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北首座核電站紅沿河核電一期全面建成,國產化率逾75%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9月20日從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獲悉,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該工程國產化率逾75%。
資料顯示,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于2007年8月開工建設,規劃建設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單臺機組裝機容量達111.8萬千瓦。

相較于國內其它核電項目,紅沿河核電略顯特殊。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核電母公司)、中廣核集團、大連建設投資集團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資組建,負責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
紅沿河核電站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其中,紅沿河1號機組于2013年6月6日投產發電,后續機組以每年一臺的節奏陸續投入商業運行。紅沿河核電二期工程兩臺機組已于2015年開工建設,目前工程進展良好,計劃在2021年全面建成發電。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平均國產化率逾75%,且機組國產化率逐步提高。一些關鍵核電設備國產化在紅沿河核電項目得以實現。如紅沿河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是中國首臺自主設計、制造的百萬千瓦級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實現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歷史性突破。
此外,蒸汽發生器、汽輪發電機等關鍵核電設備均由國內廠家制造,并且部分設備由遼寧、大連企業生產,有力促進了遼寧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核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據統計,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在遼寧省的采購額達到34億元。
2015年,紅沿河核電站3臺發電機組有20項關鍵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占關鍵指標總數的四分之三。前述關鍵業績指標是衡量核電站安全性、可靠性、機組效率的重要指標,由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制定并公布,是全球核電領域衡量機組安全性的通行指標。
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是中國東北地區首個核電項目以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對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調整東北地區能源結構、促進低碳發展和中國核電裝備制造業及核電產業鏈發展、培養核電人才等諸多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和深遠意義。
作為“十一五”期間首個開工的核電項目,紅沿河核電一次核準四臺機組的規模曾創下了當時中國核電建設的紀錄。
根據紅沿河核電此前公布的信息,至2015年底,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將全部發電,成為繼秦山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基地之后,中國第三大規模的在運核電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包括吉林、蒙東、黑龍江、遼寧在內的東北地區電源結構分布、電力外送通道建設等問題備受爭議,棄風棄火棄核現象頻發。2015年,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7%,增速同比回落3.4個百分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