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座|李零:中國的大一統(tǒng)誕生于西周的“四合院”

作為精通考古、古文字、古文獻、藝術(shù)史、軍事史、方術(shù)史、思想史、歷史地理等領(lǐng)域的著名學(xué)者,李零剛剛在今年4月20日當選為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xué)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最新一屆外籍院士,而醞釀十年之久的煌煌巨著《我們的中國》也在今年6月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推出。幾個月來,經(jīng)過一系列的全國講座與交流,李零再次以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院學(xué)術(shù)委員的身份面對青年學(xué)子開講,眾多聽眾都滿懷期待,憑票入場的大廳座無虛席,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
近年來,李零教授在學(xué)術(shù)研究上,致力于對古典文獻作出融會貫通的全新解讀,并且結(jié)合中國各地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從各種文化遺跡和出土文物中,重新梳理早期中國的歷史。他的新書《我們的中國》就是近十余年來從學(xué)術(shù)論著、田野考察、思想隨筆之中凝結(jié)出來的思想火花。本次演講,李零教授在簡單介紹此前歷年研究心得之外,重點為大家?guī)砹怂诮鼛讉€月暑期田野實踐中的最新研究與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西周的四合院”這個全新的研究視野。在李零教授看來,從歷史地理角度,以西周為中心,東南西北幾個被輻射的地區(qū)可以視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們之間相互交流,人才往來,貴族通婚,形成了緊密的文化中心,為中國兩次最重要的“大一統(tǒng)”——西周大一統(tǒng)和秦漢大一統(tǒ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而要想更深入地認識、理解“我們的中國”,就必須從歷史和地理的雙重宏觀層面著眼,思考“大一統(tǒng)”的形成、探究周秦的崛起。

我們今天所說的“封建”,最早是指西周的“分封建國”,而西周的封建,其實是一次民族大遷徙。李零指出,西周的大遷徙情況十分復(fù)雜,這其中可以總結(jié)概括為六種情況:
第一種,滅其國而占之,封建同姓,仍用舊名。如周滅密須(姞姓),封姬姓密須,現(xiàn)今的靈臺就有很多西周銅器墓;滅豐鎬,立宗周,仍稱豐京、鎬京;滅黎,封姬姓之黎(塔坡墓地);滅殷(郼),封康叔封于殷都朝歌,仍稱衛(wèi)(包括邶、鄘、衛(wèi));滅邢,建邢侯于原地(南小汪邢都遺址和葛莊邢侯墓地);滅燕(北燕,姞姓),遷其民為南燕,仍稱北燕(琉璃河遺址)。管叔、霍叔的封地也是沿用商代舊名。周遷漢水流域的曾于西土,封姬姓之曾于隨棗走廊(葉家山墓地和棗陽的曾國墓地),也是換姓不換氏。巴子也是姬姓之封。
第二種,滅其國而遷其民,所遷之民仍用故國舊名。如鄂(姞姓)本在北方,后遷隨棗走廊(羊子山墓地)和南陽盆地(夏響鋪墓地),一直稱鄂。
第三種,滅其國而遷其民,換用新名。如周滅商奄(嬴姓),遷其民于晉、陜、甘三省,建趙、梁、秦。
第四種,周人從西土東遷,仍用西土舊名。如虞、芮、虢(平路的虞國古城遺址、芮城的芮國古城遺址和梁帶村墓地、三門峽的南虢上陽城和北虢下陽城遺址)。蔡、鄭也是西土舊名。吳是從虞中分出。申、呂是西土姜姓國,與周聯(lián)姻。西周初年封呂氏于齊、許,西周晚期封申、呂皆西土舊名。
第五種,尋訪古國遺跡,為之立國。如封神農(nóng)之后(姜姓)于焦,黃帝之后(姞姓)于薊,堯之后(祁姓)于黎,舜之后(媯姓)于陳,禹之后(姒姓)于杞,湯之后(子姓)于宋,各有新名。
第六種,國名隨封地改變而改變。如衛(wèi)初封于康,后封于衛(wèi);晉初封于唐,后封于晉。

