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富德生命人壽董事長:舉牌等保險資金運用新政給行業帶來活力

一度傳出“被接管”傳聞的富德生命人壽正式對外發聲。
10月14日,在深圳舉行的2016中國壽險業十月前海峰會上,富德生命人壽董事長方力表示:“中小公司是保險市場的建設者,也許是攪局者,但絕不是破壞者。”
2016年2月,時任富德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峻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此前,富德生命人壽曾頻頻舉牌銀行、地產系上市公司,并以萬能險類產品迅速做大規模。而監管層對于富德生命人壽的分類監管評價,也從2015年底的B類調整到了2016年第一季度的D類。
方力:“投連萬能分紅等新型產品帶動行業發展”
“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做法,很干脆很容易但也很危險。” 富德生命人壽董事長方力在峰會上直言。她認為,像萬能險等新型產品和舉牌等保險資金的創新運用,給行業帶來了機遇和活力。
方力在講話中表示,2004年的壽險市場被國壽、平安、太保三家公司壟斷,市場集中度高達83%。僅有的兩家中資中小公司,生命和民生人壽保費合計24.5億。到今年8月底,中小公司已經增加到41家;前8個月保費超過1.3萬億元,市場份額占了半壁江山。“中小公司,是保險市場的建設者,也許是攪局者,但絕不是破壞者!”
而中小保險公司也存在“成長的煩惱”。今年1月至8月,中小公司銀保保費為1萬億元,占行業的77%,個險保費723億,僅占7.6%;萬能險保費5793億元,占行業萬能險的近七成。在追求規模和速度的戰略下,不少中小公司以主導中短存續期業務而獲取較高成本,為了覆蓋資金成本,公司必須配置風險高、流動性差、期限長的高收益資產,這就帶來了潛在的信用風險或流動性危機。
方力在講話中表示,富德生命人壽從2015年開始推進業務結構轉型,新單期繳由去年的82億元增長到目前的231億元,為下一步加大轉型力度騰挪了空間。
規模高速增長背后:償付能力下降
2016年2月,時任富德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峻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目前,富德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官網中“企業領導”一欄顯示“資料有待更新”。
富德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綜合性保險集團,旗下擁有富德生命人壽、富德財產保險、生命保險資管、富德資管(香港)、富德保險銷售這5家公司。在這當中,富德生命人壽歷經五次增資,從2009年時13.58億元的注冊資本發展到2013年的117.52億元。2015年,富德生命人壽以超過1600億元的規模保費躋身行業前三甲,僅次于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在資本市場上,富德生命人壽更是頻繁出手。從2014年起,富德生命人壽先后舉牌金地集團(600383.SH)、浦發銀行(600000.SH),成為金地集團和浦發銀行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
進入2016年,從4月份開始,富德生命人壽月度保費規模出現了同比大幅負增長,4月至7月,公司月度規模保費同比增長-27%、-42%、-40%、-62%。今年1月至8月,富德生命人壽原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62.88%,接近壽險行業均值;保戶投資款占總保費收入37.12%,這個數字,在中小型壽險公司當中并不算高。
從償付能力來看,截至2015年底,富德生命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5%,2016年一季度,這一數字降至104%,到了二季度,這一數字略微回升至106%。根據“償二代”要求,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需要保持在150%和100%以上,從富德生命人壽這一數據來看,離監管紅線僅一步之遙。
此前,據媒體報道,富德生命人壽或將面臨“被重組”或是“被接管”的局面,對此,今年9月,富德生命人壽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并未接到此類通知。
附富德生命董事長方力在前海壽險峰會上的發言全文:
復雜利率環境下中小壽險公司生存路徑的思考
尊敬的黃洪副主席,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壽險業如何應對復雜利率環境的挑戰,是個很大的命題。昨天,黃洪副主席對此做了深刻闡述,課題組也做了精彩的報告。剛才幾位行業大咖又發表了不少高見。作為最后一個發言者,我除了點贊,似乎很難再說些什么了。好在和前幾位有所不同,我來自中小壽險公司,又擔任著全國中小壽險公司聯席會常務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所以我想從中小公司的角度談幾點想法。
首先,正視中小公司的貢獻。
