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學歷史教與學︱我們班上的歷史“學霸”
筆者所在的格致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素以理科見長,我所帶教的班級中不凡理科特色班,這些學生見多識廣、聰明活躍、思維敏捷,學習之余更是忙于各類學科競賽。對于歷史他們其實知道的也不少,還經(jīng)常能在課堂上與老師呼應互動,但遺憾的是隨著課業(yè)的加重,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歷史課成了他們的休養(yǎng)生息之地,有時還會悄悄刷上幾道競賽題。面對如此狀況,不由得使我產(chǎn)生一種危機感,反復思考著自己該如何守好這三尺講臺。于是我動了不少腦筋,進行了一些嘗試,實踐下來效果最好、反響最大的是充分利用班中的“學霸”資源,或是請他們開設講座,或是請他們來上歷史課,為他們搭建各種平臺,形成一種“我的課堂,學生做主”的氛圍,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效,下面擷取幾個片段與大家分享。
歷史“學霸”開設微講座
在我所帶的每一屆學生中,不乏有才之人,他們各有所長,也總有那么幾位歷史“學霸”。于是我就大膽創(chuàng)設機會,邀請這些“學霸君”走上講臺,一展風采。比如我曾經(jīng)在拓展課上邀請高三學生徐英棟為學弟學妹開設歷史微講座,由于請他上的不是基礎型課程,所以講課的主題相對自由寬泛,經(jīng)過一番商議,我們最終達成共識,即微講座的內(nèi)容盡量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這樣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聽起來更具有效性。經(jīng)過精心準備,他先后開設了諸如《小計汴京》、《唐刀》、《羅馬法》等小專題,獲得了聽課學生的一致好評。
舉例來說:提及北宋,我們老師腦海中顯示的往往是教材上大書特書的“杯酒釋兵權”、“文官體制”、“三冗兩積”,靈光一閃的《清明上河圖》也只不過是讓學生有個關于北宋經(jīng)濟繁榮的模糊概念。而徐同學上的《小計汴京》這堂課,則是跳出了課本,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帶領大家去認識北宋。他以首都汴京為核心,通過介紹當時的民間生活習俗,從衣、食、住、行等側面向大家全方位展現(xiàn)了北宋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風氣開放等特質,整堂課生動有趣,又不乏濃濃的學術味和實證性。徐同學講課非常投入,肢體語言也特別豐富,他從汴京城建筑布局的革新,到民眾的飲食、購物、游戲,以及社團組織等一一道來,他在講臺上談笑風生,我和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課堂中笑聲不斷,課后更是掌聲雷動。
之后,大家一直對他的講座內(nèi)容念念不忘,記得沙越同學曾在她的聽后感中這樣寫道:“高三徐英棟學長為我們上了一節(jié)與眾不同的歷史課,在他的引導下,我們脫離課本,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認識歷史,認識北宋……聽著學長侃侃而談,順理成章地將生活中的小事與書上的大道理以及抽象的歷史規(guī)律聯(lián)系在一起,我感覺歷史變得更為親近,而這深入淺出的講解也帶給了我學習歷史的新思路——由下而上,從細節(jié)中品讀歷史?!睅滋谜n過后,徐同學的人氣大增,用他的話來說是“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而他自己對于歷史學習的勁頭也就更足了。高中畢業(yè)之后,他最終選擇了美國的College of the Holycross主修歷史,成為這所學校中唯一的非白人學生。
如今,他每年寒暑假回到上海,總要回母校來看看,我也就尋找機會讓他再上講臺,把他在海外學到的新知與學弟學妹進行交流與分享。


“競賽達人”開講歷史復習課
胡軼飛同學則是高二理科班的一員,他是一位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各科成績都很均衡。課余除了參加化學、生物奧賽之外,還多次在上海市語文征文比賽、文博征文比賽中獲得大獎。并且他在班中的人緣也不錯,在同學中有較高威信。因此在歷史學業(yè)考復習期間,我就設想請他來做小老師,帶領班級同學一起投入復習工作,他非常爽快就接受了任務。于是我們就開始協(xié)商講課的主題,結合當時的復習進度以及他自己的興趣點,最后確定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這一專題復習內(nèi)容。
明確任務之后,他便積極投入備課工作,主要是利用雙休日來展開,他不僅寫好了講稿,還精心制作了課件。然后我們兩人圍繞著初稿再次進行了交流溝通,結合相關考試要求,他又稍作修改和調整,前后花費一周時間,然后便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講臺。在課堂上,胡同學教態(tài)自然,表述流暢,氣氛很是活躍,圍繞著一些難點問題他作了重點梳理和歸納,例如: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比較,歷代政府解決地方割據(jù)勢力的對策與措施,宰相與內(nèi)閣、軍機處的比較,歷代選官制度的演變與發(fā)展趨勢等等。其間他還多次提問下面的同學,了解大家對于核心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歷史學習比較薄弱的同學他就及時加以提醒和督促。前后兩堂復習課上得非常成功,只見他在臺上侃侃而談,臺下的小伙伴們聽得全神貫注,眼神中流露出的全是崇拜和仰慕之情。都說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在他的引領下,班級中形成了歷史學習共同體,課余時間他也不遺余力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這個班級在2015年上海市歷史學業(yè)考中取得了100%的AB率,其中A率超過80%,我想說這份成績的取得,胡同學絕對功不可沒。


“小收藏家”舉辦藏品展覽會
同樣是理科班的朱棟民同學,則有著與眾不同之處,他不僅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更是在學習之余愛好個人收藏,他的藏品從各國錢幣,到各界運動會、歷次展覽會的紀念章,再到多國郵票、明信片等等,可謂應有盡有。
在與朱同學的交流中,我得知他從小就喜歡收藏,這一愛好源自父母對他的引導,朱棟民表示,“從小,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跟著父母購買當?shù)氐南嚓P紀念品作為收藏,或郵票或紀念幣。當然,除此之外,有些收藏品是父母出差時帶給我的,或是國外親戚朋友寄來的?!彪S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不再滿足于“到此一游”式的收藏方式,而是希望對藏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自己所收藏的金銀幣、郵票等,更關注其背后的歷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他參加了學校歷史老師組建的“文博社”,他表示“我希望通過聆聽一些專家講座,參觀專業(yè)博物館,了解各個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豐富歷史,開闊自己的眼界。也希望能有機會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做交流,不斷提升自己的收藏品味?!痹谖牟┥缙陂g,通過各類活動,尤其是學校出面邀請上海博物館的專家、學者來為社員舉辦專題講座,使他有機會更為專業(yè)、更深入地了解歷史,懂得收藏的意義。他也自然成為了文博社的核心成員,并為社團精心設計了古樸典雅的社徽:

通過以上種種有效嘗試,我收獲了許多驚喜,真可謂是“給我一個平臺,還你無限精彩”,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只要我們老師愿意開發(fā)。從某種程度上說無論是邀請“學霸”上課還是辦展,對于學生而言都比老師更具吸引力,一來他們有種新奇感,二來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毫無障礙。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科素養(yǎng),更需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還要樂于為他們搭建展示風采的舞臺。有時候與其老師一個人講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盡,不妨嘗試把課堂交給學生,讓特長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潛能發(fā)揮到極致,這樣解放的不僅是教師,更是學生。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相關研究顯示:對于學生而言,在課堂上進行“聽講、閱讀、演示”是比較低層次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到“討論和動手實踐”是較高層次的學習能力,而“教別人”則是一種最高級的學習能力,學生一旦會教別人了,那么他自己必然對這部分內(nèi)容會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他就成了這方面的專家,下面這座“學習金字塔”則是一種最直觀的反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