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名畫刻于竹片之上,這位藝術家用薄意水墨竹刻存續(xù)中華傳統(tǒng)



羅安鋼 //
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
上海市收藏協會會員
自幼酷愛藝術,于竹刻領域深耕四十余年,自成一家!首創(chuàng)“薄意水墨微刻”之技,以上海細刻之魂,傳薄意微雕之韻,是竹刻藝術在當下的創(chuàng)新之舉。
作品展示
在傳統(tǒng)的臂擱上,借用象牙細刻的技法,與獨特的微雕技法相結合,成就了當今以薄意水墨刻為特點的藝術表現風格:



尺寸規(guī)格:40x9cm
此作以唐代畫家張萱《搗練圖》為原本,在臂擱上鐫刻,通過薄意水墨淡彩來刻畫中國古代宮中婦女制作絲絹的場景。




畫面構圖錯落有致,線條細勁流暢,每個人物形象、細微動作、姿態(tài)與神情的表現,都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畫面共十二位人物,體態(tài)豐盈,身披帛巾,淡雅多姿,為觀者呈現出一幅美妙的唐代宮廷生活的畫面!



尺寸規(guī)格:27*10cm
此作原畫為唐代畫家周昉所作,羅安鋼以此為藍本,刻于臂擱之上。作品以工筆淡彩為表現手法,細致地刻畫了三位坐在庭院里的貴婦在兩個女仆的伺候下彈琴、品茶、聽樂的場面,表現了貴族婦女閑散、怡靜的享樂生活。


畫面中的桂樹和梧桐,寓意秋日已至。貴婦們似乎也預感到了花季過后,將面臨的是凋零。調琴和啜茗的婦人肩上的披紗滑落下來,顯示出她們慵懶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頹唐之態(tài)。



尺寸規(guī)格:43*9.3cm
此作通過薄意微雕的技術,融合水墨淡彩的表現手法,刻畫出各具形態(tài)的羅漢神采,以及群山起伏,變化多端的物象,彰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妙。




該作曾受邀參加全國竹刻名家邀請展,現已被上海第五批精品展記入精品名錄。



尺寸規(guī)格:15*4.6cm
此作以微雕細刻的表現手法,融入傳統(tǒng)繪畫技藝創(chuàng)作而成。遠處山巒綿綿,起伏有致,近處古木昌盛,一舟待起,二位友人依依不舍,直至江口惜別,把心中的顧念寄托于候鳥之上,望它們能代替自己遠送友人離開。




整個畫面意境深遠,構圖恰當、比例完美,彰顯了友人間的深厚友誼。



尺寸規(guī)格:40*10cm
這幅作品以描寫大自然景色為主題,以薄意水墨淡彩手法精心刻畫春天萬物復蘇之態(tài)。



體態(tài)纖細的花草卻能經受住大自然的摧殘,在暴雨中、在烈日下、在日曬雨淋之后,欲釋放一絲絲嫩綠,隨著生命的芳香,招來了翩翩飛舞的蝴蝶,仿佛是人把夢追逐…一靜一動,把自然界的微小意趣展露無遺~



尺寸規(guī)格:38*9cm
此作刻有一棵葉已落盡、枝杈參差的枯木,枝干由粗到細,彎曲有姿,顯得寂寞。但枝上且留有十二只麻雀相互鳴聲,它們三兩成群,注目凝望,或閑目而寐,情態(tài)各異。



作品以薄意水墨雕刻為主,細致的刻畫使小鳥顯得靈動可愛,給單調的枯木帶來了勃勃生機。

除臂擱作品外,羅安鋼還將傳統(tǒng)的微雕技藝用在非遺扇骨上,以傳統(tǒng)的繪畫理論為基礎,融入了筆墨技法,通過刀筆來展示中國傳統(tǒng)畫博大精深的藝術內涵,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均為“十里玉見”版權內容,如需轉載或有其他商務合作,請聯系我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