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南風物|園林中的圖像(二)龍
中國園林藝術是古老的,是清晰可感的文化載體,它記載著時代的更迭、文化的嬗變。王振復先生說,中國園林是“大地上的宇宙”,皇家園林直觀地體現了皇極意識。龍,則是皇家園林建筑最常見的裝飾元素,也見諸于江南的私家園林。
明清兩朝皇宮的故宮都以雕龍為標志。從瓦當滴水、鴟吻、丹墀、墻壁,處處是五爪金龍的圖像,金鑾殿用瀝粉貼金以及璽彩畫裝飾神態各異的金龍12554條,為世界上最大的龍宮。
北海的九龍壁是我國著名的三座九龍壁中最精美的一座,整壁用424塊七色琉璃磚砌成,壁兩面各有蟠龍9條,飛騰戎珠于波濤云際之中,栩栩如生的飛龍在整個審美視域上給人們提供了一種神圣超然的聯想余地。

九龍壁(北海)
龍為“主水之神”,能興云作雨祈豐收,遂成為百姓心中神圣、吉祥、喜慶之神,受到以農立國的中華先民敬畏和尊崇。
北海臨水的五座亭子,相傳為帝、后垂釣、觀煙火和賞月的地方,以中亭最大,由白石護欄相連,主次分明,飛金走彩,遠望形如游龍,也以“五龍亭”稱之。
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多為木結構,而木結構建筑怕火,主水的龍自然成為建筑的保護神,成為降火災的象征物,五龍亭作為傳統建筑的典范便在文化與實用雙重層面上滿富龍元素。

關渡宮屋頂龍鳳(臺北)
屋頂正脊兩端的獸形裝飾物稱鴟吻或鴟尾,具有軒昂、流暢的優美輪廓,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遭火災后,方士上書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虬尾似鷗鳥,能噴浪降雨,可避火災,驅除魑魅,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兩端,取其滅火消災之寓意。明清時期則尾向外蜷曲似龍形,傳為龍生九子之一。逐漸衍為建筑物的等級語義,造型就越來越多。
龍吻脊飾最早出現在金代,明清時龍吻脊飾普遍見于皇家宮殿、陵墓、寺廟等建筑。龍紋四爪騰空,龍首怒目張口吞住正脊,脊上插著一柄寶劍,藝術形象完美,稱為“正吻”“龍吻”“大吻”。據說又怕它吞下整條屋脊,故用寶劍將它牢牢扎住。一說是仙人為了防止能降雨消災的脊龍逃走因而將劍插入龍身。確是實用與審美結合的產物,更方便在脊龍背上開口以倒入填充物,劍靶是作為塞子用來塞緊開口的。“正吻”的典型作品是太和殿殿頂上龍飾物,蘇州天平山有乾隆御碑亭,也有龍吻脊。

龍吻脊(天平山)
魚龍吻脊品位較龍吻脊低,一般用于寺廟的副殿建筑以及大戶宅第建筑。魚為原始社會崇拜物之一,很早就被先民視為具有神秘再生力與變化力的神圣動物。魚本來就是龍的原摹本之一,在上古神話中早就有魚變龍的傳說。“鯉魚跳龍門”是祝頌高升、幸運的吉祥符。伴隨著隋唐時期興起的科舉制度,石雕龍首魚身的半龍形象大量出現。寒士的“金榜題名”成為“魚跳龍門”的象征;科舉落第者,則“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龍頭魚身的鴟吻造型,既象征著“變龍”的期盼,又借龍首吐水,藉以阻擋風雨雷電,確保屋宇永固。

魚龍吻脊(獅子林)
哺龍脊是南方寺宇廳堂常用之脊飾,較清代官式之正吻簡單。置于筑脊兩端,頭向外,后部用鐵片彎曲,外加粉刷,翹起如尾,其下以瓦設坐盤磚,置于瓦條之上。

