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軍報:須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作為最緊迫的戰略任務
聯合的體制呼喚聯合的人才,當前必須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作為最緊迫、最關鍵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實。
重在換腦轉身,跳出軍種本位思想束縛
思想上的落伍是最可怕的落伍,觀念上的代差是最致命的代差。面對體制改革,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也亟須來一場思想突圍和頭腦風暴。
從傳統的作戰樣式中走出來。戰爭形態隨時代車輪狂飆推進,作戰樣式隨技術升級變換演進。雖然“小米加步槍,以劣勝優”“大炮不能上刺刀,解決問題還要靠步兵”創造過輝煌,但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將淪為現代版的戈爾洛夫;雖然各級思想上有了聯的意識,但不能僅僅把聯合喊在嘴上,一搞演習,陸軍主導,空軍飛機就飛幾圈;空軍主導,陸軍坦克就跑幾趟。這種滯后的傳統觀念跟不上無戰不聯、無聯不勝的新形態,必須確立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等觀念。
從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中走出來。近年來,我軍在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絕不能盲目樂觀、安于現狀,各級指揮員和參謀隊伍已有的知識舊、現代的東西少、聯合的知識缺,知識結構與聯合作戰不相適應;把從軍當就業的多、當使命的少,想本職工作多、想聯合作戰少,職能意識與聯合作戰不相適應;功底不厚、視野不寬、經歷單一、后勁不足,能力素質與聯合作戰不相適應。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喊不來、等不來,必須頭腦清醒、看到差距,腳踏實地育人才。
從各自為戰的單打獨斗中走出來。當前,在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上存在一種現象:聯合聯合,結果是聯而不合;齊抓共管,遇到矛盾誰也不管。聯合培養的要旨在合心合力合拍,不能像“搭積木”“拼圖形”,簡單地把本兵種、本系統、本單位培養的專才拼湊到一起,而是要沖破各軍兵種的界限,抓好頂層設計搞好統合,聚集資源搞好整合,發揮優勢搞好結合,科學編組搞好融合,下大力培養一批既精通業務的專才,又知曉三軍的通才。
重在固基強能,打通聯合素養培育通道
戰略的基礎在戰術,聯合的素質在復合。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要立足長遠、打牢基礎、超前培訓、普遍培養。
充分考察選苗子。苗子選得好,發展后勁足。選苗子既要注重知識復合程度,又要有一定的軍事思想和理論功底;既要注重任職經歷,又要注重重大演訓活動、聯合作戰指揮培訓閱歷;既要著眼長遠培養年輕、愿干、肯學、善鉆的苗子,又要敢于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切實不唯經歷、不唯學歷、不唯身份、不唯職稱,真正讓“千里馬”能跑則跑、能飛則飛,讓“老黃牛”得到機會、干有舞臺。
豐富知識打底子。聯合人才需要聯合培養。可以借助院校培養深造,系統學習聯合作戰理論和軍兵種作戰運用,熟知各部隊作戰能力和主要武器裝備性能,成為戰例通、敵情通、地形通;開展在職學習培訓,通過知識講座、定期輪訓等形式,豐富知識儲備,提高聯合素養;開通網絡學校,組織遠程培訓,進一步拓展思維視野。
創造條件搭梯子。交叉任職、跨軍種代職是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有效途徑。實踐感到,代職輕飄飄、任職沉甸甸。要想提高代職和任職質量,必須堅決剎住休息式代職、做客式代職和公差式代職等現象,抓好代職干部的選派、教育和管理。同時,還要進一步走開交叉任職的路子,創設能上能下的交流平臺,加大作戰部隊與機關院校,以及跨軍兵種之間的互換任職力度,既要“搭好臺”,更要“唱好戲”,助推能力素質結構整體優化。
