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估值500億美元,拉美“發卡大王”Nubank奔向紐交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牛財經”(yncj_cn),作者:黑桃與長劍
遙遠的大洋彼岸,紐交所又將迎來一場重量級IPO。
11月1日,拉美地區最大金融科技獨角獸Nubank的母公司——Nu Holdings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申請,計劃在紐交所上市。按照文件所述,Nu Holdings將以每股10-11美元的價格發行至少2.89億股股票,籌資額達到30億美元。
這意味著,如果Nu Holdings成功在電動汽車初創企業Rivian之前上市(后者IPO計劃募資額達到77億-83.7億美元),它就將成為今年全美規模第三大的IPO。此外,本次上市也將使Nu Holdings的估值升至506億美元,位列拉美地區第六大上市公司。

圖片來自Yandex
挑戰銀行的“發卡大王”
Nubank創始人戴維·韋雷斯(David Vélez)的成長故事,無疑是華爾街投資者們最喜歡的那一種——出身哥倫比亞小企業主家庭,12歲就靠著打工攢下的錢買奶牛,后來又用奶牛掙來的錢支付學費。從斯坦福畢業后,他還先后效力于多家投行,包括鼎鼎大名的紅杉資本。
2011年,韋雷斯以紅杉資本合伙人的身份前往巴西,開始負責紅杉在拉美地區的投資事項。不過,由于當時拉美創業公司較少,僅有的幾家初創企業也大多直接效仿美國創業模式,而非結合當地實際市場情況運作,可謂是同質化嚴重。基于此,韋雷斯和他的團隊一致認為“拉丁美洲沒有太大的投資價值”,并在不久后暫時關停了紅杉巴西業務。
當然,也正是這次經歷讓韋雷斯萌生了獨立創業的想法。在他看來,拉美市場上的種種問題都亟待解決,特別是金融市場,而一家以創新模式運作,同時“接地氣”的金融科技公司,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必然是極為巨大的。在這樣的想法驅動之下,韋雷斯于2013年在巴西圣保羅創辦了Nubank,入局方向則選中了成本較低的虛擬信用卡。
彼時,巴西市場的金融格局仍極端固化,“五大行”——巴西銀行(Banco do Brasil)、桑坦德銀行、布拉德斯科銀行、伊塔烏銀行和凱克薩銀行控制著全國近九成的儲蓄資產。正因這種近乎壟斷的格局,巴西銀行業在各項服務上極度緩慢低效,且收費名目繁多。例如信用卡利率這一項數據就長期維持在300%-400%左右,普通銀行賬戶也會定期被收取月費。
這樣的操作讓Nubank有了可乘之機。憑借發卡門檻低、無年費、低利率,以及全程手機App操作等優勢,它成功在銀行未覆蓋的潛在金融客戶中建立了威信。通過客戶之間的口口相傳,Nubank幾乎沒花什么獲客成本,就將自家的紫色信用卡發到了巴西的大部分地區。
2017年,Nubank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進入盈利環節。這之后,它又在巴西拿到了銀行牌照,自此邁入高速成長期。時至今日,Nubank已經將觸角伸到了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市場、業務范圍也擴張至儲蓄、貸款、保險等。

Nubank標志性的紫色信用卡,圖片來自Yandex
對于這樣一家抓住了時代機遇的企業,資本自然是紛紛給予好評。目前,Nubank已經獲得了來自騰訊、紅杉資本、高盛、老虎環球基金、紅點資本等機構的加注。它最近的一次融資則是在今年6月,為G+輪融資,融資額達到7.5億美元。根據公開信息,參投機構包括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美國風投基金Sands Capital等。
基本面如何?
從招股書中的各項數據來看,Nubank的體量的確在這幾年內有了長足增長。
首先是客戶數量。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Nubank的客戶數量分別為600萬、2010萬和3330萬,分別同比增長98%、232%和66%。截至2021年3月,Nubank客戶總數已經升至4810萬,同比增長62%;月活用戶方面,Nubank三年間的數據分別為510萬、1210萬和2180萬,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4%、61%和66%。

Nubank歷年用戶增長示意圖,圖片來自招股書
客戶數量的增加直接帶動了Nubank營收的大幅增長。2018年-2020年間,其營收分別為3.19億美元、6.12億美元和7.3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Nubank在今年九個月里累計創造了10.62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98.7%,超過了以往每一年的總營收數據。