在這個“四合院”中,最重要的當屬西周的“后院”。“后院”以隴山為界又分為東西兩側(cè)。其中隴山西側(cè)、涇水上游的地區(qū),分別駐扎著不同的戎族。在隴山西側(cè),禮縣有駱贏和緄戎,前者是西土嬴姓的大宗,最近著名的秦國考古發(fā)現(xiàn)就誕生在這里,后者也是陸渾戎,也叫獫狁或犬戎。天水有綿諸戎和獂戎,清水有邽戎,甘谷有冀戎,李零猜測,秦安、張家川估計也屬于邽戎和冀戎的勢力范圍,臨洮有翟戎。在涇水上游,固原有烏氏戎,鎮(zhèn)原有彭戲戎,慶陽有義渠戎。“因為《羋月傳》,現(xiàn)在大家也都知道‘義渠戎’了。現(xiàn)在慶陽縣也成立了各種研究義渠戎的研究中心。”李零講述暑期的田野考察,幽默地提及自己最新的發(fā)現(xiàn)。
涇水上游的戎人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戎族可以順流而下,沿涇水一直打到咸陽和西安。《詩經(jīng)》中對這樣的戎人來襲,也有很多記載。同樣,無論是周人還是秦人,要想突破咸陽和西安的口子,向西面挺進,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在這個“四合院”中,“后院”的北面和西面,是特別重要的地區(qū)。
在東面的“后院”,也即隴山以東的寶雞地區(qū),也可以以汧水為界,再分為東西兩區(qū)。李零推測,汧水以西,很可能是虞國。古時汧渭之會的陳倉城,可能在今戴家灣一帶,西山墓地,可能在今紙坊頭一帶,吳陽上下畤(畤,音質(zhì),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處所),可能在寶雞市西北的吳山廟附近。汧水以東,很可能是虢國,古時平陽城,可能在今虢鎮(zhèn)東、西高泉、太公廟一帶,密畤,可能在今釣魚臺一帶,雍山的血池遺址,可能也就是漢北畤。接下來考古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尋找并確定這些重要的古代地標。
住在這個“四合院”中的其他“鄰居”,都是什么人呢?李零從中國古代的姓氏、文字的角度,繼續(xù)來解釋“西周的鄰居”。族姓制度是周人的發(fā)明,商代是沒有的。姓的來源是因生賜姓、以別婚姻。和周通婚、往來密切的國族大多有姓,但當時也并未完全覆蓋,有些國族仍然以氏為姓,不加女旁。
圍繞這些“鄰居”,形成了目前中國相關(guān)領(lǐng)域考古的最新成果和未來方向。“鄰居”之一,東遷的三國虞、芮、虢,其中“虞”在古時亦作“吳”,因此,很可能虞國與吳山有關(guān)。而現(xiàn)在國家博物館的重器“虢季子白盤”,就出土在虢鎮(zhèn),很可能是城虢的所在地。目前中國的考古成果,幾乎都是這三國東遷之后的發(fā)現(xiàn),而它們的西土舊國還缺乏系統(tǒng)的考古材料。
從姓氏和文字的角度來觀察中國歷史,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古籍中經(jīng)常提及的文王賢臣,除了太公姜姓,辛甲姒姓,尹佚姞姓,其他都是姬姓,與文王相互之間都有親屬關(guān)系。
除了君臣,重要的關(guān)系還有夫妻。周王十二后,至少一半都是姜姓。“鄰居”之二,申、呂兩地,都是姜戎所在之地。西土的申地在什么地方,仍然是現(xiàn)在的考古謎題。但是西周金文的“申”與“陳(陳)”存在文字學(xué)關(guān)系,“東”乃“申”的另一種寫法。因此,李零教授提出,陳倉、陳寶的“陳”,或許與“申”有關(guān),秦文公的陳倉城也許就在申國附近,陳倉也就是“陳地之倉”,地處汧渭之會,附近有倉儲,有利于漕運。汧渭之會的孫家南頭有秦國墓地和西漢倉儲遺址,就是旁證。
周、秦與西戎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西周的“鄰居”之三,就是氐羌和獫狁。姜姓之戎為氐羌,允姓之戎為獫狁。西北地區(qū)的青銅文化有很多分支,周、秦文化從何而來,歷來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學(xué)者討論先周文化,有高領(lǐng)袋足鬲與聯(lián)襠鬲之爭。很多學(xué)者認為,高領(lǐng)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標志,聯(lián)襠鬲是姬周文化的標志,但具體到某一遺址,何為主,何為從,分歧很大。李零認為,考古文化多為復(fù)合文化,而非單一文化,任何一個地點,居民的成分都很復(fù)雜,既有當?shù)赝林灿型鈦碚鞣撸€有征服者從外面遷置的移民。他們互相通婚,父族母族各一半,至少有兩種文化的成分。比如秦文化,既有直肢葬的銅器墓,也有屈肢葬的陶器墓,很難說哪一種算標準的秦墓。戎人的遺存也同樣如此,并不能嚴格地區(qū)分姜姓之戎和允姓之戎。
西周的“鄰居”之四,密須、阮、共地區(qū),其中姞姓的密須多和姬姓的周相互通婚。“鄰居”之五的駱贏、秦贏,分屬隴山西東,駱贏在隴山西側(cè),秦贏是從駱贏中分出,居于東側(cè)。駱贏與申國通婚,秦贏與周通婚,申周也相互通婚,形成了混雜的文化。如果將秦國各個君主的居住地、墓葬地、祠畤地列成一張表格,就能清楚地看到秦國勢力范圍的變遷。
“鄰居”之六的繒、“鄰居”之七的巴蜀,也可以通過文字的變遷、姓氏的改變,來推演還原當時的歷史地理狀態(tài),再結(jié)合已經(jīng)出土的各種考古文物,能夠更好地還原早期中國的文化、政治狀況,從而為下一步的考古帶來啟發(fā)。
李零將講述“中國”的命題還原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tǒng)”——西周大一統(tǒng),再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出發(fā),將以西周為中心形成的各種文化和政治族群,比喻為西周的“四合院”,前庭后院之中,南蠻、北狄、東夷、西戎與中原文化相互交流溝通,共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雛形。李零在演講之中,自由穿梭于文字學(xué)、文獻學(xué)、考古學(xué)等諸多學(xué)科之中,讓不同來源的材料相互印證、相互推演,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講座的最后,評議人唐曉峰特別點評道,饒宗頤先生曾說,研究中國文化與歷史,西周最為重要,而李零教授則用自己的研究向人們證明了西周為何重要。正是從這些看似瑣碎的偏旁部首、姓氏婚姻、文物器皿之中,我們才得以勾連出中國古老的淵源,還原早期中國的模樣,講述當代中國的歷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