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到官場新生態:風暴中的晉官之變
“同志們,你連老百姓撒尿的問題都解決不好,老百姓還能尿你嗎?”“一些無誠信的老板連面都不露,連人都叫不到跟前,是誰將你們慣成了這樣?牛皮哄哄,目無政府。”這是8月30日,山西介休市委書記丁雪欽在履新1個多月時,在全市干部大會上的發言。這番火力全開的講話“不同以往”的直白、務實,振聾發聵,刺激著每位與會者的神經。
當眾人矚目這個公共事件時,丁雪欽——山西新晉官員的身份,具有符號性意義。曾幾何時,“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一度成為描述山西官場生態的開篇詞;時至今日,山西上下官員勵精圖治,正在構建起一個新的官場生態。
選官之變
2014年8月,山西省先后有8名省部級高官落馬,全國未有。時任吉林省委書記的王儒林空降入晉,擔任山西省委書記,被賦予“救火”重任。
山西發生的“系統性、塌方式腐敗”,覆蓋領域之廣、涉案干部之眾,超乎想象。而這之后,最大難題是如何選任官員填補空缺。
王儒林在2015年全國兩會的山西團開放日里,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山西一個涉腐重災區的市,為尋找縣委書記的人選,省委組織部在該市與622人進行直接談話,據此擬成名單。然而排第二位的官員,在半個多月時間內就被牽扯進去了。還有一位縣長符合條件,毛遂自薦,主動向組織提出參加縣委書記的選拔,面對組織談話,拍胸脯、打包票稱自己各方面都沒有問題,推薦他的人也不在少數,結果一個月內也進去了。縣委書記沒當上,反被從縣長崗位上擼下來了。
直面困難,山西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有上千名官員被調整。在這千名官員中,最關鍵的是主政地方的市縣一把手。
山西省共有11個地級市,自十八大反腐風暴以來,除了晉城、晉中、朔州外,其余8名市委書記均落馬。截至2016年5月18日,8位市委書記方補缺完整。誰來接任,既是方向,也是信號。
本刊梳理這8位新任市委書記的履歷,深刻感受到山西官場正發生著選官之變。
在8名市委書記中,一半為異地調任。他們分別是:2014年9月30日,重慶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吳政隆,調任為太原市委書記;2015年7月31日,河南濟源市委書記王宇燕,調任運城市委書記;2015年8月5日,北京市平谷區委書記張吉福,調任大同市委書記;2016年5月18日,運城市長王清憲履新為呂梁市委書記。
依慣例,市委書記一職多在省內進行交流提拔。此次,分別從北京、重慶、河南,調任一名副省級、兩名地廳級干部入晉,頗為罕見。有分析認為,長期在本地任職的官員,難免有自己的小圈子,在開展工作方面很難保證公平公正;跨省調任,可以盡量實現干部擺脫人情羈絆,有效防止拉幫結派現象的發生。而這可能也正是山西出現“塌方式腐敗”的特有土壤。
對于山西,不僅是地級市領導,在縣官層面,也出現了異地調任。最近頗受關注的有:2016年7月6日,陜西永壽縣委書記齊海斌調任山西省懷仁縣委書記;2016年7月8日,陜西鳳翔縣委書記趙新年調任山西澤州縣委書記;時間再往前追溯,2015年7月,山東臨沭縣長胡勇調任山西左云縣委書記,河北石家莊市橋西區區長張晉調任山西陽泉市城區區委書記。
從公開簡歷上看,這批新任縣委書記以“70”后為主,年富力強,且經歷多崗位歷練。澤州縣委書記趙新年只有39歲,曾在陜西省科技廳、寶雞國家高新開發區等單位工作。
跨省調任縣級官員的情況非常少見。通常只安排援疆、援藏干部。前些年貴州、重慶等地曾從東部省份引進縣級官員,目的是利用沿海地區改革開放經驗,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山西此次引進縣官,則是重建官場生態的重要舉措。
這些異地調任的“新晉官”,有什么樣的特征?
