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沒手掌、看不見,他們用科技“武裝”生活
先天手掌缺失,張粵成總習慣把缺了手掌的手臂遮起來。
青豆(化名)因為青光眼急性發作而致盲,她時常待在一個地方好幾個小時不敢動。
他們說,自卑、孤獨、無助,是殘障人士內心最常見的感受。他們常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沒勇氣邁入喧囂的人群中。
不過,就在最近兩年,科技先后改變了張粵成和青豆的生活。張粵成裝上了機械手,他可以“隨心所欲”地用這只手做出抓、握、捏等20多種動作,他的心意通過肌電神經傳感器陣列和AI人工智能技術控制機械手。一頂“長眼睛”的助盲帽,讓青豆可以獨自坐地鐵上下班。
他是“機械手”畫家,不再刻意隱藏自己的左肢
在長寧區茅臺路的一間畫室內,張粵成坐在畫板前,右手握筆不時在畫布上涂抹。他的黃色左手穩穩地拿著調色盤,五指形如子彈,肉色臂套散發異常光澤。這是一只機械手,手背上的瑩瑩綠點,是它的開關。
張粵成出生于1981年,天生左掌缺失,就讀于普通學校,自小就習慣了只用右手生活,系鞋帶這樣的細致活兒,一只手也能迅速完成。
身體上的缺陷,讓他不敢和同齡人過多接觸,害怕被當成異類排擠。“我的右手能滿足90%的生活需求,而我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缺失,遭到歧視,感到自卑。”他說。
張粵成熱愛畫畫,考取了景德鎮陶瓷大學園林景觀專業,畢業后入職一家園林設計公司,可在入職后第二天就被公司老員工告知,他不適合從事設計工作。接下來的幾份工作,他也陸續遭到辭退。
有一次和客戶見面接洽,因為他沒有左手,對方拒絕與他握手,合作也沒談成。
盡管只有一只手,但他堅持作畫,在畫家王心旭教授的指導下,張粵成不僅繪畫技藝日益見長,還在2018年創辦了自己的公益畫室。
機械手,縮短了他與正常人的距離。
2019年他參加殘疾人創業大賽,結識了自主研發智能仿生手的企業傲意科技,次年3月,他安裝上了這只機械手。
“是過往生活中不曾體驗過的正常人生活的感覺。”經過一年多的磨合,他已經可以用這只機械手熟練地喝水、打傘、拿東西,甚至還能作畫以及教授學生。
他終于可以和別的畫家一樣,左手端著調色盤,右手握筆畫畫了。打網球時,他用機械手拋球,右手揮拍。他用機械手握住球拍,與乒乓球機器對練,“我這只手的力量,要比一般殘疾人大得多。”

張粵成的機械手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張粵成的機械手特意定制成了金色,他說這樣更酷更炫,“過去總喜歡把缺失手掌的手臂遮起來,現在我總是這樣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機械手張粵成’。”這個新的身份標簽沒有讓他覺得自己因為殘疾而“與眾不同”,反而讓他覺得既自豪又好記。
這個機械手不但有酷酷的外形,更有高科技的內涵。所有手指可單獨控制和彎曲運動,可模仿人手做出包括抓、握、捏等20多種手部動作,并通過肌電神經傳感器陣列和AI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用戶控制意圖的識別,實現更精準和易用的義肢使用體驗。通俗地說,就是使用者心里想用這只義肢做什么動作,殘肢上的神經就會傳達出來,智能地控制這只機械手。
如今,張粵成作畫、打網球、騎自行車,他更快樂了。“智能仿生手給我打開了另一扇窗,縮短了我和常人之間的距離,包括生理和心理的。”
他不再刻意隱藏自己的左肢,還開起了美術班,來上課的孩子們看到他的左手,總會感嘆“老師的機械手好炫酷!”
她戴上這頂帽子,更多走出家門感受不同生活體驗
下班時間的浦電路,熙熙攘攘,夕陽把人們的影子拉長。與周圍行色匆忙的人群不同,一個戴著帽子的女子孤身慢行,不斷用手杖輕扣地面,探清前方路面情況后,移步前行。
她是青豆,一個因為青光眼急性發作而致盲的女子。盡管看不見路,但是她能成功從位于浦西的家,只身前往浦東的工作單位。這其中,她頭上戴著的“帽子”功不可沒。
突如其來的黑暗世界,讓她只敢躺在床上。有一次青豆嘗試自行下床,看不見的環境讓她突然不知所措,她只好趴在地上,匍匐著去摸索最近的墻來倚靠。
失明之后的日子里,青豆的每次出行都有人陪同。她笑稱,自己像個快遞包裹,被家人和朋友精心護送。雖然如此,青豆仍然對看不見的世界充滿不安,差之微毫的距離,都可能讓她迷失方向。“對于失明的人來說,一毫米都是千山萬水。”所以,她時常待在一個地方好幾個小時都不動,生活中也只有觸碰得到的東西讓她覺得安全。
這樣的生活她過了18年。家人和朋友總是全程陪伴她,但青豆的生活也少了自己的世界,家人和朋友的時間也受到限制,增加了家庭負擔。

戴上智能導盲帽的青豆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青豆獨自上下班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2021年初,青豆結識了中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該企業的資助下,青豆擁有了一款功能多樣的新型盲用輔具智能助盲帽。這款助盲帽就如同一雙眼睛,幫助青豆指引方向,提供出行安全保障。
從外觀看來,智能助盲帽與普通帽子差別不大,但內藏的功能大有乾坤。在青豆出行過程中,當前方遇到障礙物時,助盲帽會自動發出警報,提示避開障礙物,保持安全距離。如若青豆外出時,找不到自己所要去的目的地,或遇到困難不知如何求助,帽檐上的一鍵呼叫功能可以派上用場。只需按下按鈕,她就可以一鍵呼叫客服助手,實現遠程實時視頻引導。
值得一提的是,青豆還可通過親情呼叫功能一鍵呼叫親友。通過帽子上的攝像頭和GPS定位系統,親友可以在手機APP上全方位觀看到青豆所處環境的現狀,了解她的實時動態。親友遠程即可陪伴出行,負擔大大減輕。
智能助盲帽將攝像頭捕捉到的視覺信息以及內置超聲波探測到的障礙信息,通過帽子的云計算及AI人工智能轉化為視障人士可以感觸到的聽覺信息,同時輔助以盲杖進行實地探測,有效規避頭部碰撞損傷。視障人士比較關心的路口交通、公共衛生間、公交站等信息,也可以通過智能助盲帽進行實時播報。
此外,助盲帽還能識別文字、錢幣、物品等。有了這些功能,青豆開始嘗試獨自出行,甚至還能戴著帽子獨自坐地鐵上下班。“助盲帽不僅是探出行路上的安全,更是心理上的安心。”
她說,外出時最大的擔心就是自身的安全問題,而依托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助盲帽,為她筑起了安全屏障。她開始愿意更多地走出家門,參與各種活動,感受不同的生活體驗。
用青豆的話來說,對于視力障礙群體來說,雖然生活不便顯而易見,但科技也正慢慢深入助殘的各領域,讓這部分特殊群體真正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生活改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