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怕冷、愛犯困、情緒差?當心是得了這個經常被誤診的病
原創 知妹 騰訊醫典她知
你有沒有覺得最近變得容易犯困、提不起勁兒,起床困難……
天氣轉冷了,有這些情況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一直感覺疲憊、提不起勁兒,甚至還有便秘、食欲降低等情況,就要警惕得了“甲減”!
別慌,這篇我們就來好好說說,“甲減”是怎么回事,哪些人要特別警惕。

如果你或者身邊的人,總會感覺“好困”“好累”“好喪”,千萬不要覺得這只是“懶”。
只要出現以下癥狀中的任何一種,都要引起注意:

1. 不愛說話,只想睡覺
甲狀腺激素降低,會讓大腦興奮性降低。
所以甲減的患者,總是會感到疲乏睡不夠、心情低落、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致,寡言少語,甚至出現抑郁的情況[1]。
2. 不想吃飯,但反而“變胖”
甲狀腺激素促進能量代謝,所以甲減會導致代謝緩慢、熱量消耗少、食欲降低。
但與此同時,甲減也可能引起機體組織結構發生改變而造成水腫,所以會出現“喝口水都長胖”的情況。
這種時候,可不要只是簡單地自嘲“減肥又失敗了”,一定要引起重視,盡快求助醫生。

3. 手腳冰涼、非常怕冷
怕冷是人之常情,在寒冷的環境里,人體會優先保證內臟的溫度,讓手腳稍微受點“委屈”,所以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但甲減會降低人體產熱效應,導致體溫下降。
因此,一些甲狀腺激素水平較低的人會經常感到寒冷,或對寒冷的耐受性降低。
如果你發現自己比身邊的人都怕冷,或者一般人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寒冷。
也讓你感覺難以招架(甚至有的甲減患者,夏天也需要穿著毛衣),就得趕緊關注甲狀腺健康了。
4. 皮膚干燥、毛發脫落
甲狀腺激素減少,也會影響皮膚水分和汗液分泌,使皮膚干燥、脫皮,還可能導致脫發。
這種皮膚干燥,用再多護膚品、敷再多面膜,可能都很難緩解。而且甲減的患者除了頭發干枯稀疏,就連眉毛尾部毛發也會開始稀少。
換句話說,如果皮膚干燥脫皮,不僅掉頭發,還掉眉毛,那就要趕緊看醫生了!

5. 消化變慢、大便秘結
雖然甲減會讓人食欲減退,飯量變小,但因為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動力不足,消化也會變慢,所以反而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腸蠕動緩慢,還可能引起便秘。
6. 性欲降低、不孕不育
別害羞,性欲降低也是甲狀腺激素減退的信號[2,3]!
很多人可能因為害羞或者根本不重視而不去就診,若放任情況發展,甲減可能導致女性月經不規律、月經量增多,嚴重的會導致閉經、不孕不育,懷孕后導致流產率增高[4]。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伴侶有類似的情況,也要提醒他/她重視起來。


看完上面的6類癥狀,你可能已經發現:想要區分“甲減”和“疲勞”“亞健康”,對普通人來說是有點難度。
所以,除了對照以上癥狀,也對照看看,你是否屬于下面這 6 種甲減高危人群的一種。如果是,就要加倍提高警惕。
女性(20-40歲之間),尤其是孕婦或剛剛生了小孩;
家里有長輩、親戚,也有甲狀腺相關疾病(不限于甲減)的人;
本身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1型糖尿病的人;
曾經做過甲狀腺手術的人;
曾經做過頸部及甲狀腺放射治療的人,包括甲亢的放射性碘治療及頭頸部惡性腫瘤的外放射治療者;
曾經服用胺碘酮、鋰制劑、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的人。
我還想額外提醒一下,孕婦和老年人,要特別警惕甲減的危害。
1. 孕婦:孕前孕中,都要定期檢查甲狀腺

如果得了甲減,會增加不孕癥、流產的風險,對胚胎神經系統發育也有影響[5]。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情況。
所以備孕時就要特別注意,提前檢查甲狀腺功能,有效規避風險,不要等懷孕了才發現自己甲狀腺功能減低。
孕中也要定期檢查,不能掉以輕心。
2. 老年人:別把甲減當“老年病”,及時就醫才是好選擇

老年人甲減的不典型表現與常見老年病的癥狀非常相似,很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
老年人甲減,會出現話少、冷漠遲鈍、記憶力減低,甚至木僵、癡呆、昏睡等癥狀。
這些癥狀經常被誤以為是老年癡呆、抑郁癥等,有時候甚至會被認為是正常衰老的表現。
所以如果老年人出現上述癥狀,要及時就醫,盡早發現病因,或者排除甲減的可能。


如果出現開頭說到的乏力、水腫、體重增加、怕冷、愛困等等一系列的甲減的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醫生一般會建議你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這項檢查不復雜,只需要抽取血樣進行化驗。
如果檢查發現甲狀腺功能提示促甲狀腺激素(TSH)高于正常,而甲狀腺激素(T3、T4水平)都低于正常,就需要考慮有甲減的情況。

有些情況,還需要完善甲狀腺彩超的檢查。
通過甲狀腺彩超,可以進一步確診是橋本甲狀腺炎引起的甲減,還是其他的一些疾病引起的甲減。

有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你進一步做甲狀腺穿刺細胞學檢查,確認病因。
就算你沒有出現甲減的信號,也建議你每年常規體檢的時候,檢查甲狀腺功能。
甲減其實不可怕,只要及時發現、積極治療,就基本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也希望看到這里的你,能對這個疾病多一些了解,幫助身邊的人發現早期甲減信號,提醒他們盡早就醫。
特約作者
李曉紅|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審稿專家
潘永源 |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Calabrese, J. and A.D. Gulledge, Depression and hypothyroidism. JAMA, 1983. 250(18): p. 2470-1.
[2]Krassas, G.E., et al.,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 and hypothyroidism: how common and should we treat?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93(5): p. 1815-9.
[3]Atis, G., et al., Sexual dysfunction in women with clinical hypothyroidism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J Sex Med, 2010. 7(7): p. 2583-90.
[4]Su, P.Y., et al., Maternal thyroid function in the first twenty weeks of pregnancy and subsequent fetal and infant development: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Chin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96(10): p. 3234-41.
[5]Korevaar, T.I., et al., Association of maternal thyroid function during early pregnancy with offspring IQ and brain morphology in childhood: 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6. 4(1): p. 35-43.
內容制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