我們盤點8位新任市委書記的履歷后發現,從學歷上看,有5名市委書記的所學與經濟相關:運城市委書記王宇燕、呂梁市委書記王清憲是經濟學博士,太原市委書記吳政隆為高級經濟師,陽泉市委書記陳永奇為經濟師、哲學博士。
此外,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臨汾市委書記岳普煜是工學博士,忻州市委書記李俊明學建筑工程出身,在山西省建設廳工作17年時間。只有長治市委書記席小軍是中文系畢業,自1988年開始在山西省共青團任職,直至2004年任共青團山西省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省青聯主席,此后才開始地方任職。
其余三名未調整的市委書記中,晉中市委書記張璞為工學學士,在職研究生學歷,朔州市委書記王安龐為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晉城市委書記張九萍為汽車修理與運用專業畢業,哲學碩士。
在經濟后發地區,地方主政者的從政經歷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山西官場生態的重建與提振經濟發展,都極為重要。從2014年開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大,煤炭產業產能過剩,煤炭價格低迷,山西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從2016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山西GDP增速3.4%,位列全國倒數第二。再往前兩年看,2014年和2015年,山西GDP增速分別為4.9%和3.1%,位列全國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
由此,經濟發展已成為山西的首位任務,官員布局更需統籌考量。
為官之變
2016年,山西官員進入大眾視野的新形象,一檔電視節目必須要提。
2016年5月27日,《人說山西好風光》的競演節目,在山西衛視如期開播,來自山西11個地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副市長們登臺亮相,以演講的方式為當地旅游代言: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穿著印有“天下大同”的T恤出鏡,瀟灑隨性;臨汾市副市長王振宇一襲“教授范兒”的襯衣,親民務實。
節目播出后好評如潮,人們不再將山西定格為“腐敗”之地,而是關注魅力四射的山西風光,關注實力擔當的父母官,其中忻州市市長鄭連生的務實演講,令人稱贊。
鄭連生直言發展中的不足,甚至自提“家短”,提到了當地曾經“發生了令人痛心的五臺山景區被媒體曝光”事件,借此進一步表明當地干部群眾敢于面對問題的態度,即“堅持‘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要始終堅守以問題為起點,把批評當動力,把監督當激勵,一以貫之,孜孜以求,就一定能實現心靈的放飛,旅游的振興!”鄭連生的話所指旅游,但不止旅游。實質上,推薦城市的背后,更是施政理念的傳遞。
《人說山西好風光》的開播,可視為山西官員對外形象的一場“自救行動”,不再是“晉官難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是堅實底氣與堅定自信。唯有清風吹散陰霾,方見清朗。
如果說這場真人秀,刷新了全國觀眾對山西官員精氣神的觀感,是山西的對外展示,那么對內轉型發展,則顯示晉官的為官之變。
國慶前夕,一則山西官員的新聞上了熱搜。9月23日至26日,山西運城、呂梁、臨汾三市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赴京賣“農貨”。呂梁市委書記王清憲、市長王立偉更是率13個縣市區主要領導,親到現場賣力吆喝。紅棗、核桃、小雜糧、馬鈴薯等產品被熱情洋溢地推薦出來,紅火熱鬧。
呂梁各級官員為山貨“站臺”,折射出的是呂梁“走出煤炭依賴、力推產業轉型”的新思路。為轉型發展,呂梁已開始新興產業布局。2016年7月,華為公司和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云商等電商平臺同日“上山下鄉”,與呂梁市簽署相關協議;8月,呂梁市委書記、市長來到太原進行旅游推介和項目招商;呂梁成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以及云計算中心、光伏產業等項目,都劍指“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
不止呂梁,山西上下都十分注重企業發展。2016年9月,山西省印發《全省萬名干部入企服務工作方案》,決定從9月中旬開始至11月15日,選派10712名政治素質過硬、政策水平高、懂經濟、熟悉企業工作的干部,重點對全省35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入企服務,盡可能幫助企業解決制約其發展的突出問題。
