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貴州貴陽一山村地下水散發惡臭,環保部門調查牽出制毒窩點
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22日消息,貴陽市花溪區環保舉報熱線12369不久前接到一個群眾舉報,稱當地尖山村的一個地下水出水口水體被污染,顏色發黑,并伴有惡臭,直接影響到當地飲用水供應。
環保局接報后,調查發現是當地一家小化工廠的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向了溶洞。



記者:異味是什么味道?
侯招宇:農藥的味道。發現被污染了以后,我們第一時間就打了12369投訴(舉報)電話。

環保局調查人員根據地下水的流向,從下游向上游進行逐一排查。終于在上游十幾公里外的馬洞村一個所謂的防火材料廠發現了情況。
貴州貴陽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 吳忠斌:大門是緊閉的,我們也進不去,從側面果園繞過去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它生產廢水的一個水池,一般正常的工業企業排放廢水是敞開式的,它全都用鋼化板進行覆蓋。
這個廢水池,企業主隱蔽的非常巧妙,池子的上方用鋼化板蓋住,然后又用黑色的防曬布、雜草等偽裝起來,如果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這里有一個水池。
記者:你們是怎么找的?

據調查人員介紹,因為大門緊閉,要想進入生產車間,只有從水池邊繞進去。調查人員腳踩到鐵板上是一顫一顫的,感覺下面是空的。

據測量,當時存放廢水的池子長約9米,寬約5米,池內存廢液約70噸。

吳忠彬:水也多啊,當時都是滿的。水就從這兒出來,這兒埋了一個管。
記者:從這兒下去的。
吳忠彬:下去到他挖的這個池子這兒。
調查人員發現,在污水沉積池內沒有設置任何防滲措施,沉積池內的廢水只是經過簡單沉淀就通過一根白色塑料管道排出,順著這根管子,檢查人員沿著山路整整走了70多米,最終通到了一個兩米見方的溶洞口。

沉積池內液體的采樣監測報告顯示:廢水中苯、甲苯分別超標145倍和2359倍,其中化學需氧量COD高達107200mg/l,超過國家標準1071倍。

污染罪魁禍首竟是制毒窩點
那么這家排污企業到底是家什么企業?是生產什么的企業?為什么選擇在這樣一個地點進行生產?
當地環保局調查人員在公安干警的配合下,為了弄清楚這個廠子的內部情況,由于沒有鑰匙,想要進到廠內取證,只能把廠子的門撬開。

在發現燒瓶、漏斗等設備的同時,調查人員還發現了很多“撲爾偽麻片”的空盒子,難道這里是個生產假藥的工廠?
記者在現場解到,這里地理位置居高臨下,極其隱蔽,并且非常適合逃跑。另外這個地方距離當地的水庫僅有500米,同時也是飲用水源的二級保護區。
在距離這個廠房不遠的另一個廠房內,調查人員發現了更多的原料桶和專業的生產器具,存有氨水、甲醇等大量化工原料,屋外空地上還存放著數十灌“溴素”。同時,還發現了幾麻袋的撲爾偽麻片的空包裝。

貴州貴陽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 吳忠斌:這里還有比方說它溴素的罐子,還有一些危險廢物,還有危險化學品,都在這里封存,在這個案子全部告破以后,我們將會根據國家關于危險廢物保護法的規定,對于危廢的,交給省固廢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屬于危險化學品的,按照安監部門的管理要求進行轉移,進行處理處置。

(原題為《貴州貴陽一山村溶洞水體散發惡臭,環保調查牽出制毒工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