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庫動態|上海的城市基層治理真有工具庫嗎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增強鄉鎮(街道)行政執行能力、為民服務能力、議事協商能力、應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設能力,以及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上海的工作實際與中央的要求有何差距?從理論和實踐角度看,提升基層治理這六個能力有什么著眼點,或工作抓手?立足于上海實現2035中長期基層治理目標,上海未來的基層治理會有哪些亮點,在實現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什么挑戰?

11月12日,“治理新論”——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上海實踐研討會在靜安區寶山路街道召開。
11月12日,由上海市委黨校《黨政論壇》編輯部及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治理新論”——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上海實踐》研討會在靜安區寶山路街道召開。研討會上,各界專家學者與基層一線工作者就上述問題展開了交流與討論。
上海的基層城市治理走在全國前列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希東表示,上海的基層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每次回到自己的老家,都有鮮明的對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里面有不少內容,是吸取了上海一些較好的經驗。在陶希東看來,行政執行能力、為民服務能力、議事協商能力、應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設能力,以及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中,尤其重要的是應急管理能力。
經歷疫情,大家開始意識到基層的安全是頭等大事,沒有安全就沒有老百姓的高品質生活。但現實是,當轄區內發生重特大事故時,基層往往沒有多少權力可以調動資源,需要等待上級的決策拍板。如何培養基層的應急管理能力,使他們在應對危機時可以調動更多的資源,這是下一步上海的基層治理里面要重點加強的。
此外,在智慧治理這一塊,基層街道包括居委會,經常沒有辦法共享上級部門享有的各類數據。市級層面的各類數據,如何能夠更好地被基層共享,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小杠桿翹起議事協商能力提升的千斤擔
上海師范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馮猛對上海的基層治理能力做了總結。首先,上海幾個方面的治理能力比較全面。如果有一個地方不全面的話,公共事件就會在這一方面被暴露,進而放大相關危害。經歷了疫情的考驗,上海的基層治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其次,上海在不同治理場景之間的轉換特別順暢。迪士尼核酸檢測與煙花秀兩不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疫情暴發時,上海能迅速從常規狀態轉向風險應對狀態。基層治理從應對風險轉回到常規的生產生活,也很迅速。再次是上海的基層治理能夠不斷地創新,為解決各類問題提供了很多治理工具。比如城運中心,還有前面提到的約請制度,在基層治理方面,上海有一個工具庫的儲備,等遇到一些急難愁怕,或者更復雜的事情,把這些治理工具,從工具庫中提取出來,做成組合又可以應對新的問題。
馮猛最后介紹了一個上海基層社區提升議事協商能力的例子。現在很多社區為加裝電梯之類的事情出現很多矛盾,臨時要組織業主委員會討論決定,但是過去都是走形式,沒有形成協商議事的能力,一下子要居民組織起來解決加裝電梯的事情,確實很棘手。
馮猛之前調研過的一個老舊小區,先前業主之間也不怎么交流,討論議事的基礎比較弱。該小區當時想解決文明養寵問題,但有業主說:“我們家養的狗為什么要你管”。居委會推行了一年,結果失敗了。后來居委會組織他們做烘焙,做美食糕點,這個是人見人愛的。
居委會把業主特別是家庭主婦團結起來,一下子四五十個主婦。一年的時間,大家熟悉起來。在烘焙的過程中,大家開始討論議事,食材怎么買,買了怎么做,做了以后怎樣回報社區。原來不熟的人漸漸熟悉起來。這之后再推文明養寵,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過去不好商量的事情,現在都好商量了。
現在很多小區遇到電瓶車充電困難,加裝電梯困難,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類似的嘗試?曲線救國、曲徑通幽,通過一些別的活動,慢慢地把居民骨干培養出來,再把居民群體里的志愿者培養出來,再去處理棘手的問題,就好辦了。
制度創新是基層社會治理成功的密碼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吳同表示,近年來上海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到街道和居委會工作,上海的基層和居委會工作人員開始向年輕化、專業化轉變,這背后是上海在財力、物力方面給予了很多保證,不少基層工作者可以享受事業編制或是事業單位的待遇,使得他們在工作中也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上海的社區基層治理,比較像新加坡模式,是一個服務型的政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上海的很多基層公務員都是到新加坡進行培訓。
靜安區民政局副局長黃蓓華表示,制度創新是上海社會治理的亮點,近年來,靜安區這幾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居委會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以此為基層賦能。在實際工作中,要給基層真正地賦能才會幫助基層減少不必要的工作和重復的勞動,通過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方式讓一支新的隊伍馬上變成生力軍和骨干。寶山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俞宙冬介紹,在寶山路街道,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網格化黨建“三張網”的建設對于提升防范化解重要矛盾風險的“硬實力”大有裨益。今后,街道還會繼續通過“紅色寶山”打造黨群生活服務圈,不斷提升引領創造美好生活的“軟實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