Nubank歷年營收,圖片來自招股書
這其中,“金融工具的利息收入和收益”一項收入占到了Nubank總營收的大頭,這包括了Nubank的信用卡業務(信用卡循環余額)、貸款利息收入等,三年來收入數據分別為1.62億美元、3.38億美元和3.83億美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50.7%、55.2%和51.9%。今年上半年(截至9月30日),這一收入達到6.07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細分來看,在“金融工具的利息收入和收益”一項收入中,信用卡業務是毫無疑問的頂梁柱,它在今年上半年(截至9月30日)為Nubank貢獻了2.45億美元的營收。貸款利息收入、按公允價值計的金融工具利息收入和按攤銷成本計算的其他資產利息收入位列其后,分別創造營收1.61億美元、1.59億美元和4140萬美元。
占據總收入另一半的則是“費用與傭金收入”,該項收入三年來分別為1.57億美元、2.74億美元和3.54億美元。這些收入多半來自Nubank向客戶發行的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換費。此外,Nubank還從保費訂閱產品(NuRewards)、滯納金、手機充值費、保險經紀傭金中賺取收入。

Nubank總體收入結構,圖片來自招股書
支出方面,Nubank這幾年來主要將錢花在了客戶支持和運營上,此外行政費用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2020年的數據顯示,這兩項支出分別為1.24億美元和2.6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Nubank行政費用在今年上半年(截至9月30日)激增,達到4.04億美元,這或許和它在2020年下半年的密集收購有關。當時,它先后收購了數字經紀平臺Easynvest和軟件咨詢公司 Cognitect。當公司規模陡然增加,它也勢必要撥出更多的款項用于運營。

Nubank支出結構,圖片來自招股書
在Nubank的支出結構中,營銷費用并沒有占到太大比重。2020年,該項支出僅為1940萬美元,占其總支出的4.6%。這印證了韋雷斯的對外說辭,即“80%的新客戶都來自于引薦”。不過,今年上半年其營銷費用增加到4.51億元的事實也值得關注——這或許反映了Nubank正面臨增長上的困擾。
對手眾多、虧損依舊,Nubank還沒到放松警惕的時候
盤完了基本面,再來看看Nubank要面對的挑戰——雖然它前幾年間的成長速度極快,但橫亙在它前路上的的荊棘叢卻一點不少。
就像其他初創公司一樣,Nubank也長期被虧損問題困擾。2018年-2020年,其凈虧損額分別為2860萬美元、9250萬美元和1.715億美元,呈逐年增加趨勢;今年上半年(截至9月30日),Nubank虧損額達到9910萬美元,以此來看,它今年的總虧損額恐怕會比以往更高。
Nubank在財報中也承認,其收入來源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信用卡業務,而巴西政府和銀行正在討論的新政策、監管舉措很可能對這一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例如,巴西政府在今年7月2日就曾對消費者保護法進行修訂,新規定要求在發放信貸或分期付款銷售時向消費者提供具體信息,包括月利率、拖欠和滯納金利息等。Nubank認為,這套新規則很可能讓潛在消費者遠離自家產品,從而對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在Nubank所盤踞的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市場上,新一批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崛起。例如墨西哥市場,就有AIbo、Fondeadora、Vexi、Stori Card等新玩家出現,其中AIbo更是祭出了比Nubank門檻更低的下沉戰術,號稱“無信用記錄者也能享受金融服務”。
此外,先前被Nubank搶先一步的銀行們也在快馬加鞭地往前趕,意圖以自身龐大的資金和用戶規模實現超車。一個例子是,早在2019年,巴西五大行之一的伊塔烏銀行就推出了二維碼支付平臺Iti,功能接近于國內的支付寶,交易收費低至1%。其使用者也無需成為銀行客戶,門檻同樣較低。如果伊塔烏銀行愿意冒著顛覆自身現金牛的風險,長期承擔Iti高昂的運營費用,那它將有不小機會挑戰Nubank建立起的虛擬信用卡霸權。

伊塔烏銀行,圖片來自Yandex
比起伊塔烏銀行這類民營銀行,來自“國家隊”的挑戰或許更值得Nubank警惕。根據一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有超過1.1億巴西人正在使用巴西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o Brasil,巴西銀行為其代理行)推出的即時支付平臺Pix,其同樣屬于電子錢包類型。
巴西央行行長羅伯托·內托(Roberto Campos Neto)此前還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巴西央行正與谷歌、Mata等大型科技公司進入巴西支付市場進行談判。按照他的說法,Mata旗下WhatsApp“很快”就將在巴西實現點對點支付,只需要等待審核標準完成即可。毫無疑問,硅谷巨頭們的到來將使Nubank大本營的支付戰火更加旺盛。
前文已經提到,Nubank前期主要依賴用戶推薦的方式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但在競爭對手急劇增多,且產品優勢逐漸被抹平的當下,Nubank勢必需要在今后加大營銷成本來維持高速增長,這又會進一步惡化它本不樂觀的盈利能力;此外,它對于信用卡外支付手段(例如BNPL、電子錢包)的探索還處在初期,若不加大力度,仍有被對手彎道超車的風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