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寰宇洞察 | 中東“四方安全對話”,印度的新瓶舊酒
印度、以色列、阿聯酋和美國10月末啟動了一個新的“四方經濟論壇”,重點討論貿易、氣候變化、能源和海上安全,這也是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之間業已確立的“四方安全對話”所強調的問題。所謂的“新四方安全對話”可能符合印度的外交政策目標:這一機制使新德里能夠擴大其在世界舞臺上的作用,更深入地參與中東事務,并加強與美國的合作。本文從歷史和地緣角度解釋了印度對中東外交政策的變化過程與其原因。

來源 | Foreign Policy
作者 | C. Raja Mohan,《外交政策》專欄作家,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印度國家安全咨詢委員會前成員
原文標題 | New India Finds an Old Role in a Changing Middle East
譯者 | 王澤源
*“寰宇洞察”為察哈爾學會原創編譯專欄,基于文章原意有所刪改,不代表學會立場

國際上傾向于將美國、印度、以色列和阿聯酋日前建立的中東“四方安全對話”與美日印澳的印太“四方安全對話”作對比。相較于2007年就已經顯現雛形并且已經舉行兩次首腦會談的印太“四方安全對話”,盡管中東“四方安全對話”目前停留在部長級會談,但進展或許會更加迅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認為四國在能源、氣候、貿易和區域安全領域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
美國、以色列和阿聯酋試圖建立與印度的伙伴關系是符合美方邏輯的,因為印度近來在外交上更加積極主動,使得美國及其盟友有意拉攏印度。過去,印度在東亞和中東事務上同美國站在對立面,但目前雙方都需要兩地局勢的穩定。相較于中國發展對“印太聯盟”起到的粘合作用,中東的局勢則更加復雜多變。因此,美國不希望盟國只是在安全防務上搭自己的便車,它需要更加積極且強勢的國家作為盟友,將印度拉進自己的亞洲盟友圈,有利于增強美國在這一區域的地位。同時,莫迪政府時期印度和以色列、阿聯酋兩國關系進展迅速,也為四國合作提供了基礎。美國在2020年促成了以色列與阿聯酋等國達成和解的《亞伯拉罕協議》后,它進一步組建的中東四方機制已經開始被外界稱作“印度-亞伯拉罕協議”。
但從長遠角度看,這次合作的關鍵之處是印度在地緣外交上的轉變。即便是粗略地觀察世界地圖,也能意識到印度次大陸處于東亞與中東之間的關鍵位置。作為處于印度洋的主要勢力,印度對于兩個區域的地緣政治有相當的影響力。重新介入東亞和中東事務更是標志著印度希望恢復在這兩個區域的歷史地位。直到20世紀中葉,印度作為殖民地都曾在英國的印度洋事務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成為英國控制印度洋的大本營,還推動區域國際化并維護區域安全秩序。印度還為英國在亞洲的擴張提供了人力、補給和資金等軍事資源。印度外長蘇杰生( S. Jaishankar)近期訪問以色列時還專程拜訪了耶路撒冷的印度一戰士兵陵墓,也像是在有意強調印度的歷史角色。然而,印度在莫迪政府以前的時期是不愿意承認這種角色的,而印度與中東在17-20世紀緊密的商貿和軍事聯系被認為是殖民主義的副產物,盡管很多當時的歷史學家認為大英帝國區域間的聯系和倫敦與印度等地方的垂直關系同樣重要。與那時相比,今天的印度是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回歸到區域事務中的,它不再是任何帝國的附庸,而是為了自身利益展開合作。

印度外長蘇杰生訪問特拉維夫 圖源:ANI photo
獨立后的印度在外交上力圖與英國的外交方針有所區別,因此長期疏忽中東地區的外交,并且放棄了維護印度洋安全和促進區域國際化的角色。尼赫魯及其繼任者長期奉行不結盟主義,因此戰后印度不僅拒絕加入美國為了在南亞遏制蘇聯而牽頭組建的“中央條約組織”,也沒有承諾為中東提供安全保障。1968年英國全面退出其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殖民地后,印度與中東的軍事合作似乎又迎來轉機。但在權衡外交政策與印度洋的安全考量后,印度選擇了前者。一些海灣國家在英國撤出后希望印度接手防衛事務,印度也的確在1972年與阿曼簽訂了一個不起眼的軍事交流協議,但受制于當時的反殖民主義、反猶太主義、阿拉伯民族主義等思潮,插手中東安全事務與主流思想相悖。經濟上,印度政府強調內需,實行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增加從中東進口石油和向中東出口勞動力仍然是出于貿易而非戰略考量。
莫迪政府時期,印度的中東外交迎來轉變。莫迪的第一個操作是將以色列作為正式伙伴并且大肆宣傳。過去,印度忌憚于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限制和以色列發展關系,并且避免公開場合的外交。但莫迪政府意識到印度可以與兩方同時展開外交。同時,印度也更積極地與阿聯酋和沙特溝通。此前印度一度認為海灣國家與美國和巴基斯坦走得太近,但莫迪政府意識到,海灣國家是務實的而非意識形態至上,也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就發現了更多的合作空間。新的中東“四方安全對話”在多重層面上標志著印度外交的務實主義走向頂峰,也代表印度在中東事務上摒棄了過去的意識形態思維。
中東“四方安全對話”初期將把重心放在經濟議題上,希望能夠更好地利用印度市場、阿聯酋的資本、以色列的技術和美國的區域經濟影響力形成的合力。在此目標之上,印度已經和阿聯酋和以色列恢復了自貿談判,并和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擴大合作。蘇杰生與其他三國外長也表示將盡快為四方合作設計好切實有效的議程。四國之間的高政治互洽度使得中東“四方安全對話”可能會比“印太四方對話”開展得更為迅速。盡管新的四方機制將非軍事議題擺在優先位置,但這并不代表印度會擱置與美國、阿聯酋和以色列的雙邊軍事合作。長期看來,這還將推動四國在中東地區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中東“四方安全對話”可以被看作是各方重塑地區秩序和平衡各種勢力的手段,而印度將憑借其地理位置、起飛的經濟,為了政治利益而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方柔尹 郎亞嬌
圖文編輯:徐坤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