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洋漁業大戶......竟然不是印度?
印度洋對于我們來說,熟悉又陌生。它在距離上親近,但是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出鏡率相比太平洋和大西洋都小很多。
望文生義的話,印度洋,似乎是印度的海洋。但其實印度洋沿線國家眾多,其中不只有我們熟知的旅游勝地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同樣也有我們第一反應屬于亞太地區的緬甸、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非洲東海岸和阿拉伯半島南岸各國同樣也是印度洋沿岸國家。印度雖說是這片廣袤海洋中,唯一擁有東西印度洋海岸線的主要國家,但印度洋還遠遠談不上是印度的海洋。

印度洋被印度分為東西兩個部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鑄就了它作為沿岸各國最重要漁場的地位。我們今天關注的是印度洋盛產的水產品中最家喻戶曉的一種魚——

自由自在的樣子

不太自由自在的樣子

我們多數時候見到的樣子
對不起,上圖暴露了——金槍魚(Tuna)
根據IOTC (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的數據,從1950年開始,印度洋海域就有捕撈金槍魚的記錄。

你看這70年過去了,印度從未登上過榜首...
到最近記錄的2018年為止,金槍魚捕撈量前十的國家和地區中,除了一部分印度洋沿岸國家如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必須得占個位置以外,還混進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像西班牙、日本、中國臺灣等。
這些看起來是在遠方的新興漁業公司很多都是通過購買可轉讓的捕撈配額(ITQs)來獲取捕撈權。
印度洋這么大,捕撈的位置自然很關鍵:東邪西毒,兩方爭霸,雖然一線相隔,東西印度洋的金槍魚產量卻很不同。近幾十年來西印度洋的捕撈量逐漸攀升,有幾次都超過了印度洋金槍魚總捕撈量的70%。

當然了,在這里所說的金槍魚并非只有一種,而是混了各金槍魚科的物種。

同時隨著捕撈強度的增大,金槍魚漁業中兼捕到的其他物種也有不少,2018年全年捕撈量213.5萬噸,其中兼捕的約1/4。

這一兼捕的現象似乎難以避免,各類捕撈方式中都有出現,且刺網兼捕的總量最多。但這更多是刺網的總捕撈量更大所導致的,實際上延繩釣和刺網中兼捕率不相上下,分別為37.09%和36.64%。

也正是由于金槍魚大型食肉物種的特性,這些兼捕的物種都是馬鮫、鯊魚、旗魚等頂層捕食者。他們的缺位通常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小的沖擊。
所以說,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漁具和捕撈方式,在捕撈金槍魚的同時,也減少對其他物種的兼捕,讓我們源源不斷有魚吃。只是,金槍魚雖好,朋友們可不要貪多喲~
資料來源: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partnership/
轉載聲明:本文由智漁原創,圖表均由原作者制作,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獲得授權。
編輯:楊家琪、張景淇、李東妮、羅一鳴
排版:汪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