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分享經濟遇尷尬,但不必扯素質論

無獨有偶。剛起步不久的“摩拜單車”遇到新的麻煩。一些共享單車違法騎行者,遇到交警執法時,借故不繳納罰款,結果警方只能依法扣車。按法律規定,必須本人接受處罰之后才能取回暫扣單車。但是被扣的車是“摩拜”的,交通違法的用戶反而并不“招急”,雖經企業方面致電催促,有的用戶拒絕接受處罰,甚至不愿接聽電話。
不用懷疑,國民素質論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中國人不配……”之類的調調如約而至。“地圖炮”愛好者同樣開足了火力。但是素質論即使并非全然錯誤,也是毫無用處的。素質論指出的只是最表面的現象,卻指不出問題的根源,遑論提出解決方案。
首要的是,不要輕易絕望。素質論者犯的最大的錯誤是,將一個群體的素質視作恒定不變的,而且忽略自己正是群體的一員。其實人是會變的。有時一處細節的調整,就會帶來巨大的改觀。
愛占小便宜的人哪里都有,在我們這個剛擺脫物質緊缺沒多少年的社會,比例可能更大一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相信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占小便宜的陋習只會越來越少。
有些文明習慣需要環境濡染,比如以前總有人批判國人不排隊,可現在自覺排隊的人越來越成為主流。有些文明習慣需要制度保障,比如法律強制機動車買保險才能上路之后,交通事故發生后車主們的表現便文明了許多。
若想要分享經濟扎下根來,光是上綱上線地批判國民素質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通過制度與文化的良性互動,培育一個健康文明的生態。
好的制度可以激勵人趨善避惡。對拒不接受交警處罰的用戶,“摩拜”目前的做法是扣除其50分的信用分。有人不在乎這個分,可是如果未來“摩拜”與社會征信掛鉤之后,相信還不在乎的人就會少很多。
當然,光靠制度也是不行的。分享經濟本就是鼓勵利他精神,只依賴懲罰就變味了。因此一個好的文化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每一個在“分享冰箱”里拼命拿食物的人都會受到周圍人的譴責和鄙視,占便宜的人就會減少。
好的制度有利于滋養好的文化,好的文化可以降低制度的運行成本。乍看起來,兩者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只要點點滴滴去改進,總是能破解僵局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