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滬“十三五”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規劃:電商交易額擬比去年翻番
10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商委獲悉,“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入“升級版”重要窗口期,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反復醞釀,著力于提能級、強功能、補短板,《“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對外公布。
《規劃》明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配置功能、與我國經濟貿易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貿易中心,基本形成與高標準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銜接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為配合《規劃》實施,21日起,由上海市商委牽頭的新一輪調研啟動。
電子商務交易額力爭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調研中,寶鋼集團歐冶云商透露,中國鋼鐵行業自2012年起即已進入微利時代,2015年鋼鐵行業更是進入“冰河期”,陷入全行業虧損,并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種全行業微利甚至負利的局面將持續下去。
2015年8億噸粗鋼產量,非直供比例高于70%,在鋼廠與終端用戶之間存在大量的非效率空間,市場流通的鋼材平均要通過3次轉賣才能銷售給終端用戶,這也大幅度提高了物流成本。
自2012年開始,鋼貿商信用環境崩潰,銀行“談鋼色變”、嚴格控制貸款,進而又造成鋼貿商資金鏈進一步繃緊甚至崩斷,最終導致行業整體的信用危機,同時產業鏈上鋼廠、終端用戶、倉儲企業等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非常突出。因此,打破信息不對稱,提升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構建新型信用體系,挖掘產業鏈金融的巨大潛力,將成為鋼鐵產業鏈新的價值增長點。
2015年2月4日,寶鋼集團和寶鋼股份共同出資成立第三方鋼鐵服務平臺歐冶云商。目前,該平臺已經擁有電商、物流、金融、材料、數據、采購等11個子平臺,形成鋼鐵全產業鏈生態型服務體系。在協同政府建設開放創新的流通發展體系、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體系、高效統一的市場治理體系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5年,歐冶電商平臺實現了1018萬噸交易量,2016年1-8月實現全口徑交易量912萬噸,日均交易量5萬噸,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按照《規劃》具體目標,上海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市場流通和消費規模穩步擴大,電子商務交易額力爭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商貿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17%左右。
此外,到2020年,上海將建成10個左右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千億元人民幣(下同)、萬億級交易市場(平臺),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和價格指數成為重要國際風向標;國際展展覽面積提高到80%左右,基本建成國際會展之都;離岸貿易和中轉貿易力爭有新突破,口岸貨物國際中轉比率達到15%,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在上海全市貨物進出口中的比重顯著提高,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力爭消費增速顯著快于經濟增速
位于寶山區淞南鎮的忠誠智谷,總占地面積156畝,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其前身,是創立于1959 年新中國最早的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上海儲運)分公司舊倉庫,曾經,這里見證了共和國外交風云與對外經濟援助的榮耀。大量援外物資在這里的倉庫儲存,經由火車沿著淞滬鐵路中成專用線運送到吳淞港碼頭,再通過海上運輸送達亞非拉國家和地區,它成為中國與亞非拉國家之間友誼的重要象征。
進入2000年以后,這里日漸閑置的舊場坊不斷被魚龍混雜的倉儲租賃所侵蝕,經濟收益每況愈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轉型勢在必行。
上海市商務考察發現,目前,這個園區經過投資與改造,成為 “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智力創業”的三創基地。并成為北上海備受青睞的文化活動舉辦地和發布地。
《規劃》首次創新地把未來五年重點推進任務舉措以專欄的形式進行了細化,確保目標更明確。其中包括八項工程:
“貿易便利化提速工程”,加快與國際通行的貿易監管制度相銜接,推進通關一體化建設;“優進優出引領工程”,推動進出口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從一般商品向“商品+品牌、專利、技術、服務”等轉變;“服務貿易創新工程”,探索優化服務貿易支持政策,促進新興服務貿易領域加快發展,將上海打造成為服務貿易創新高地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