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康美獨董被判賠3億后,21家上市公司獨董嚇得馬上辭職了

11月12日下午,廣州市中級法院對康美藥業證券集體訴訟案作出一審判決,其中5名獨立董事被判承擔民事賠償連帶責任,拿著萬元月薪,承擔億元風險。
易簡財經就此寫過一篇,分析了5名獨立董事承擔賠償的情況。
一時之間,這活不好干的風險驚醒了部分上市公司的獨董。


獨董辭職潮要來了
近日,小編發現獨立董事辭職的公告有增多跡象,極有可能是受康美案影響。
截至目前,本月已有36家上市公司發布獨立董事辭職公告。其中,有21家是在康美案判決后披露的公告,占比超過一半。公告顯示,絕大部分辭職是個人原因,個別是由于任職到期或職務變動。
這些獨董辭職的公司,都是典型的插了塊牌:此地無銀三百兩。

證券時報數據中心統計顯示,2021年獨董辭職人數目前已刷新近年來的新高,達697人。2018年至2020年,每年獨董辭職人數分別為503人、497人、679人。按月來看,今年5月、6月曾出現一陣獨董辭職高峰,當月分別有136名、84名獨董辭職。

新舊獨董都離職,幾萬年薪不值得
以11月17日公告獨董辭職的三家上市公司為例,小編對其經營情況和獨立董事的任職情況進行了梳理。
第一家: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
11月17日,遼寧成大發布公告稱,獨立董事謝德仁因個人原因申請辭職的。據遼寧成大公開的信息所知,謝德仁于今年8月18日通過董事會董事選舉,截至他提出辭職申請只擔任了3個月的獨立董事。
根據遼寧成大2020年年度報告,該公司獨立董事一職報告期內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14萬元。

遼寧成大的股價在9月達到歷史最高點后下跌,反彈后又迅速大幅下跌,在今日(19日)跌至歷史最低。
遼寧成大2021年三季度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52.42億元,同比增長2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28億元,同比下降66.48%。
該集團年初至報告期末營業收入135.08億元,同比增長9.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72億元,同比減少25.89%。
對于投資者提出的公司的現金流為負的疑問,遼寧成大回應稱,主要是生物制藥應收賬款回款周期延長,以及貿易板塊的業務結算周期影響。
目前,遼寧成大已經連續4年沒有一家機構調研、沒有一家券商出具研報。
第二家:北京真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樣地,真視通在公告中稱,獨立董事姚建林因個人原因申請辭職。
真視通2020年年報顯示,姚建林于2019年11月起擔任公司獨立董事,報告期內從公司獲得的稅前收入為6.05萬元。

真視通今年的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22億元,同比增長24.0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71萬元,同比下降48.38%。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50%。
此前,深交所曾兩次下發關注函,真視通一直是拖延的態度。
第三家:福建漳州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漳州發展公布了林志揚、黃健雄兩位獨立董事辭職,根據2020年報,獨立董事在報告期內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6萬元,兩人均已在該公司擔任獨立董事滿六年。

漳州發展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05億,同比減少8.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931萬元,同比增長2.2%,而年初至報告期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1億,同比減少323%。
或許從財報和行為上看,離職獨董們所在的公司,在經營上面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

獨董生態將變
為規避風險,董事們紛紛辭職出逃。
一直以來,獨立董事在市場中的整體評價并不好,“不干活兒只拿錢”,落得了上市公司“花瓶”這樣的尷尬稱號。
主要原因在于獨立董事難獨立,獨董由股東提名、股東大會任命,從上市公司領取薪酬,因此大股東對其去留有較大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多數獨立董事有本職工作,時間、精力的重點并不在上市公司,僅憑參加數量有限的董事會,也難以實質性了解和辨別上市公司真實經營狀況。
這顯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但也正說明獨立董事的制度安排所起到作用與市場預期有較大的差距,亟待改善。
如今,這一職位由輕松升級為高危。有長期獨董任職經歷的人士表示,擔憂康美案導致大量優秀的獨立董事退出資本市場,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
更多的觀點認為,康美案的示范效應將促進獨董更加勤勉盡責,更有效地推動上市公司規范治理。另一位曾擔任獨董的人士認為,獨董上崗前有培訓,培訓老師也反復強調要對財務數據心里有數再簽字,當然有時候在公司氛圍之下不容過多思考而隨大流簽字,康美案是一個教訓,可以警醒后來的獨董,也算好事。
在這場離職潮中,那些在多家公司擔任獨立董事的人,若開始選擇性地離職,是否說明了已經受到威脅。之后,這些公司是否會被介入調查呢?
?END?
作者丨簡小編
部分綜合自丨證券時報
原標題:《康美獨董被判賠3億后,21家上市公司獨董嚇得馬上辭職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