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鐵的死穴還是中場?理念認知偏差是錯誤換人根源,該反省
相信昨天晚上對于很多球迷來說,都是一個不眠夜。因為我們的國足在12強賽的一場關鍵比賽中沒有取得勝利,導致了我們晉級世界杯的希望只剩下理論上的可能。不過這場比賽讓我們對于國足有了一個很清楚的認知,那就是我們的能力,我們球隊的實力還是比阿曼隊要強一些,只要我們的戰(zhàn)術安排合理,戰(zhàn)勝阿曼隊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最終的結果是1:1,這就已經(jīng)說明了我們在戰(zhàn)術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而這個問題導致了我們想得到的結果沒有得到,而這個責任,應該是主教練李鐵的。

很多看了比賽的球迷第一反應應該都是我們的球員表現(xiàn)得真好,真的很積極。就連洛國富都能夠在門前解圍,這已經(jīng)說明了我們球員對于這場比賽勝利的渴望,同時對于這場比賽真的是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不得不說,李鐵指導在首發(fā)的安排上非常的完美和合理。阿蘭和洛國富的首發(fā),保證了國足在前場始終給對方壓力,尤其是洛國富,有速度有身體有沖擊力,讓對方防守十分頭疼。另外張玉寧的支點作用比艾克森好很多,他給國足創(chuàng)造了很多機會,還有武磊依然是中國最好的進攻球員。

中場只有兩個人,那就是徐新和吳曦,這就意味著我們就是要把更多的球員給到阿曼,讓善于反擊的的他們打陣地戰(zhàn),然后打他們的反擊。而效果也是顯現(xiàn)出來了,上半場獲得更多球員的阿曼直接不會打了,一直45度傳中,對于身材高大的國足后防線更沒有什么太大威脅。而我們也通過一次角球機會,由武磊墊射破門。取得了領先。而且我們此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得分機會也比對方好太多了。

所以很多球都堅信國足能夠拿下阿曼取得3分。但是李鐵在下半場的換人改變了比賽的形勢,最終國足被對方扳平了比分,1-1結束,也宣告進軍世界杯渺茫了。很多人認為李鐵不應該把洛國富換下,因為他踢得很好,而且60多分鐘看上去還是有體能的。不過換下他的吳興涵實際表現(xiàn)也不錯,進攻有速度還有突破,防守也比洛國富好一些。

但其實李鐵最不該換的是徐新,因為徐新在這場比賽中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證明了他是目前國足這支球隊里防守最好的后腰,有身體有體能,攔截能力非常強,這就是為什么把球權交給了阿曼,但是阿曼始終組織不起很好的進攻的原因,因為他中場滲透不過去。即便是徐新體能有所下降,但是他也比蒿俊閔的防守能力和硬度強,也比池忠國對抗強,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阿曼本場比賽的踢法就是上身體、上對抗,因為裁判根本不給他們牌,如果徐新不在蒿俊閔和池忠國都會被欺負。而國足的丟球也是因為蒿俊閔的失誤,禁區(qū)里的頭球攻門也是在吳曦和蒿俊閔的頭頂頂進的。所以大家的結論就是蒿俊閔可以上,但不應該換徐新,換吳曦更合理,因為徐新太重要了。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個換人不對,導致了球隊丟球,但是都不明白,李鐵為什么要這樣做,他為什么會做這樣的決定呢?李鐵指導賽后說,換上蒿俊閔是為了加強中場的控制力,這一句很多球迷就明白了為什么了。因為想要增加中場控制力就上蒿俊閔,就等同于,想要控制力就要上拿球技術好的球員是一樣的。這個思路就是他覺得技術足夠好就能提升中場控制力。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條路卡納瓦羅走過,當年他帶領國足在中國杯上面對泰國隊,就是上了張稀哲和蒿俊閔還有吳曦的組合,結果就是控制不住,完全被對方打透,最后輸了球。原因是什么,一個就是我們技術最好的也不如對方腳下技術好,這樣硬碰硬,你就吃虧,另外一個就是你中場沒有攔截能力,對方就能肆無忌憚地組織進攻,完全丟失了主動權。這就是為什么當初鄭智在國足為什么這么重要了。他的防守能力很強,這樣保證了對方無法在中場很好地組織進攻,然后他又具備拿球推進的能力,這就保證了我們的控制力。所以徐新就在國足發(fā)揮了這個作用,你把他換下,就等于完全把中場給了對方,反而削弱了控制力。

所以對于中場控制力認知的偏差,就是李鐵換人錯誤的根源。就像對陣澳大利亞和日本,只用吳曦的單后腰之后輸球是一個道理,你中國中場沒有基礎的防守,根本不可能有控制力,而當你完全失控的時候,就會輸球。李鐵這個理念認知不糾正國足很難提升。你怎么認為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qū)一起討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