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英博物館首次古秘魯特展:致幻劑、人祭與魔法世界
從秘魯早期原住民到印加帝國的滅亡,今天開幕的大英博物館特展“古代秘魯:穿越時間的旅程”揭示了過去近4000年的秘魯文明史。特展重點講述安第斯山脈地區高原、河谷、盆地、荒漠等各類地形對文明的塑造,以及當地各個民族的農業、經濟、宗教和權力制度;通過秘魯納斯卡地畫、馬丘比丘等標志性景點的照片與視頻資料,介紹古代安第斯文明的藝術與建筑技藝水平。
納斯卡人和莫切人的藝術的驚人之處在于它結合了令人震撼的真實與奇妙,“古代秘魯文明隨著他們獨有的音樂鼓點而起起落落。一旦你適應了展廳中的陶土和那些保存完好的紡織品,你就會進入一個令人上癮的神秘世界中。”
今年是秘魯獨立200周年,11月11日,展覽“古代秘魯:穿越時間的旅程”在大英博物館開幕。這一展覽也是大英博物館史上首次舉辦大型的以“秘魯”為主題的特展,共展出約120件文物,包括陶器、貴金屬器、紡織品和祭祀器等,呈現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16世紀秘魯地區不同族群的歷史、信仰與文化成就。

微型金制美洲駝像,印加帝國,公元1500年

持盾和木棍戰士造型彩繪陶器,莫切文化,公元100-600
“秘魯”展就像一只正在反芻的美洲駝,起點是平靜開始,向你展示了一些陶罐。你可能會感到有點不知所措。但當你試圖了解秘魯長達2,000年的儀式、戰爭、人祭和致幻劑時,展覽平靜、穩定的節奏和酷炫的布置為你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這一展覽并非講述的是作為現代國家的秘魯,而是關于早在其存在之前的安第斯山脈文明的一場展覽。展覽追溯了這個地區從古代至1534年的文化——當時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Francisco Pizarro) 和一群西班牙征服者擊敗了印加帝國。公元前800年左右,從查文文化(Chavín culture)到納斯卡人(Nasca)和莫切人(Moche)的偉大藝術,再到印加人的興起,古代秘魯的人民形象都被清晰地呈現出來。一旦你適應了展廳中的陶土和那些保存完好的紡織品,你就會進入一個令人上癮的神秘世界中。

秘魯科塔瓦西次盆地景觀保護區照片
很多人都對古代秘魯失去了理智。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的沙漠平原上,有著長達2公里的巨型繪畫。這是納斯卡地畫,我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還是少兒時期。不幸的是,我的信息來源是馮·丹尼肯書寫的《眾神的戰車》,聲稱那是不明飛行物帶來的。 那么,納斯卡是否得到了外星人的幫助?顯然不可能。不過,納斯卡人的確使用了“迷幻劑”。
這場展覽的核心展示了納斯卡藝術,這證明這些巨大的圖案絕非隨機的宇宙之謎,而是視覺文化的巔峰。其中,最美麗的地理符號之一是描繪了一只具有代表羽毛的風格化蜂鳥形象:在無人機視頻前,那就是一塊擁有2000年歷史的紡織品,上面繡有蜂鳥的圖案。毫無疑問,納斯卡地畫是植根于人類的文化,而非外星人的行為。

納斯卡地畫
當納斯卡人繪制他們龐大的藝術時,羅馬帝國正在興衰。但美洲人和歐洲、亞洲、亦或是非洲人之間是沒有聯系的。我們在展廳里看到的文明是他們隨著自己獨有的音樂鼓點而起起落落的。這里有納斯卡人制作的陶器。(當然它們并非只是為了娛樂。)在一只彩繪花瓶上,納斯卡人描繪了一位戴著可怕面具和蛇形頭飾的薩滿。(或許是因為他們頭上真的有蛇?)薩滿手持煙斗,處在一群音樂家們的聚會中。在他的邊上是一株圣佩德羅仙人掌,是用來打開感知大門的。之后,他恍惚地進入某種狀態與動物進行精神交流。
納斯卡人來到沙漠的高處描繪著他們的動物圖騰。他們對自然也有著極好的眼光。鯨、猴子、蛇和貓科動物被他們以清晰、強烈的線條和色彩描繪著。而他們制作的花瓶則采用高大的玉米莖的形狀。正是這一相關的農作物幫助了安第斯山脈的人們延續了文明。
那么,“文明”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從技術上講,它只是一個擁有城市、農業和有組織有文化的社會。但我們用道德價值觀加載它。在殖民時期前的美洲文明是人類對于保持宇宙平衡有著至關重要的信念。活人祭祀的現實讓你在展廳里看到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手工藝品之一:一塊包裹著尸體的繡花布。那是納斯卡人在基督時期制造的。在繡花布上,繡滿了在歡快跳舞的人物,他們戴著野獸面具,每個人的頭發上都系著一個被砍下的頭。

