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內戰打響,菲律賓政壇地震
月兒彎彎照九州,有人歡喜有人愁!
如果說這個世界不變的,是變化。那么當下的國際社會不變的,卻是混亂。
“后疫情”時代,有的國家走出陰霾,重回發展快車道。而有的國家,卻依然置身于動蕩與不安當中。
11月15日這天,中國周邊又發生了3件值得關注的事,每一件都很值得拒絕。

第一件,印度軍隊遭國內反政府武裝襲擊,驚動莫迪。
為肅清印度國內的反動武裝,莫迪政府近來正在開展聲勢浩大的“圍剿計劃”。按照印媒此前的說法,印軍將“兵分24路”展開行動。
然而,行動開始沒幾天,印軍就吃了大虧。
14日,印度準軍事化部隊——阿薩姆步槍隊的車隊,在曼尼普爾邦遭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襲擊,造成印軍7人死亡,4人受傷。死者中包括阿薩姆步槍隊第45營上校指揮官特里帕蒂及其妻兒。
阿薩姆步槍隊是印度最早的準軍事力量之一,成立于1835年,現有46個營,總兵力5萬多人,由印度內政部管轄。
而這次襲擊是該地區近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一起,不但震驚了整個印度,還驚動了莫迪。
莫迪當天發文譴責這起駭人聽聞的襲擊,并對遇難者及其家人表達慰問。
兩點粗淺看法吧。

1,印度準軍事化部隊遭伏擊,且死傷慘重,再次讓人懷疑印軍的真實戰斗力。
印度一直自詡為“南亞霸主”,還宣稱軍力水平全球排名前五。但實際情況卻是,印軍連國內反政府武裝都擺平不了。一旦爆發戰爭,印軍到底能不能保護國家都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自建國至今,印度一直沒有肅清國內的反政府武裝。每每印度國內政局不穩時,這些反政府武裝的活躍就愈發猖獗。
眼下,印度疫情依然嚴峻,新德里又與周邊鄰國摩擦不斷。這無疑讓反政府組織看到了顛覆莫迪政權的機會。
總而言之,莫迪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務之急是遏制疫情,為印度人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如果一味窮兵黷武,不用那些臺下虎視眈眈地反對黨,僅是國內的反動武裝便能危及莫迪的總理寶座。
是執迷不悟還是做出改變,莫迪可得想清楚了。

第二件,菲律賓政壇再度“地震”,杜特爾特又準備競選副總統。
“反轉,反轉,再反轉”,這就是近期菲律賓政壇最真實的寫照。
上周末,杜特爾特的女兒莎拉遞交了競選材料,確認競選副總統。雖然莎拉并沒有像外界預料的那樣,選擇競選總統,但他確認參選倒也在外界的意料之中。
但讓人出乎意料的,還是杜特爾特的態度轉變。
15日,也就是菲律賓大選報名截止日當天,杜特爾特突然宣布競選副總統。
由于菲律賓總統無法連續任職,杜特爾特于上月初表示,他將在完成剩余任期后引退政壇,不會競選副總統。
而這一次,杜特爾特突然宣布參選,不光是改變主意,還出現了一個非常罕見的局面——明年5月的大選中,很可能出現杜特爾特父女對決的情況。

形勢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至少有兩點值得關注。
1,最近幾個月,莎拉在民調中一路領跑,牢牢占據著“最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的位子。她參選副總統,必然也會得到青睞。
至于杜特爾特,競選競爭力自然不必多言。父女二人同時競選副總統,其實是一種“雙保險”——不論兩人最終誰當選,都是一個好結果。
2,當目光都集中在杜特爾特父女身上時,也要注意到總統候選人。就在杜特爾特宣布參選后,他的心腹、參議員克里斯托弗·吳撤回副總統競選申請,改為競選總統,并與杜特爾特組成競選搭檔。
而已確認競選總統的小馬科斯(菲已故前總統馬科斯之子),也向莎拉拋出了橄欖枝,邀請她作為自己的競選搭檔。
這就很有意思了。

不論是杜特爾特和克里斯托弗·吳的競選組合,還是小馬科斯和莎拉的組合,都有著不俗的競選實力。且不論哪對組合笑到最后,都能保證杜特爾特的政策能延續下去。
不過,親美派仍在菲律賓政壇內有很強的勢力,不到大選結果揭開的那一刻,任何變故都有可能發生。
下屆菲律賓政府是重回親美路線,還是延續杜特爾特務實平衡的政策,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正確答案。
第三件,看熱鬧不嫌事大?俄烏關系緊張之際,美國又向基輔“遞刀子”。
14日,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發布消息稱,華盛頓支援基輔的80噸彈藥已抵達基輔。
按照美國大使館的說法,這80噸彈藥,是拜登8月批準對烏提供6000萬美元軍事援助的第4批物資。

不得不說,區區6000萬美元的援助,華盛頓還要分批發放,的確有夠“摳門”的。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彈藥的時機,恰逢俄烏關系緊張之際。
澤連斯基本月初宣稱,俄羅斯軍隊正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兵力接近10萬人。
美媒隨后也煽風點火,甚至還在報道中公布了所謂的“俄軍在烏邊境部署”的衛星圖片,但遭到俄方“打臉”。
緊接著,美烏兩國又在上周簽署了新版“戰略合作伙伴憲章”。華盛頓向基輔承諾,將加大援助力度,以支持烏克蘭在俄羅斯的“侵略”下,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
而現在,美國又向烏克蘭提供這批彈藥,很顯然是在向澤連斯基“遞刀子”,慫恿基輔繼續對抗莫斯科。
在俄烏兩國巨大的軍事實力差距面前,這區區80噸彈藥,無疑是杯水車薪。

但這并非是美國所關心的,華盛頓真正想要的,是一個混亂的烏克蘭和緊張的俄烏關系。
在美國眼里,烏克蘭只不過是一枚牽制、消耗俄羅斯的棋子,至于這枚棋子的命運如何,美國根本不在乎。
喜劇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將個人政治前途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有這樣一位總統,對于烏克蘭來說顯然是一場悲劇。
最后,還是想說。外面的世界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我們之所以覺得混亂很遙遠,只是因為有幸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
這來之不易的一切,都應當加倍珍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