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東多名專家發起膠濟鐵路工業遺產調查,為沿線文物定名
高鐵時代,城與城、城與村的距離更緊密地鏈接在一起,高鐵作為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深入城市和鄉村成為工業時代不可缺少的特色景觀。但新舊更替,部分老舊鐵路沿線車站面臨著被關停甚至被拆除的命運。
新的膠濟客線通車后,特別是隨著未來新的濟青高鐵的開通,“膠濟線”則會變的更加繁忙。可老的膠濟鐵路已經慢慢地離開山東人的視線,作為一條超越百年的鐵路,承載著多少山東家庭的分分合合,記錄著多少山東家族的故事。
日前,山東建筑大學江海濤副教授、姜波副教授、歷史建筑遺產保護專家慕啟鵬等共同發起了一項針對膠濟鐵路工業建筑遺產的田野調查項目,試圖為后期保護工作提供詳盡、全面的鋪墊。

老膠濟鐵路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1904年膠濟鐵路的開通,使山東內陸與外部的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同時也打破了山東內陸地區傳統的文化格局。將鐵路作為工業建筑遺產來加以界定和普查則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膠濟鐵路雖然已經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一直以來圍繞膠濟鐵路所展開的有關歷史,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研究卻從未停止。
據山東建筑大學歷史建筑遺產保護專家慕啟鵬介紹,近十幾年間以膠濟鐵路中青島、濟南、坊子和淄博這些重要站點開展了的一些建筑遺產方面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雖然都對膠濟鐵路工業建筑遺產所做的專門論述,但是仍有些不足之處。
“之前的調查都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系統化論述,缺乏扎實的基礎數據積累和具有針對性的遺產價值評估。再者,上述研究基本上還是采用以點帶線的研究方法,并沒有展開全面系統的線性遺產田野調查”。

為老膠濟鐵路文物身份定名
山東建筑大學江海濤副教授、姜波副教授、慕啟鵬等共同發起的針對膠濟鐵路工業建筑遺產“田野調查”,計劃利用2016、2017年兩年暑期時間,以小組分段的形式開展對膠濟鐵路工業建筑遺產的田野調查。主要工作內容是對沿線56處大小站點及其配套設備進行現狀普查。目的是摸清膠濟鐵路及其沿線的各類文物現狀,為他們的文物身份定名,為他們的價值給予肯定,為后期的保護工作做一個詳盡而全面的鋪墊。
在為期近十天的外業調研階段,每條線路都克服了各種不同的困難。青島段歷時八天分別調研了青島站、大港站、青島機務段、四方站、滄口站、女姑口站、城陽站和膠州站八處站點;濰坊段歷時六天,完成了對廿里堡站、一七三公里站、南流站、黃旗堡站、岞山站、坊子站六個站的田野調查;淄博段歷時五天分別完成了博山站、山頭站、八陡站、大昆侖站、淄川站、洪山站、周村站、王村站、馬尚站和南定站十座車站的田野調查,濟南段歷時五天分別完成了濟南站、北關站、黃臺站、郭店站、明水站、普集站六個站田野調查。其間完成了采訪記錄、調研表格初步填寫和無人機航拍等工作。

工業遺產保護尚處在初級階段
據慕啟鵬介紹,隨著調研的深入發現,高鐵客運的快速發展使得目前大部分的老膠濟線上的鐵路車站遺產都處在破敗,凋零,廢棄狀態,情況好一些的被列為文保單位,糟糕的則面臨隨時被拆除的危險。
據業內專家介紹,中國的工業遺產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的研究還停留在田野調查,系統分類和價值評估這些基礎工作層面。在中國鐵路已有百年歷史,鐵路遺產研究與整體工業遺產研究卻一樣仍在起步階段。
在慕啟鵬看來,對膠濟鐵路展開系統性的田野調查并對其現存遺產進行價值評估的研究工作不僅迫在眉睫,而且也符合目前中國鐵路工業遺產研究工作的總趨勢。
(原題為《山東多名專家發起膠濟鐵路工業遺產調查 為沿線文物定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