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斯坦福李飛飛:學界交出人工智能第一棒,未來看好3個突破

1956年,有6位科學家,在美國的達特茅斯召開了一次名為“人工智能夏季研討會”(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會議。從這次會議開始,人工智能概念正式誕生。
在過去60年的發展中,人工智能的研究曾經歷過寒冬。直到最近幾年的再次復興。2016年,是這一概念提出的60年,人工智能也在全球范圍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2016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組織了4場講座后,推出了關于人工智能的報告。在學界,斯坦福大學也在今年推出了關于人工智能的百年報告。更別說科技公司和投資界在這個領域里的并購和投資。人工智能正在不斷地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10月18日,北京,在由新智元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和計算機視覺實驗室負責人李飛飛在視頻演講中提到,過去60年的人工智能發展,才有了今天的長足進步,也奠定了今天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礎和理論框架。也讓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出,進入到生活和社會。接下去,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轉折點。
“講到人工智能未來5-10年的突破,我們得分是應用場景的突破還是基礎科學的突破,但這兩者往往是有聯系的,不一定是不一樣的。因為在我看來,基礎科學的突破應該比應用場景的突破早走幾步。AI在應用場景的突破,我認為在任何與感知有關的應用,都會大規模的提高。”李飛飛說。
至于具體的突破來自哪些領域,李飛飛認為會在無人車、機器人以及AR、VR上。
李飛飛主管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希望能利用AI教計算機與現實世界互動,目前也在進行無人車的項目。2015年,豐田汽車公司曾投資2500萬元在斯坦福建立相關的研究。無人車的研究中,許多公司在推進Level4的駕駛。所謂Level4是指汽車由汽車駕駛,人的介入非常少,甚至沒有。但現在的無人車都未達到這個級別,這就給未來的研究帶來了可能。
“還沒有完全達到L4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感知方面沒有實現完全的突破。但我自己認為通過這么多積累和努力,相信在今后的10年,這個L4問題會得到解決。這是工業場景的一個重要應用。”李飛飛說。
另一個人工智能的突破來自機器人。李飛飛介紹,機器人其實是一個非常老的領域,有AI就有了機器人。她認為,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一開始是在控制上,隨后進入到機械,然后漸漸進入到機器人的感知和決策層發展。如今,有了隨著AlphaGo大熱的深度學習算法,機器人領域在感知領域會更多的融合,也會有很大的突破。
最后一個令人興奮的領域是AR、VR。李飛飛認為,AR、VR往后成熟、優化,要靠很多軟件方面的進展,尤其是計算機視覺方面的進步。現在工業界的投資力度很足,也是她看好的領域。
盡管有了前人的積累,李飛飛在演講中說,未來還是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如何把信息轉換成知識系統,如何讓人工智能做到抽象、有創造性、有預測的決策。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界、實驗室、工業界、投資界共同的努力,這就像4*100米的接力賽。
“我覺得科學到科技再到產品就像一個4*100的接力賽,就是每一棒都有它的特定功能。學術界應該算是這個領域里,4*100接力賽的第一棒,工業界和實驗室是第二棒,產業界和投資界這些是第三、第四棒。現在,我們已經把感知問題交接了。對于我個人而言,我接下去會更關注認知問題,這其實是人類最重要的一部分。”李飛飛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