇聯解體后的地緣情況
由奢入儉難,在萎靡不振的經濟狀況下,希臘反而大舉外債購買先進軍備和維持社會福利,希臘面對的是無法產生資本的地理環境,以及土耳其對其愛琴海核心區的威脅。希臘舉債度日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希臘的五個地緣政治目標,且不說主導東地中海,哪怕是希臘內部整合也出現了問題,希臘不得不面對自身地緣實力的下降。

歐洲中止對雅典的支持,不是有沒有可能的問題,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到那個時候,如果沒有獲得國際資本或更多的援助資金,希臘可能會面臨政治體系的徹底崩潰和社會暴力,這是自20世紀70年代軍政府統治以來希臘所沒有經歷過的。它將真正第一次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觀察團”,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F標題為編者所擬,原標題為《西方文明源頭的歷史性衰退》,文章內容有刪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