哺龍脊(天平山莊)
康熙、乾隆都鐘情于園林, 乾隆更是“山水之樂、不能忘于懷”, 曾先后六次到江南巡行, 足跡遍及揚州、無錫、蘇州、杭州、海寧等私家園林精華薈萃勝地。此外, 凡他所中意的園林, 均命隨行畫師摹繪成粉本“攜園而歸”, 作為皇家建園的參考。
私家園林建筑上的龍飾物,大多為四爪龍、三爪龍,以區別作為皇帝象征的“五爪金龍”,其他大量用夔龍紋、草龍紋、拐子龍紋、象鼻龍,甚至僅用龍形曲線的云墻來替代,給人以飛動自然的美感,也以避僭越之嫌。在蘇州的私家園林中,這些龍紋圖案也被廣泛使用,如裙板木雕、花窗、墻體上等。

象鼻龍(拙政園)

草龍(拙政園)

草龍雀替(網師園)
在上海豫園園中,有臥龍、眠龍、穿云龍、戲珠雙龍五處龍墻,其中穿云龍是五龍中最為人稱道的,龍頭用泥塑成,龍身以瓦作成鱗片,龍身蜿蜒,整條龍似欲昂首騰飛,穿向云中,波濤狀起伏伸展于粉墻之上,巧妙融合,龍首威武,動感十足。此龍墻上的龍都只有三到四個爪子。

穿云龍(豫園)
與上海豫園穿云龍的動感形成對比的,則數蘇州春在樓花園壁上嵌著的停云龍,蛟龍瞠目探首,龍身盤旋停在翻騰的云水中。龍以團為穩,團龍形象生動,姿態各異,它們盤曲在祥云中,有的嘴中正在噴水,有的還頂著一個象征天地縮微的葫蘆。

停云龍(春在樓)

團龍(天平山)
位于蘇州閶門內皋橋吳趨坊文衙弄的藝圃,建園四百多年來歷經滄桑,園內的山池布局大致保留著明末清初簡練開朗、自然樸質的風貌。園中有座乳魚亭,有夔龍紋藻井,為明代建筑。
夔龍本為舜二臣之名,夔為樂官,龍為諫官。后人混為一人,遂有夔龍之名。又誤將“夔一而足”誤為夔為一足之人,又將夔為一足之人傳為獸名,夔龍連稱,成為傳說只有一足的龍形動物。夔龍紋后來大量出現在建筑雕塑、花窗、和雕刻圖案上,組成“夔龍捧壽” 等吉祥圖案。

夔龍彩畫(藝圃)

夔龍裙板(拙政園)
拐子龍是一種把龍形簡單化的圖案,它和蔓草畫在一起稱草龍拐子,連接不斷的拐子龍包含著無限幸福的意義。“拐”與“貴”諧音,有“貴子”的寓意,寓意子孫昌盛,安寧富貴。

草龍拐子(藝圃)
而建筑物上出現得最多的龍飾主題,莫過于“龍嬉珠”和“龍鳳呈祥”。
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三龍戲珠和多龍戲珠之分。龍能降雨,民間遇旱年常拜祭龍王祈雨。后演成“耍龍燈”的民俗活動,“二龍戲珠”即由“耍龍燈”演變來的,有慶豐年,祈吉祥之意。古人或許是將鱷卵蛇卵視為“珠”,卵就是生命之源,則龍珠即龍卵;雙龍戲珠,象征著雌雄雙龍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體現和表達了古人的“生命意識”。

夔龍戲珠(留園)

雙龍戲珠花窗(滄浪亭)
除此之外,還有“龍戲火珠”,“火珠”象征著太陽出海,龍為東方之神,龍戲火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義。乾隆詩碑上的雙龍戲火珠,象征著雌雄雙龍共迎旭日東升。

暢春園乾隆詩碑上的雙龍戲火珠浮雕
“龍鳳呈祥”圖案象征著高貴、華麗、祥瑞、喜慶。如頤和園中的龍王廟和鳳凰墩、上海丁香花園的琉璃瓦龍與八角亭頂的鳳凰,都取龍鳳呈祥的吉慶含義。

龍鳳戲水(丁香花園)
中華龍作為自然力和皇權的象征,代表著財富、智慧、成功、權力以及幸運。在泰國、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也備受尊崇。華夏上下五千年,龍從歷史中走來,蟄伏于“大地上的宇宙”,成為中國園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原作者:曹林娣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