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售美食需持證,“自制食物”也有安全隱患
本月起,隨著《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的正式執行,這些網上銷售的自制美食受到嚴格監管。自制蛋糕、手工曲奇、食用酵素……這些號稱健康無添加的自制美食近年來在朋友圈走俏,然而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隱患卻容易被忽視。莫說是網購的“自制美食”,即便真是自己動手,也未必安全。
隨著酵素概念的流行,一種自制酵素的配方在朋友圈里火了一段時間,打著親手DIY,純天然無添加的旗號,白領們自己買來不同種類的蔬果洗凈切成塊,混合一定比例的糖和水,在水中密封發酵,存放約2-3月后,就做成了據稱能養生、減肥、排毒、美容養顏的酵素。甚至一些速成的酵素桶,號稱只需發酵5-7天便能做成酵素。然而營養專家指出,家庭自制酵素工藝流程難以控制,易生成雜菌毒物,若衛生沒有管控好,飲用便會有危害健康的隱憂。

在全國健康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一級公共營養師、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副長歐陽英看來,優良的酵素必須具備五種條件,首先植物原材料要純凈,無污染,很多人在市場上隨便采購食材做酵素,原本食物中的農藥殘留也將影響到酵素的品質,因此有機的食材是上選,其次是無公害、無污染。
其二,植物原材料種類要多,原材料越多越好,三五種太少,最好是三五十種,但有功效配伍的設計必然更好,并不是隨便將材料組合在一起便可以草草了事的。尚秀婷也表示,類似中草藥用藥一樣,酵素發酵的原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蔬果的品種比較重要,還有配伍。
其三,酵素的發酵過程中有益菌種要多樣化,如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菌種種類越多越好,菌種的品質要嚴格把控。發酵時間也至少要超過1年,功效才會顯著,若超過500天便能繁殖出最優最多的有益菌。
最重要的是,制作過程要零污染,操作者的雙手、衣服、帽子、口罩都要確保潔凈,容器、工具均要經過消毒滅菌,發酵的工廠環境也要確保零污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