我們把時間拉長一點看,2004年的壽險市場被國壽、平安、太保三家公司壟斷,市場集中度高達83%。僅有的兩家中小公司,生命和民生人壽保費合計24.5億(說明一下,我所說的中小公司指的是中資壽險公司)。到今年8月底,中小公司已經增加到41家;前8個月保費超過1.3萬億元,市場份額占了半壁江山。而比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中小公司產生的鯰魚效應。從成立之初,中小公司就在夾縫中求生存,迫使其從產品開發、渠道開拓和保險資金運用等各個方面主動創新尋求突破,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逐漸成為推動行業改革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比如:陽光人壽的隨e保,是業內第一個公布精算報告的長期健康險產品;國華人壽率先在淘寶銷售保單,實現了壽險公司互聯網銷售的突破發展;富德生命從2012年開始通過對金地、農產品進行長期戰略性投資,參與中石化混改項目等。不僅助力了實體經濟發展,同時也擴大了自身乃至行業的影響力。因此,我認為,中小公司,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洪流下的時代產物,是保險市場的建設者,也許是攪局者,但絕不是破壞者!能否正視中小公司的貢獻,意義重大。
第二,正視中小公司存在的問題。
前面我們回顧了,中小公司都是近十幾年成長起來的,正處于青春期。做過父母的都會有切身體會,青春期的孩子充滿著熱情和躁動,既帶給你無限希望又會讓你困惑苦惱。但父母不會為了逃避困惑苦惱而拒絕接納孩子的成長。人和企業的成長規律也有相似之處吧,處于青春期的中小公司在快速發展和推動創新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這里我列舉了四個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既不系統也不全面,主要基于個人的觀察和思考。一是公司治理不完善。股權是企業的DNA,對公司的戰略和經營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可能兩種表現并存:或者股權結構缺陷、決策缺乏有效制衡,醞釀風險;或者內部人控制、架空“三會”、侵犯股東和公司利益。二是人才匱乏,尤其是高端人才捉襟見肘。我一直堅定的認為,人才問題是僅次于DNA的大事。由于吸引力不足、人才引進和培養上的不規范、約束和激勵機制的不健全等等,使一些中小公司面臨著“一流人才進不來、二流人才留不住、三流人才趕不走”的窘境,導致經營管理水平多年徘徊不前、難以提高。三是業務結構失衡,產品和渠道高度依賴。今年1-8月,中小公司銀保保費為1萬億元,占行業的77%,個險保費723億,僅占7.6%;萬能險保費5793億元,占行業萬能險的近七成。四是資產負債錯配,投資壓力和風險增大。在追求規模和速度的戰略主導下,不少中小公司以中短存續期業務為主,保單獲取成本較高,為了覆蓋資金成本,必須配置風險高、流動性差、期限長的高收益資產,帶來潛在的信用風險或流動性危機。
這些問題,固然主要是由公司治理和戰略等內因導致的,但不可否認,也有社會經濟環境以及行業大環境的影響,是保險行業現階段發展水平的一個縮影或一個側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是全行業的深刻反思和各方面的持續努力,而不是盲目指責,隔岸觀火,甚至落井下石。近一年來,各種網絡報端口誅筆伐,萬能險成了萬惡之源,險資“舉牌”意味著野蠻人入侵。在我看來,投連萬能分紅等新型產品的推出帶動了行業的大發展;保險資金運用新政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活力。“寶萬”之爭,從歷史的視角,對行業的積極意義遠遠大于消極影響。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做法,很干脆很容易但也很危險。
匯報的最后一點:正視中小公司的差異化發展。
此次論壇,我們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將長期面臨低利率的趨勢,以及壽險業如何從負債、資產端去應對,已形成共識。但是對于中小公司而言,知行合一絕非易事。前面我用較多的篇幅談了中小公司的生存現狀,目的就是要借此呼吁各方對中小公司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扶持,并借此和諸位分享我的三點思考:第一,正如項主席所言,“保險姓保”是行業價值的根基,發揮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是需要始終堅持的方向。但是,在強調保障屬性“個性”的同時,并不意味著削弱或放棄金融屬性這一金融產品的“共性”。保險業要順應財富管理的發展趨勢,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第二,尊重事物發展規律,合理管理各方預期。中小公司在轉型發展中需要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并以創新為根本進行差異化發展。富德生命從去年開始推進業務結構轉型,"小步慢跑"降低業務獲取成本,"大步快走"加大期繳。新單期繳由去年的82億增長到目前的231億,為下一步加大轉型力度騰挪了空間。在業務結構轉型的同時更加注重客戶服務。通過開發運用人臉識別、電子簽名、和服務類App,推動保全、回訪和收益查詢的線上化,改善客戶體驗。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轉型邁出了第一步,但無疑任重而道遠。第三,不要就風險論風險、談風險色變。一方面,建議保監會盡快出臺法人機構退出機制,在批設新市場主體的同時,鼓勵社會資本,用法律手段對高風險的市場主體重組并購,凈化市場環境、降低行業聲譽風險;另一方面,防止走“父愛主義”監管的老路,進一步簡政放權、營造寬松的市場環境,提升市場效率。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小公司定會用大公司的智慧抒寫出自己的精彩。
上述觀點,也許不對,但貴在真誠坦誠,請各位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以上發言稿根據錄音整理 未經本人審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