“要在兩個月時間,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講實在的,也不太可能,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為企業解決突出的一兩個問題。”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付建華說,以點破面,逐個突破,穩扎穩打,不失為經濟轉型的一劑良藥。
治官之變
“在山西政治生態一度惡化的情況下,無論是貪腐者還是被驅逐的‘良幣’,其實都是吏治腐敗的受害者。所不同的是,前者因違反黨紀國法而葬送正常的人生,后者則被耽誤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光。”這段話來自2015年1月山西省兩會期間,一位人大代表對惡劣政治生態的“吐槽”。
2015年底,這位代表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山西省委常委會提任為正廳級干部,他自稱是“省委凈化政治生態的受益者”。這一案例,被視為山西革弊立新、刷新吏治的縮影。
在“崗位空缺”與防止“帶病上崗”的雙重壓力下,山西必須慎之又慎地進行官場“重建”。
首先是制度保障。2015年,山西省委以“一號文件”下發《關于全面貫徹好干部標準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從嚴管理干部的決定》;隨后,山西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甄別處理一批、調整退出一批、掌握使用一批干部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縣委書記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的意見》和《省管干部動議醞釀任免議事規則(試行)》等三個規范性文件,為選人用人提供制度保障。2016年1月,山西省結合實際,印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試行)》,著力破解干部能上能下的難題。
多重制度下,出現新氣象。山西某市因為環境污染問題被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掛牌督辦,但環保局長在整治環境工作上推進力度不夠,實現預期目標困難,遂被調整到非領導職位。沒違紀、沒違法,因為工作能力不夠、狀態不佳,即被調整,成為官員“不勝任”的警鐘。
其次是落地有聲。2015年1月,山西全面啟動“甄別處理一批不廉潔、亂作為干部,調整推出一批不作為、不勝任干部,掌握使用一批敢作為、善擔當干部”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批”工作,“六查”成為其中最重要抓手,即查檔案、查個人事項報告、查民意、查業績、查線索、查案件。“六查”不限于檔案紙面,還深入到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從宏觀整體到微觀細節,對擬提拔干部進行全方位的“體檢”。
“履歷、業績、工作表現,被翻個底朝天。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陣勢,真是動了真格。”一名干部談起自己經歷的“六查”時,感慨不已。
如今在山西,“六查”已成為制度化、程序化、經常化的常規動作,延伸到普通干部。至2016年4月底,山西省對10多萬名干部展開“六查”,分層分級甄別好干部、表現平庸的干部和有問題的干部,為能上能下奠定基礎。根據山西省委組織部的公開信息統計,山西省管干部任用公示公告已經發布14次,一共“補官”295人。在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的7個月內,山西共“調下”了2026名官員。
郡縣治天下安,在山西官場重建的過程中,縣委書記是關鍵一環。作為縣級地方一把手,縣委書記掌握著當地的人事與經濟大權,隨著縣域經濟實力的增強,縣級財政可支配經費、重大項目的建設都相應增多,縣委書記在地方經濟中的角色也越發重要。
2016年7月26日,上任剛滿月的新任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與山西47名新任縣委書記進行集體談話。講話中,駱惠寧特別提到要同步抓好“構建良好政治生態”和“推動經濟穩定向好”這兩個關鍵,更是對新任縣委書記提出四個“第一”: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狠抓改革第一動力,狠抓民生第一關切,狠抓黨建第一責任。
“山西一定能夠重塑美好形象,實現振興崛起。”駱惠寧在與新任縣委書記的座談中,以此句作結,既是希望,也是決心。
從一度低迷到精神飽滿,從辦事推諉到求真務實,從吃卡拿要到為企業減負,從一煤獨大到轉型發展……山西官場正逐步走出震蕩,浴火重生。(原載于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月刊《決策》雜志2016年第10期)
(原題為《風暴中的晉官之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