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智慧體:是科幻作者的救贖,還是人類進化的未來

這部小說曾經被無數次搬上大銀幕,其中前蘇聯電影導演塔可夫斯基執導的《索拉里斯星》是影史上唯一一部可以跟《2001:太空漫游》相媲美的科幻影片。

《索拉里斯星》超越了一般科幻作品對外星生物的描繪,通常我們想象的外星生物無論外形多么奇形怪狀,都包含著和人類相似的性格:文明、野蠻、貪婪、仁慈等等,可以說外星生物就像一面鏡子,它反射出來的是人類自身的本性。而索拉里斯星身上不存在人性的特征,有的只是冷漠。正如同萊姆在小說結尾處寫道的:
這液態的巨物體內,還淹沒著數百人的冤魂。人類費盡移山的心力,渴望與它建立哪怕最簡單的溝通,終至于徒勞。它絕對地藐視生命,在它眼中,承載我的生命之重,無過于微塵之輕。我絕對相信,對于兩個凡人的悲劇,它不會做出任何反應。
我們把科幻小說中類似于索拉里斯星的生命體稱為“超智慧體”,關于它們的一切——無論是力量,還是本性——都是人類的智慧所無法理解的。人類文化中只有一個概念可以拿來和超智慧體相比擬,那就是“神”。
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宗教都像人類保證:神愛人類。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地球只是整個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星球,而人類又只是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一種生物,神有什么理由必須來愛人類呢?想象神愛人類,難道不是太自以為是了嗎?老子曾經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表達的就是這種神或者說整個宇宙對人類以及世間萬物的蔑視,所謂的仁慈、善良、愛這些不過是人類自身的性格,唯有放在人身上才有效,它絕對不適合用來描述神,神的本性是終極的冷漠。
早在萊姆之前,亞瑟·克拉克就已經在《童年的終結》中描繪了超智慧體。

