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男子過個馬路成女網紅曖昧對象?媒體:不是好玩,是違法
現在的人為了博眼球,能編出多離譜的故事?一起看看“過個馬路竟成女網紅曖昧對象”的史先生的遭遇。

本文圖均為 法治日報微信公眾號 圖
最近,浙江紹興嵊州的史先生在過馬路時遭人偷拍并發上網,對方配文稱他是聊了六個月的網友準備見面。史先生的妻子看到后,一度要吵著鬧離婚。史先生只能讓兒子幫忙報警。

經查,偷拍者黃某與史先生并不認識,制作該視頻純粹是出于娛樂的目的,來吸引人們眼球。最終,黃某認識到錯誤刪除了視頻,并向史先生一家賠禮道歉。因其行為已經構成了誹謗,被警方處以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

這真是:人在路上走,“鍋”從天上來。而在面對民警詢問時,該女網紅還曾大言不慚地說道:“這樣子拍一下有什么嘞,一個路人。”
在“人人皆可短視頻”的當下,每一個路人,都有可能成為別人視頻里的素材。那么,路人是想拍就能拍的嗎?哪些情況會侵權?
偷拍路人并編造劇情發布到網絡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以上述女網紅的行為為例,可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分析:
第一,根據民事法律相關規定,肖像權是自然人的基本民事權利,屬于人格權的一種。女網紅未經史先生同意,偷拍史先生并將作品發布到網絡,該行為侵犯了史先生的肖像權;史先生作為被侵權人,有權要求女網紅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并賠償相應損失。如果女網紅拒絕承擔責任,史先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從行政處罰法的角度看,因女網紅的拍攝是基于編造的劇情,如果劇情涉嫌損害史先生的個人形象與人格,造成史先生社會評價降低、名譽受損,女網紅還可能涉嫌構成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等行為,會受到治安管理處罰,“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第三,如果女網紅的行為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其還可能涉嫌構成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誹謗罪”,即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這種情況下,史先生可以提起刑事自訴,要求女網紅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女網紅可能會因此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在街上看到好玩、好看或“奇葩”的人或事能不能拍?會涉及哪些法律問題?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條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以專門拍攝“搭訕”主題的短視頻為例,一些人會故意在街上搭訕“小姐姐”或“小哥哥”,并未經當事人允許拍攝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向網友傳授“搭訕技巧”,這種行為首先侵犯了被拍攝者的肖像權;其次,如果在拍攝“搭訕”過程中,拍攝者存在挑逗、侮辱等言辭或行為,還會受到相應治安管理處罰;最后,如果拍攝者的挑逗、侮辱行為十分惡劣,導致被拍攝者人格遭到嚴格貶損,名譽受到嚴重破壞,拍攝者可能涉嫌構成侮辱罪,并因此遭受相應的刑事處罰。
另外,還有一些拍攝者會將路人的“奇葩”行為或路人吵架等抓人眼球的行為發布到網上,對視頻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的,則有可能侵犯到他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如果拍攝者發布的視頻,涉及侵犯他人的隱私或個人信息權益,也可能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權。
如果在戶外直播或拍短視頻,把不相關的路人攝入其中,并且暴露給了千千萬萬的網友,這是否會侵犯路人的肖像權?
該問題可以從以下兩點分析:一、如果攝入的路人影像不具有可識別性,難以構成肖像,則不存在侵權的情況;如果所攝入的畫面是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則會侵犯他人的肖像權。二、如果所拍攝的畫面屬于“合理使用”他人肖像的情形,則不構成侵權。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條規定,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一)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二)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三)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四)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五)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如何正確拍發短視頻?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拍發短視頻也要守住法律底線。對于用戶來說,在拍發短視頻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如果要拍攝他人,必須征得他人同意。另外,不要上傳違法內容,在拍攝發布短視頻時要有所甄別和選擇,不能為了博眼球而沒有底線;要遠離色情、迷信、暴力等內容,不發偷拍惡搞、斷章取義等內容。如果發現涉嫌違法的短視頻,要主動向有關部門舉報,把維護網絡安全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只有對一些越界違法短視頻的拍攝者予以依法懲處和打擊,才能從源頭上阻斷造假造謠、胡編故事等違法短視頻的上線傳播,并起到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