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沽空報告導致FF財報延期,賈躍亭國內建廠要涼?

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賈躍亭造車,波瀾不斷。即使法拉第未來(下稱“FF公司”)已經上市,外界的質疑聲音也沒有停止。
11月15日,FF公司推遲了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原因是做空機構J Capital(美奇金投資,下稱“JCAP”)指責FF公司涉嫌欺詐,包括謊報FF91的預訂量、創始人賈躍亭不當獲利等行為。
按照FF公司的說法,針對沽空報告中的指控,公司已成立董事會特別委員會,并委任一家律所展開獨立調查。同時呈現給美國證監會的報告顯示,FF在第三季度虧損了2.8億美元(約17.88億元)。
另據此前報道,FF正在加速尋找中國總部落戶城市,已經和多個地方政府商談過,目標省市有5-6個。但在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看來,被做空機構質疑是電動車騙局,對FF在國內建廠影響巨大,“很可能會黃掉”。
做空指控致使三季報難產
針對FF公司的最新一輪指控,出自JCAP之手,該機構通過現場走訪調研、對公司財報數據以及技術能力等的分析,得出結論“FF公司不能賣出哪怕一輛汽車”。
梳理JCAP的報告,質疑圍繞FF公司的車輛訂單、建廠承諾、財務數據、管理團隊等方面展開。
今年年初FF在一份路演文件中透露,已經收到1.4萬輛FF 91的訂單。但根據JCAP的調查,賈躍亭宣稱的那些訂單中有78%來自同一家私人公司,且這批訂單在2020年就被轉換成了年利率8%的應付票據。
JCAP猜測,前述私人公司為FF的關聯公司,而FF也并未真正收到1.4萬輛車的訂單現金。FF公司CEO畢福康曾宣布,FF 兩款車型的美國市場的定金分別為5000美元和1500美元,中國市場的訂金為5萬元和2萬元。但有資料顯示,自2021年以來,FF僅有14.4萬美元的訂金入賬。
在建廠承諾和量產方面,JCAP報告稱FF違背了5個建廠承諾,第六個工廠建設也一再推遲,不確定能否建設成功。最新的一系列證據是,位于加利福尼亞的漢福德工廠,在JCAP調查人員8-9月的三次實地考察中,工廠門窗緊閉,甚至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

JCAP表示,今年9月20日,FF公司曾發布一份報告稱其在制造方面取得看進展,但JCAP走訪的公司前工程主管并不認為FF的電動汽車已準備好投入生產,甚至至今未研發出合適的電池冷卻液。
除了上述問題,JCAP認為FF的財務狀況也無法令人信服。
從FF招股書來看,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其中2019年凈虧損1.42億美元,2020年擴大到了1.47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數據,上市之前FF總共支出了約20億美元,卻沒有產生任何收入。且這20億美元投入,與FF一直缺錢和數家工廠關閉的現狀,以及披露出的每年研發費用不超過3000萬美元的事實差距過大,引來一片質疑聲。
在通過SPAC合并上市后,FF支付9230萬美元現金用于“咨詢、銀行、印刷、法律和會計服務”。JCAP懷疑,賈躍亭及其他FF高管通過支付高額咨詢費等方式將公司資產掏進個人口袋,有不當得利的嫌疑。
JCAP還在報告中提及,“危在旦夕”的恒大,最快至2022年1月,也就是禁售期之后,將全部出售其持有的20.5%甚至更多法拉第未來股票。這是FF財務上的另外一個不穩定因素。
雪上加霜的是,10月份發布的文件中,FF表明它仍在籌集資金,一些融資成本達到了14%。FF預計到2024年需要額外的14億美元資金才能實現其財務目標,但不斷走低的股價并不足以支持公司大規模融資。
對于管理團隊,JCAP認為,FF現任CEO畢福康曾是破產清算的拜騰汽車聯合創始人,而拜騰“在2020年停止運營時欠供應商和員工數百萬美元”。
這份做空報告之后,外媒報道稱,律師事務所Bernstein Litowitz Berger & Grossmann LLP對法拉第未來是否觸犯美國聯邦證券法律展開調查,看FF是否向投資者傳輸了有關其電動汽車生產能力的誤導性信息。
盡管賈躍亭很快以“冷飯熱炒,無稽之談”來回應質疑,但JCAP的做空還是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11月15日,FF發布了一份季報延遲披露公告,原因是公司成立了一個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和委任外部律所,來調查有關披露不準確的指控,包括上述賣空者報告中包含的一些問題。
該公告預計,截至今年9月30日,FF三季度凈虧損將增加至約2.8億美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額則為3300萬美元。同時強調,公司計劃在明年7月開始交付FF91汽車。
工廠改造4年才拿到使用資質
根據FF官微文章,公司最新的“里程碑”事件是漢福德工廠獲得最終生產使用資質。在獲得該資質之前,只有與工廠建設相關的人員才能在漢福德工廠工作。
文章稱,2021年11月10日,美國加州漢福德FF工廠收到了由加州漢福德市市長Francisco Ramirez親自頒發的漢福德工廠主生產車間的最終生產使用資質。

