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東17市副市長等200多名政府官員一起旁聽“民告官”案
9月22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庭審,本次公開開庭審理的是一起典型的民告官案例。引人矚目的是,到現場來參加旁聽的有來自山東省17個市的分管副市長,另外還有33個省直部門及部分區縣領導的分管負責人,共200多位政府官員。人數如此之多,又是如此高級別的庭審旁聽,在山東省還是頭一次。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侯勇對二審中雙方爭議的焦點做出了梳理:“上訴人認為被征收房屋不屬于棚戶區,不屬于危房改造,不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另外還認為這次征收不符合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縣政府認為本案的征收是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是符合公眾利益的需要。”
近些年,民告官的案子不斷增多。尤其是新《行政訴訟法》施行一年多來,全國行政應訴案件數量激增。但是官員出庭卻還少見,告官不見官,一直為人詬病。這次,被告方蘭陵縣副縣長劉志軍出庭應訴。不僅如此,還專門邀請山東省17市的分管副市長和33個省直部門及部分區縣領導的分管負責人到場旁聽。作為2016年全省法治政府建設專題研討班依法行政的一部分,也是山東省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人數最多的一次法治政府建設培訓活動。在庭審現場,這些政府官員親自觀摩了官民雙方的唇槍舌劍。
現在各地由于拆遷引發的糾紛很多,矛盾突出。而這次,無論是上訴的村民,還是被訴的政府,都選擇了通過法律解決爭議。案子從一審打倒二審。那現在蘭陵縣政府要拆遷的那塊土地,為何引發鄭左民等12位村民選擇狀告政府呢?為了了解更多的案情,山東衛視《調查》記者來到了蘭陵縣卞莊街道中興片區二村。


據沈振東介紹,他所住的這套房子是他父親沈永平的。現在他和父母妻兒5口人住在這里。他告訴記者,這次之所以把蘭陵縣人民政府告上法庭,不是因為不想搬走,而是補償標準難以接受。

沈振東說,他們祖祖輩輩幾代人都生活在這里,得有100多年了,原來自己家門口就是老的206國道,他們家這一塊兒在蘭陵縣也算是比較繁華的地帶。如果沒有足夠的拆遷補償款,那他們家以后的生活就難過了。
沈振東告訴記者,社區當時來人并沒有告訴他們說是棚戶區改造,而是說開發這片土地,問他們同不同意,他覺得開發是好事,就同意了。但文件下來卻說是棚戶區改造。對此,主張拆遷的蘭陵縣政府又是怎么向村民告知的呢?記者在拆遷地點看到了一個由當地政府樹立的告示牌。牌子上關于改造項目簡介一欄清楚地寫明:中興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位于順河路中段,總占地面積152.55畝,總征收面積8.49萬平方米,涉及居民377戶,達成拆遷協議329戶,已拆除260戶。該片區改造前,房屋質量較差,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臟、亂、差”現象嚴重。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相關單位對其進行了征收。但這種情況描述沈振東卻不認可,他認為政府之所以這么說,目的是為了壓低補償款標準。
在12戶起訴蘭陵縣政府的村民之中,汪廷榮家的情況有些特殊。這次拆遷涉及到了她所開的小天使幼兒園。當初她聽到社區要改造的事情,還是挺高興的,但等測量文件下發后,她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了。


就在記者與沈振東、汪廷榮交談的過程中,這次參與訴訟的12戶居民也都趕了過來,他們說剩下沒簽協議的50多戶居民情況大多和他們一樣,都對拆遷補償款不是很滿意,補償款這么低,回遷時超過補償的房子面積,還要花三四千元的市場價來買,這也讓他們難以接受。
鄭左民是這次狀告當地政府的組織者之一,他家境還不錯,在縣城里開了一家飯店。鄭左民說剩下的50多戶沒有拆遷的居民都想要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單獨一家很難負擔得起高昂的律師以及行政訴訟的費用,于是他就聯系了與他關系好又有些親戚關系的12戶居民共同承擔了這次官司的費用。


官司從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打到省高院,村民和政府究竟誰能贏,各方都靜待法院最終的判決。而這次庭審的另一個關注點,還是來參加旁聽的眾多官員。隨著民眾法治意識的增強,對利益訴求的增多,民告官想必該是常態。而每一件民告官的案例,就是法治與人治的交鋒,是依法行事,還是固守原有的傳統,就考驗著執法者和主管部門負責人的能力和智慧。
這次邀請官員進行的特別觀摩是由山東省法制辦公室組織的,山東省法制辦公室副主任朱曉峰表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通過這起典型案件的審理,對政府行政起警示和引領作用。朱曉峰認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庭審觀摩培訓,對于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實現常態化,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能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不是被訴一方,但前來參加旁聽的官員們認為,庭審過程等于給自己上了一堂很生動的法治課。
出庭應訴的副縣長,還有旁聽的200多位市級副市長、省直及部分區縣的分管負責人,他們都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關鍵少數”。他們來到法庭,親耳聽一聽這么一起民告官的官司,這一姿態本身就體現了法治精神,這次高級別的旁聽,對推動山東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發展具有風向標意義。
(原題為《山東十七市副市長旁聽“民告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