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熱衷花幾十元淘大牌小樣,是勤儉還是愛面子?
熱衷花幾十元淘大牌小樣 是勤儉還是愛面子? 原創 精致窮的 四象工作室

每年的雙十一,都是一場直視內心欲望的狂歡。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在令人心動的折扣面前,都有了交出錢包的理由。
當大部分女性還在為買一瓶四位數的貴婦護膚品而糾結的時候,另一部分人已經另辟蹊徑,花十分之一的價錢淘試用裝小樣,甚至有的商家靠在網上賣小樣賺錢開起了實體店鋪。
用不起大牌正裝,也不甘心買廉價貨,寧愿花能力范圍內的價格去體驗大牌帶來的高級感,這種“窮也要窮得精致”的心態,捧火了新興的“小樣市場”。
到底是誰在購買小樣?幾毫升的包裝背后,是怎樣一個渴望體面,卻又壓力重重的龐大群體?
文| Sunny Paella 圖| 四象設計部
1
誰是“小樣一族”?
常買化妝品給自己或者送人的朋友都知道,商家經常會贈送一些小容量的試用裝給顧客,便于體驗新產品并增加回頭率。這本是一種促銷手段,但這僅僅幾毫升的試用裝,卻給了消費市場新的商機。
想象一下,一瓶貴婦品牌海藍之謎的面霜100ml官方售價4250元,30ml售價1580元,15ml正裝售價也要830元。而猜猜它的7ml試用裝在網上賣多少錢?只需要150元左右。
它的容量是15ml的一半,價格卻僅為不到1/5。買兩瓶小樣,可比正裝值太多了。
許多人的生活都充滿物欲和現實的矛盾:向往消費升級,體面精致,卻無力承擔不菲的價格。
大牌買不起,而買化妝品小樣就一下子兼顧了“體面”和“性價比”,一夜坐上了消費升級的快車道。
我們從百度指數上看到,關注“化妝品小樣”的群體以女性為主,她們生活在北上廣深等一線、新一線城市,年齡集中在20-30歲的年輕人。

這是一群攀援上升卻壓力重重的年輕人,Ta們就像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鑒》里向往精致,眼饞名牌的小白領,也像《三十而已》里,從小鎮來滬工作的銷售員,每月賺個一萬多,卻要租個陽臺房感受都市之風的吹拂。
盡管收入普通,卻對生活品質有高追求,通過購買大牌的方式,獲得別人眼中的精致生活,獲得廣告上所說的自信和優雅。Ta們審美不俗,不喜歡低端廉價的劣質產品;Ta們渴望尊重,想和同事們氣定神閑地談論各種品牌。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金錢支撐。沒有放肆消費的資本時,不理智的年輕人會選擇借貸超前消費,而理智的年輕人則利用“智慧”尋找省錢的機會。
2
誰在提供小樣?
由于大部分人購買小樣的原因是不愿承擔正裝的高昂價格,市面上經常看到販售的小樣產品也幾乎集中在一線大牌。
從微博上被提及的頻次來看,小樣產品主要還是以頭部美妝護膚品牌為主,包括阿道夫、阿瑪尼、蘭蔻、雅詩蘭黛、歐萊雅等,小樣的類型包括眼霜、爽膚水、潤膚乳甚至套裝。小樣雖小,但“五臟俱全”。

這么價廉物美的產品,從哪里來?根據知乎相關提問的回答關鍵詞頻統計,線下專柜以及各種試用、會員活動仍是網友們最信任的方式之一。

除了購物后或憑積分在專柜領取小樣,商場里也出現了精美的新型售賣機,顧客掃碼注冊會員就能免費領取小樣,這種看似白給的行為,其實也是商家營銷的策略。只需要幾毫升產品成本,就能換來新的會員。

此外,第三方商家也打起了小樣的主意,互聯網給小樣經濟打開了海量通道,在某寶某東和V商等平臺,都能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購入小樣貨品。
電商起家的小樣店鋪掙得盆滿缽滿,甚至把店開到了一線城市的熱門商圈。

Harmay話梅三里屯店
說到底,小樣產品如此吃香,還是跟它超高的性價比有關。
3
買小樣到底有多值?
我們都知道小樣產品比正裝便宜不少,但換算成統一單位到底有多便宜?它真的值得我們去花時間做功課,甚至排隊去搶嗎?
四象將電商上較為流行的幾款護膚產品的官方價格與某寶熱銷的小樣價格進行了詳細到毫升的價格對比,發現二者確實有著相當大的鴻溝。

在我們調查的5款產品中,小樣價格最低只有正牌商品的兩三成。消費者只需花費少則幾十,多則一百的開銷,體驗到各大品牌的產品。
對年輕消費者來說,“剁手”買正規大牌產品,得痛下決心,而買小樣這種低成本的高級感,卻能給人帶來薅羊毛一般的快樂,
正裝的價錢可以買上好幾種小樣來試用一段時間,哪個用著不稱心,再換一種也不心疼。反之,如果買了大容量的正裝卻發現不適合自己,只能含淚倒掉鈔票。
如今的護膚美妝市場中,令人眼花繚亂的品牌和各種賣點功能讓年輕人很難第一時間做出選擇。比起品牌忠誠度,他們更在乎是否適合自己,在乎性價比是否最高。小樣不僅迎合了“精致窮”的人群,更為追求“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的年輕人提供了低成本試用的渠道。
4
買小樣踩的那些“坑”
盡管小樣產品是一種經濟又精致的選擇,但比起正牌產品,還是存在不少的隱患。畢竟在考驗人性的互聯網上,男的可以裝成女的,真的也可以變成假的。
專柜和商場領取的小樣多少算有些質量保證,但第三方賣家和網絡上的店鋪售賣的小樣,基本都屬于貨源來路不明、缺乏防偽鑒別渠道,也沒有官方售后服務的“三無”產品。

甚至有商家自己操作把小樣分裝售賣,這種無資質的加工過程中,有多少細菌灰塵進入了產品自不用說,換個包裝后會往里面摻什么東西,更是真假難辨了。

買大牌,本來是為了兼顧“面子”和“里子”,如果“里子”有問題,那就得不償失了。
在百度搜索“化妝品小樣隱患”關鍵詞中,消費者主要擔心的風險也在于產品安全:是否為正品,貨源是否正規渠道,質量是否有保證......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雖然小樣幫消費者省了錢,在面子上“消費升級”,但他們同樣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排隊領取,去做功課,去學會辨別,甚至要承擔買到假貨的風險。
比起從正規渠道買正裝用得踏實安心,通過第三方買小樣的人們則會經常陷入“會不會買到假貨”的擔憂中,這種體驗實際上是一種“消費降級”。
在過去的許多年,商家和資本瞄準了日漸壯大的新中產:中國零售業規模已經位居全球第二。202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約4.4萬元人民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計,到2024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至少將達到5.6億人。
然而,生活中真實的人們,不知道哪一天會因為市場不景氣而失去工作,不知道下個月房租會不會漲價,不知道體檢亮紅燈的身體會不會不堪重負,一場大病花光所有積蓄……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所有的不確定,他們又哪里敢放縱消費呢?
這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紀實作家阿莉莎·夸特《夾縫生存》描寫了當今美國中產階層捉襟見肘的生活狀況,年輕人努力地打工賺錢,但一個小小的變化就會被迫階層滑落。
小樣市場假貨泛濫、缺乏監管,對它的消費者們來說僅僅是冰山一角的表面問題,而真正困擾他們的,是需要怎樣開源節流和勤儉持家,才能做上一個體面的普通人?


原標題:《熱衷花幾十元淘大牌小樣 是勤儉還是愛面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