據了解,工廠最終生產使用資質的獲得讓FF能夠在大規模量產交付前生產更多的預量產車,并進行最后的測試和驗證工作。與此同時,FF也在加大漢福德工廠以及其他職能部門的招聘力度,如工程、供應鏈、設計、市場、品牌、銷售及其他領域等。
“FF漢福德工廠獲得最終生產使用資質,第二個里程碑順利達成。這是FF旗艦電動車FF 91生產路線圖中極其重要的一步。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全力以赴努力確保我們按時完成所有的生產制造里程碑,以確保明年7月按時、高質量、無敵產品力交付FF 91 futurist。”11月11日,賈躍亭轉發該信息時表示。
在FF上個月的表態中,拿到工廠生產使用資質僅僅完成了第二步,FF仍需邁過5個“里程碑”才能實現最終量產。
剩余的五個依次為:啟動其余生產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車身車間、動力總成車間、倉庫和總裝車間;批量制造用于最終工程驗證和認證的預量產車;全部機械、電氣設備及管道系統開始運轉,以支持最終的設備安裝;在車輛主制造區域完成所有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安裝;以及最終里程碑,2022年夏季實現量產。
據媒體統計,自2017年發布后,FF91的量產已多次跳票。2018年8月,FF宣布原定于當年底量產的FF91將被推遲到2019年一季度,原因是缺乏資金支撐,而恒大的加入為其帶去了希望。
但在兩個月后,恒大與FF分道揚鑣,公司內部也出現連鎖反應,高管離職和裁員頻頻發生,在此困局下FF91量產再次跳票。第三次跳票發生在2020年9月底,新任CEO畢富康的量產承諾同樣未能實現。
在這期間,跟FF差不多同一時間量產的蔚來,于2018年年中交付第一款量產車開始,當年交付數量就超過了萬輛。到了2021年4月7日,蔚來宣布第10萬輛車下線。
而從FF最新放出的視頻來看,漢福德工廠遠未達到量產狀態。其中,量產車涂裝車間仍在混泥土施工階段,預計在2022年6-7月份正式開啟涂裝車間的涂裝工作。

有觀察人士預計,FF無法在接下來12個月內走完量產前的準備流程。因為在工廠產線完備,工人齊全的情況下一般的車企需要12個月準備時間,而FF目前工廠產線都沒建好。
實際上,從JCAP的報告來看,漢福德工廠可能是FF唯一在建的工廠,但其花費的改造時間已經超過了4年。作為對比,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從選址到最終量產時間僅一年。
2017年8月7日,賈躍亭對外表示,將租賃位于加州漢福德的倍耐力輪胎舊工廠,并對其進行改造以實現FF91量產。在此之前,FF原計劃是在內華達州北拉斯維加斯修建一座耗資13億美元的工廠,后因給承包商承諾的5800萬美元沒有到位,無限期地中斷了這個項目。
據FF員工郵件,2018年5月31日,漢福德工廠才正式開工建設。但后續因為資金缺乏,改造施工和設備安裝中斷。今年3月份再次重啟,但進展緩慢,直到7月份上市后產線安裝才提速。
國內落戶建廠是否受影響?
近期,FF在國內落戶建廠的消息多了起來。最新報道顯示,法法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與山西長治高新區管委會在線上舉行了會議,FF國內生產基地可能會位于山西長治。
不過FF公司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此前也有消息指出,FF非常看重國內市場,不僅要在國內建立生產基地,還將建立中國總部,市場相繼傳出中國總部及新車項目將落戶湖北的說法。
對此,FF相關人士透露,湖北僅是意向接觸的目標落戶省市之一,目前并沒最終確定落戶地。公司正在加快推進落戶事宜,爭取年內完成。
但在做空機構提出“信息披露不實”指控后,FF生產還能否在國內順利實施?
“這個肯定有影響的,如果在美國財務造假被確認的話,那就表明FF的商業模式、公司的一些產品規劃、生產運營都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說沒辦法按照這個計劃去量產新車。”張翔告訴雷達財經,賈躍亭在美國遇到的爭議對他來說,影響非常嚴重。
另一方面,張翔認為,即便沒有做空報告中涉及的問題,FF在行業里也普遍不被看好。
首先,FF生產的售價100多萬以上的車,這種高檔電動車需要很好的品牌來支撐,FF經過賈躍亭這些年的炒作,知名度有了但口碑不好。

“口碑不好地方政府就不愿意跟他合作。而且國內有很多優質的新能源企業,包括蔚小理、哪吒、零跑,FF在國內的排名至少在10名之外。”
其次,從商業模式方面來看,100萬、200萬的車銷量不容易上去,“可能一年賣個1000多輛就不錯了,這種量肯定是賺不了錢的,無法收回成本。”
最后,資金方面的問題沒法解決。“FF在美國都無法按計劃量產,國內建廠的話,資金肯定不會從美國來,還得在國內想辦法融資或者貸款。那么他在美國無法融得資金,國內又怎么會獲得貸款?”
因此,在張翔看來,FF現在在國內建廠很可能就要黃掉。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