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放日報:再大的風浪波動,也不能讓我們隨意拋棄認準的方向
暑意尚未盡退,秋桂漸次飄香,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7個華誕。此刻的中國,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跑中奮力加速;此刻的上海,也在肩負國家戰略、承載時代使命的征途上砥礪前行。
盤點收獲,憧憬前程,我們信心滿懷。改革創新,今天這個時代最顯要的關鍵詞,不斷地激發我們前行的動力。而無須諱言也不容回避的是,在許多領域,我們也正經歷一場無比深刻的考驗。
時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與內外部環境的復雜、嚴峻、不確定性,帶來了明顯的經濟下行壓力,一些領域出現的“脫實向虛”苗頭,甚至可能成為造成市場波動的極大隱患。經濟之外,其他方面的改革攻堅、創新探索、治理變革,亦經常進入“瓶頸期”,要啃“硬骨頭”。人們并不否認,許多考驗超出了我們的經驗和想像,這或許正是新常態對我們提出的新考題。
發展的巨輪要前行,總會遇見風浪。挑戰、考驗、風險,本身都不可怕,關鍵就看我們以何種觀念應對、拿什么狀態迎接、用哪些辦法化解。
就上海而言,要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越是在重要關頭,就越要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越要體現特別的擔當,越要為全國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當前體現這種擔當和貢獻,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改革、創新、發展的戰略定力。
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于全面深化改革,善于不斷創新發展——保持這份定力,是應對任何風險挑戰不變的“真經”。尤其當路線圖業已繪就、既定方針均已明確的時候,保有一份“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就意味著擁有一顆始終清醒的頭腦、擁有一個始終明晰的方向。無論是宏觀層面的改革發展,還是一事一議的具體問題,其過程是“穩扎穩打”還是“自亂陣腳”,其結果是“突出重圍”還是“原地踏步”,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我們有多大的定力。
保持定力,絕不等于“以不變應萬變”,甚至“以不動應萬變”——恰恰相反,它意味著“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特殊考驗之下,定力往往更要求進取、更需要突破。
對今天的上海而言,最大的定力,就是堅定不移按照中央對上海的要求,圍繞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這個工作主線,實施好自貿試驗區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加快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一條主線、兩大戰略,是當前上海發展最大的大局,需要我們始終清醒堅定。保持這方面的定力,就意味著要不受任何既有利益格局和眼前利益得失束縛,增強改革創新勇氣;不為原有思維定式、知識視野和工作方式所限,解放思想,大膽突破;意味著時時刻刻拿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心無旁騖抓推進、抓落實。
保持定力,也需要我們始終牢記“可為”與“不可為”,牢記“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上海已明確了人口、土地、環境、安全等四條底線,再大的誘惑、再多的無奈、再難的挑戰,都不能讓我們在底線問題上有所松動。針對房地產調控等備受關注的領域,上海亦已有了明確的政策方針,同樣,再大的風浪波動、再多的“風言風語”,也不能讓我們隨意拋棄認準的方向。須知,新常態意味著新挑戰、新方法、新觀念,我們再不能為了眼前見效而忘記長遠發展,不能為短期利益而罔顧歷史責任。
保持定力,還意味著不忘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忘一個宗旨意識——群眾觀點須臾不能忘記。一切工作,都需傾聽群眾呼聲、直面群眾關切,并通過持續的努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時代在變,條件在變,但始終心有群眾,這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也理當是不變的定力。
保持定力,埋頭苦干,正當其時。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記排頭兵、先行者的使命擔當,不忘初心,堅定前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努力奮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