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東曲阜孔子文化節規范祭孔大典禮制,形成“標準”

記者了解到,今年的祭孔大典參照明代等歷代祭孔制式,對程序、禮儀等進行了再論證、再認定,規范了曲阜孔廟祭孔大典禮制。祭孔大典,是專門祭祀孔子的典禮,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等藝術表演形式為一體的廟堂祭祀活動,有“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之謂。大典用音樂、舞蹈等集中表現儒家思想文化精髓,闡釋孔子和儒家學說中“禮”的涵義,表達其“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作用,具有很強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的祭孔大典,已經成為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專家學者進行了科學嚴謹的考據和論證,對現行祭孔大典的名稱、時間、場地、主要程序、重要禮制、祭品祭器、樂舞祝文等進行了規范,既致力參照古制程序、重現傳統魅力,又努力提升慶典效果、凸顯文化品味,形成了《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標準》。比如在服飾方面,主祭人員將穿著統一的祭孔服裝參祭,儀仗、誦讀等人員的服飾也重新規范,禮生、樂生、舞生的服裝因其職能不同在顏色、款式上又各有講究,更加古樸、莊嚴、凝重,展現了“千古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盛況。今后的祭孔大典將嚴格按照該標準執行,該標準也被推薦給了各地的孔廟和孔子學堂等機構參照執行。
規范后的祭孔禮制主要環節包括:迎賓開城、開廟儀式、啟戶儀式、樂舞告祭、恭讀祭文、行鞠躬禮等,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今年,還在神道路到大成門之間安排了260名禮生,組織了1200名大中專學生和1000名群眾代表參加祭孔、誦讀論語,以期通過提高群眾的參與度,進一步增強祭孔大典的神圣感、代入感和儀式感,力求讓儀式達到“以禮化人、以樂和之”的氛圍和效果。
(原題為《孔子文化節規范祭孔大典禮制形成<曲阜孔廟公祭孔子大典標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