全程跟蹤過篩子。育人如同育苗一樣,要想結出碩果,就必須不斷做好澆水、施肥、打杈、剪枝的工作,不斷地淘汰,反復地篩選。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也要全程培養、全程跟蹤、全程考察,可以采取學分制、升級制、考評制等辦法,加強過程控制,嚴格標準條件,寧可虛位以待,決不降格以求。
訓用一致給位子。訓用能否一致,是對各級選人用人的最大考驗。這就要求我們要嚴把入口關,完善資格認證,切實把沒經過培訓、能力不足、經歷不符的擋在門外,把聯合素養高、經過相應培訓、聯演聯訓經歷豐富的用起來;周密制定培養計劃,科學設計成長路線圖,使培養方向與崗位需求相一致;不斷純正選人用人風氣,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切實維護訓用一致的嚴肅性、權威性。
重在摔打磨礪,用好練兵備戰任務平臺
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既要靠各級教育提高,更要靠沙場點兵摔打。
實踐化訓練。實練必須實訓。要用好“三位一體”培養模式,組織干部苗子參加院校培訓、基地見習、實兵演練,努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強化參訓實學,把重點培養的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推向演習一線,讓他們進入實際角色崗位、系統席位,多角度全方位受鍛煉;強化跟訓見學,部隊舉行重大聯合作戰演習,要讓指揮員和參謀現場觀摩,提前進入情況,真正跟訓實訓,學指揮、學戰法、學謀略。
實案化研練。這是重要的實踐形式,也是提高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素質的重要方法。堅持依托戰略、戰役、戰術各個層次的實案背景,組織干部苗子采取網絡模擬、系統對抗、實兵演練等多種方式,對作戰對象、作戰地域、投送兵力和方式,軍兵種數量、任務,后勤和裝備保障等實打實地研究、真對真地演練,促進圖上聯、網上聯與實際聯的無縫銜接和有機融合。
實戰化錘煉。平時訓練越接近實戰,干部苗子越得到鍛煉。利用每年的聯演聯訓、實兵對抗,多設險局、多布危局,在臨機指揮、對抗演練中提升聯合決策能力、作戰指揮能力和計劃協調能力,做到一次聯訓三軍受益、一次聯演育才一批。同時,還要注重安排他們在國際維和、維穩處突、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經受磨煉。
重在練官強將,建強聯合作戰指揮中樞
聯合作戰能不能打贏,關鍵看班子行不行。各級黨委班子不僅是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組織協調者,更是帶頭實踐者。因此,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要進入班子建設,進入成員角色,進入檢驗標準。
主官要善謀略。“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兩軍對壘,善謀者勝”。各級主官作為作戰行動的“神經中樞”,其指揮謀略水平高低直接決定戰爭勝負。要堅決克服本本主義,跳出念稿子、推腳本、唱折子戲等虛假作風,切實讓大腦動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善于將古今中外戰例中的謀略運用整合研究,總結特點規律,尋求聯合作戰制勝機理;用好兵棋系統、網上對抗等平臺,在準戰場上擺兵布陣、交鋒過招,提升認知戰場、把握戰爭態勢、運用謀略制敵的創新能力。
成員要學信息。現代戰爭,誰手擎信息利劍,誰就能在作戰中占據優勢。班子成員的信息素養對指揮決策至關重要。軍以上單位每年可分批分期開辦團以上指揮員培訓班,系統學習互聯網、信息安全、指揮自動化以及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知識,考核選拔信息人才。同時,還要結合崗位實踐和實兵演習,學操作、練技能,提高運用信息化裝備、掌握信息系統的能力。
班子要懂軍種。黨委班子作為指揮核心,既要掌握廣博的聯合作戰知識,還要熟悉海、空、火箭軍等各軍兵種的力量組成、裝備性能、作戰特點、運用原則,更要優勢互補、相互借鑒,使一人的知識變成大家的知識,讓個人的才能變成班子的智慧,特別是要加強在聯合作戰演習中的實踐歷練,不斷強化班子聯的意識、聯的思維和聯的能力。
(原題為《論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