小說的結尾異常的悲哀,最后一代出生的人類和他們的父母產生了本質上的區別,他們失去了人性,變成一群具有超能力的神秘生物,屬于進化階梯更高級群體。當末代人類離開了父母,整個人類種族陷入到無法救治的絕望當中,他們失去了未來,因為即使他們繼續產下新生兒,這些新生兒也都屬于另外一個物種,人類這個物種已經邁入了歷史。不知道我們的猿人祖先在產生智人時,是否也經歷過同樣的絕望?
《童年的終結》描繪的末代人類轉變成超智慧體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末代人類的初步顯現。末代人類在睡夢中意識會慢慢地飄向宇宙遠方。
第二個階段,末代人類很少運動,經常進入靜坐或睡眠的狀態。他們不需要進食,而是通過某種神秘的方式直接與周圍的空間進行物質交換。人性逐漸消失,末代人類忘記自己是誰,忘記了人類的知識、感情。
第三個階段,末代人類集體搬遷到一塊大陸上,赤身裸體、不進食、終日舞蹈。
第四個階段,末代人類已經遺忘了作為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整個種族相連。可以通過意識控制外界的物體,最終發展到控制地球和月球的運動。
最后一個階段,飛升上宇宙和超智慧體融為一體。
亞瑟·克拉克具有神秘主義的傾向,在《童年的終結》第20節他寫道:
神秘主義者也發現了一部分真理。你們的科學不可能接受智力、超智力這些客觀存在的現象,否則,你們現有的科學體系就要全盤崩潰。后來許多年里出現了很多關于鬼怪、心靈感應、先知先覺等特異現象的報道,但你們只給這些現象取了個名字,沒有作任何解釋。最初,所有科學研究都不顧它們已經存在了五千年這個事實,盲目忽視甚至刻意否認它們的存在。但它們畢竟是真實存在的,任何一個完善的理論都必須能解釋這些現象。
亞瑟·克拉克這里所說的“神秘主義”指的是廣義上的神秘主義,包含了巫術、靈異等各種無法解釋的現象。我不想貿然地談論這些現象,而僅打算比較亞瑟·克拉克的作品和哲學以及宗教所描述的神秘體驗之間的相似性。
神秘體驗是一種即罕見又普遍的體驗,每個時代都只有極少數人經歷過神秘體驗,但是如果跨越時代和地域的限制,就會發現古往今來世界各地都出現過神秘主義信仰者。婆羅門教中的吠檀多教派、原始佛教、基督教中的諾斯替教派、猶太教中的卡巴拉教派、伊斯蘭教中的蘇菲教派都是信仰神秘主義的流派,此外還有一些哲學家、思想家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秘主義傾向如:叔本華、尼采、羅曼·羅蘭。
《蘇菲的世界》這樣的描述神秘體驗:
他們(神秘主義者)認為,我們通常所稱的“我”事實上并不是真正的“我”。有時在一剎那間,我們可以體驗到一個更大的“我”的存在。有些神秘主義者稱這個“我”為“上帝”,也有人稱之為“天地之心”、“大自然”或“宇宙”。當這種物我交融的情況發生時,神秘主義者覺得他們失去了自我,像一滴水落入海洋一般進入上帝之中。一位印度的神秘主義者有一次如此形容他的經驗:“過去,當我的自我存在時,我感覺不到神。如今我感覺到神的存在,自我就消失了?!被浇痰纳衩刂髁x者塞倫西亞斯則另有一種說法:“每一滴水流入海洋后,就成為海洋。同樣的,當靈魂終于上升時,則成為上帝?!?/span>
只要從亞瑟·克拉克對于末代人類的描繪中剝掉那些超能力以及科幻的元素,就可以發現末代人類的行為與神秘體驗的一致特性,二者敘述的都是個體超越了自我意識,融入到一個無限大的整體當中。
這也令我想起了《新世界福音戰士》這部融合了卡巴拉神秘主義的動畫,在1997年重置的結局(Air/真心為你)里:人類的心理屏障消失,肉體融化匯聚成了海洋,他們的靈魂共同匯集到了亞當和莉莉絲的融合體體內。

再回到《索拉里斯星》里也可以發現類似的描述:
合目看物,萬物形骸消隱,心靈的大門豁然洞開,一片清明世界。于是我為一種奇異的慣性所擒,無可抗拒地沿一道山坡滾落,跌入海中,融入那流動的、無聲的巨物里。一時間,前嫌盡釋,舊惡不在,不用言說,不用思考……
這些科幻作品描繪的情境都正好與宗教神秘主義者描繪的體驗如出一轍:
人們說:“他正在變成一,他不觀看?!比藗冋f:“他正在變成一,他不嗅聞。”人們說:“他正在變成一,他不品嘗。”人們說:“他正在變成一,他不說話?!比藗冋f:“他正在變成一,他不聽取。”人們說:“他正在變成一,他不思考?!比藗冋f:“他正在變成一,他不接觸?!比藗冋f:“他正在變成一,他不認知?!彼男募庾兊妹髁?。憑借那種光亮,這個自我離去,通過眼睛、頭頂或身體的其它部分。他離去,生命也跟隨他離去。生命離去,一切氣息也跟隨生命離去。他與意識結合。一切有意識者跟隨他離去。他的知識、業行和以前的智慧都附隨他。(《大森林奧義書》)
這種語氣表明原罪的跡象正在減少,人類從命運的重負底下掙脫出來了。一直以來我們都被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禁錮著,我們相信自己是造物的奇跡,萬類的靈長,但是我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無論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何種程度,我們始終是宇宙中即脆弱又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宇宙的終極真理是無意義,因此它絕對不會向我們投來欣賞或慈愛的目光。
這些神秘主義科幻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教誨是: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會有殘酷的奇跡降臨(引自《索拉里斯星》),到時候我們所應當做的是超越自身的狹隘見識,坦然地面對那種奇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