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荷蘭足球居然死于青訓?10年前克魯伊夫的預言應驗了

世界杯預選賽主場0比1不敵法國隊,“郁金香軍團”荷蘭隊的2018年世界杯前景,再度變得黯淡起來。
隨著羅本、斯內德和范佩西的老去,荷蘭隊似乎再也找不出接班的巨星,曾經聞名歐洲的鋒線,現在最大牌的球員只是在熱刺當替補的揚森。
國家隊的成績隕落,一定是球隊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國內聯賽的質量出現了大問題。荷蘭足球是贊揚天性的,但離開了天才時代,他們在歐洲科學的足球養成體系中,泯然眾人。

豪門里還有荷蘭人嗎?
筆者查閱了維基百科中荷蘭隊過去12個月所征召過的全部球員名單,發現了一些對于經歷過荷蘭足球過往輝煌的球迷來說,非常痛心的事實:
1.除了在巴薩擔任替補門將的西萊森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一名球員,來自于被中國球迷戲稱為“薩其馬”的歐洲三強——巴薩、皇馬、拜仁。
而事實上,縱觀這三隊的陣容,除了如今年事已高且常年為傷病困擾的“老飛俠”羅本之外,也沒有其他來自低地之國的球員了。
2.也沒有任何一名球員,來自于歐洲大陸的實力豪強——尤文、巴黎、馬競、多特蒙德。
3.在這個國際比賽日的大名單里,來自英超豪門的球員,只有曼聯的布林德和德佩,以及利物浦的維納杜姆。而這三人在各自球隊中都不是一二把手之類的重要角色,德佩甚至完全沒有上場機會。
4.其余大部分的球員,或者是來自于今不如昔的荷甲聯賽,或者是來自于南安普頓、莫斯科斯巴達克、里斯本競技、沃爾夫斯堡這樣的二三流球隊。

克魯伊夫的預言
就是這樣的一支球隊,已經囊括了荷蘭足壇幾乎最優秀的90后球員了。
過去十余年的大多數時間里,荷蘭隊的成績,其實也都是由被中國球迷們所稱為“四大才子”的1983-1984一代所維系,也正是因為這批人,球隊方才在2008年歐洲杯,2010年以及2014年世界杯上打出了一定的表現。
而當這批人逐漸淡出,90后到了必須挑大梁的時候,我們便看到了上所述的情景。
對此,“教父”克魯伊夫早有預示,在2007年自己的一篇專欄中,他就曾經表示說這樣一番話:
“荷蘭足球對于年輕一代球員的培養,過早地重視了戰術紀律的養成,以及一些硬競技素質的選拔,而逐漸在忽視對于球員技術環節的精心雕琢,長此以往很可能會自食其果?!?/p>
這種全新青訓體系在全荷蘭范圍內的推廣,大約是2003年左右的事,而其標志則是范加爾系的人物開始掌握荷蘭青訓培養的話語權。

相比于德國、比利時等傾全國之力用于青訓,出臺關于青訓的硬性規定,荷蘭足協把一切想得太簡單。
一位剛剛取得荷蘭足協教練資格證書的年輕教練曾表示,足協的教練員課程安排相當淺顯,教練這個職業的入行門檻太低,一些1994、1995年出生的球員甚至就已經手握教練資格證,他們只能買德國足協的培訓教材進行自學。
而荷蘭足球曾經玩得最溜的小技術培養,類似3V3,5V5等,也在被德國、比利時學去后毫無優勢。
戰術紀律固然重要,但是缺少了技術雕琢,我們看到的就是如今這支僵化、死板的荷蘭隊,在如今的歐洲,只會一板一眼,注定只是二流球隊。
巧合的是,羅本、范佩西、范德法特和斯內德等1983-1984一代的球員,恰恰就是舊培養體系下所畢業的最后一批球員。在他們之后,荷蘭足球再也沒有出現過能稱為巨星的人物。

衰落要怪《博斯曼法案》?
與本國足球培養體系的衰落相輔相成的,則是國內聯賽質量的大幅衰退,最能夠體現這一點的莫過于歐洲賽場上的成績了。
自從2007-2008賽季開始,到2014-2015賽季,荷甲在整整八個賽季中,沒有一支球隊能夠從歐冠小組賽中突圍。直至上賽季,埃因霍溫勉強殺出小組賽,方才結束了這段尷尬的歷史。
即便是在歐聯賽場上,荷甲同樣無法避免尷尬的境遇,2002年的費耶諾德之后,已經沒有任何來自低地的球隊,可以打進這項賽事的決賽了。
翻開歐足聯的五年歐戰積分榜,人們甚至能夠發現,曾經六次奪得歐冠錦標,在這項歐洲俱樂部最高賽事上僅次于西意英德的荷甲聯賽,如今已經跌到了歐洲第13位,與克羅地亞、希臘、奧地利和羅馬尼亞等聯賽為伍。
有一種觀點認為,荷蘭足球是被《博斯曼法案》擊敗的。
由于《博斯曼法案》的實施,荷甲俱樂部優秀的青年苗子早早流失、被挖角,自身競爭力不足也無法吸引南美和非洲的優秀球員,導致球隊無法依靠賣人回籠資金。
但把一切責任歸結于法案公平嗎?
葡萄牙的經濟遠遠沒有荷蘭發達,人口也不如荷蘭那么多,甚至在足球場上的歷史表現和聲望都不能與荷蘭相提并論,更何況排在荷蘭前面的不僅有葡萄牙,還有比利時、捷克、瑞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