早期納斯卡藝術,地幔上描繪的是人祭圖像。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
從公元100年到800年間,納斯卡人與秘魯北部蓬勃發展的莫切文化(Moche culture)共享了這些祭祀信仰。期間,勇士們參加了儀式化的戰斗。當然他們的后果并不好。莫切人的雕塑描繪的正是這些戰敗者,他們被捆綁著,等待著犧牲。而他們臉上的悲哀神情則供后人研究。

描繪神話人物蘭巴耶克的耳塞,公元900–1300年

描繪神話場景的儀式鼓,納斯卡文化,公元前200-600年
這個展覽將帶你走出自我,來到一個神靈、魔法和音樂的世界。其中,最令人驚嘆的展品是一個巨大的陶土鼓,來自納斯卡文明,上面涂有儀式戰爭和犧牲的圖像。咬牙切齒的神靈托著戰敗者的頭顱,而像猴子般的僵尸則被掛在樹上。這些頭顱被轉化為祖先的靈魂。它看上去就像是街頭藝術,是狂躁的杰作。

祭祀器皿,庫比斯尼克文化,公元前1200年

納斯卡陶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650年

木制的莫切雕像,公元100-800年
即使他們不攝入迷幻的仙人掌,這些古代人民也會經常咀嚼古柯葉。陶罐上的圖案顯示了專業古柯官員如何將酸橙與古柯混合,以此加強植物的藥效。而他們的官僚職位表明了這一文明中的社會是如此復雜。
安第斯山脈的最后的土著統治者是印加人。奔跑者們每隔一段時間就駐扎一個地方來傳遞信息和物品,以此建立起了道路網絡。展廳中,一個陶土人形表現的是他們發達的腿部肌肉,以此強調他們強大的跑動能力。事實證明,在前殖民美洲的故事中,印加人上臺晚了些。印加人起源于他們的首都庫斯科附近,從1400年代初期開始,他們征服了廣闊的地區,并擴展至現代的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以及秘魯。展覽展示了他們如何使用打結的繩子來記錄關鍵信息。陶瓷模型上則記錄了他們的農業革命:他們在海拔越來越高的安第斯山脈梯田上種植玉米。

描繪神話中貓科動物頭部的頭飾

繡有蜂鳥圖案的紡織品
印加人也有古柯。在一個繡花的印加包里仍然保留著數百年歷史的古柯葉碎片。此外,他們還有人祭的藝術。被選中的孩子們會被帶到高聳的山間避難所,而一些像洋娃娃一樣的小雕像會和他們一起被埋葬。展廳中,這些受害者墳墓里的洋娃娃大小的衣服正被展示著。
接下來,安第斯山脈里會發生什么? 一部關于印加傳奇城市馬丘比丘的電影詳細講述了建筑和浩瀚的城市工程。甚至那些征服者也承認,他們看到的城市可以與歐洲相媲美。 如果西班牙人從未到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印加帝國在技術上大步向前,邁向其他地區,走向一個現代世界。

秘魯帕拉卡斯國家保護區照片

銅制鑲嵌貝殼喪葬面具,莫切文化,公元100-800年
事實上,這個展覽淡化了印加人的部分,而是加強了早于他們的那些先民的展示。納斯卡和莫切人的藝術的驚人之處在于它結合了令人震撼的真實與奇妙。秘魯,無疑是一杯真實而有遠見的酸橙雞尾酒。
展覽將展至2022年2月20日。
(本文編譯自《衛報》,作者喬納森·瓊斯系藝術評論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