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南風(fēng)物|園林中的圖像:鳳凰篇
信步于園庭,不難發(fā)現(xiàn)深嵌于園林建筑中的各類裝飾紋樣,古人建園造景,素來喜用雕花、祥云、龍鳳等圖樣,用獨(dú)特的雕飾語言來意蘊(yùn)祥瑞文化。鳳凰于飛,棲居在亭臺樓閣之上,化神于雕欄玉砌之間,不同于自然意象,鳳凰作為古老的民族圖騰之一,其千變的形態(tài)和象征的美好寓意,盡在古典園林的靜謐中留存。
鳳與龍為中華兩大圖騰,“四靈”之一,是中華原始先民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神性動物,成為中華精神之鳥。
鳳凰是先民鳥圖騰和太陽崇拜的融合與神化,經(jīng)過道德升華積淀而成。我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出土于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的白色陶罐上,距今7800年。
鳥是天地間的信使,人類與神靈溝通的媒介。鳳凰飛天,也是光明、太陽的隱喻,這樣的神鳥崇拜最早流傳于東方,故有東方神鳥、長生鳥之稱。原始先民心目中的鳥每天馱著太陽東升和西落,《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鳥。”

鳥紋(廟底溝·網(wǎng)絡(luò))
鳳凰圖案在園林中的寓意通常是一種吉祥符號,象征著陰陽調(diào)和、和合祥瑞。中國吉祥符號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圖形是象征宇宙生成觀的太極陰陽圖,易學(xué)專家杭辛齋說,“陰陽魚”本來叫“陰陽儀”,是由兩只鳳鳥對稱分布大圓圈紋演變而來的“陰陽兩儀”。《尚書·益稷》有:“《蕭韶》九成,鳳皇來儀。”鳳凰成雙成對地來,儀表非凡,是吉祥來臨的征兆。湖南高廟文化遺址中的鳳凰圖案,就是兩只飛翔的神鳥,說明鳳鳥成雙成對觀念非常古老。

鳳皇來儀(山花)
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經(jīng)》,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墻上浮雕龍鳳呈祥。

龍鳳呈祥(交泰殿)
鳳凰有雌雄,雄曰鳳,雌曰凰。1911年三國東吳譚紹的吉水東吳墓中出土了雌雄一對青銅朱雀。漢代古琴曲有《鳳求凰》,傳說是漢朝司馬相如為求得卓文君而作的曲子。時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聽音樂。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愛情園耦園的“平泉小隱”門樓東西兩側(cè)兜肚,東側(cè)之鳳展開了美麗的翅膀,西側(cè)之凰亭亭玉立,高貴而美麗,呈“鳳求凰”態(tài)勢,詮釋了愛情主題。

鳳求凰兜肚(耦園)
民間將夫妻和美、求得佳偶稱“乘鸞跨鳳”,而網(wǎng)師園小姐樓上的鳳頭鴟吻,則象征了對女兒們美好婚姻的期盼和祝福。

鳳頭脊(網(wǎng)師園小姐樓)

乘鸞跨鳳(陳御史花園)
鳳凰,還象征人類社會之“和”。身負(fù)五種像字紋:首紋為德,翼紋為禮,背紋為義,胸紋為仁,腹紋為信。“鳳德”,成為圣德之人的化身。楚狂接輿稱呼孔子為鳳,屈原以鳳自喻,三國龐士元、晉陸云都有“鳳雛”之稱。
唐代的鳳凰集丹鳳、朱雀、青鸞、白鳳等鳳鳥家族與百鳥華彩于一身,終成鳥中之王。唐李嶠《鳳》“有鳥居丹穴,其名曰鳳凰。九苞應(yīng)靈瑞,五色成文章。”唐長安美稱“鳳凰城”,“寒辭楊柳陌,春滿鳳凰城”。唐武則天自比于鳳,鳳凰合體,且整體被“雌”化,成為封建皇朝最高貴女性的代表。
深受大唐文化影響、按大唐長安模樣而建的日本平安京(今日本京都)的金閣寺和慈照寺(銀閣寺),屋脊上至今還兀立著鳳凰。

金閣上的鳳凰(日本金閣寺)
唐代牡丹備受推崇,成百花之王,故“鳳穿牡丹”的藝術(shù)形象廣泛地運(yùn)用到園林建筑中。園林月梁、鋪地、木雕、屋脊堆塑、花窗,處處可以見到鳳棲牡丹的優(yōu)美身姿。頤和園樂壽堂前銅鳳兀立,腳下牡丹。春在樓大廳刻有86對鳳凰,諧音“百樂”,因稱鳳凰廳,也有在屋脊中央塑一鳳凰,象征祥瑞高翔。

鳳棲牡丹(頤和園)

鳳戲牡丹(蘇州春在樓)

雙鳳嬉牡丹飛罩(暢園)
單只鳳凰呈各種姿態(tài),為丹鳳呈祥;一說丹鳳為丹山之鳳,丹山,產(chǎn)丹砂之山,或謂赤山。《宜都記》:“尋西北陸行四十里,有丹山,山間時有赤氣,籠蓋林嶺,如丹色,因以名山。”

口銜牡丹花枝的鳳鳥(天平山莊)

鳳戲牡丹脊飾(留園)

丹鳳呈祥(耦園)
在《詩經(jīng)》中鳳凰常與梧桐相聯(lián)系,《詩經(jīng)·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園林建筑中“鳳鳴朝陽”的吉祥圖案中,鳳凰往往都站在梧桐樹下對著朝陽引吭長鳴。首翼赤色的鳳立于梧桐樹旁,對著初升的太陽鳴叫,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雄鳴即即,雌鳴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鳳鳴朝陽”,寓天下太平,高才遇良機(jī),福星高照,將要飛黃騰達(dá),也象征著追求光明與幸福。陸游《寄鄧志宏》也有“自慚不是梧桐樹,安得朝陽鳴鳳來”詩句。這成為后世園林中的鳳池館、碧梧棲鳳、梧桐院等景點(diǎn)的文化淵源。

鳳鳴朝陽(獅子林)

丹鳳朝陽(拙政園)
蘇州怡園的“碧梧棲鳳”,取自白居易“棲鳳安于梧,潛魚樂于藻”,正是這種意境的物化。此地環(huán)境清幽,榭北小院中植有梧桐樹、鳳尾竹,交相掩映。古人認(rèn)為梧桐可引來鳳凰,且有“飛黃騰達(dá)”的寓意。
《莊子.秋水篇》中有一則寓言“惠子相梁”,說有一種鸞鳳一類的剜雛鳥,只棲息在梧桐樹上,只飲甘美如甜酒一樣的泉水,只吃竹子結(jié)的果實(shí)。這只高潔清白的剜雛,正是莊子自喻。

鳳、牡丹、竹(可園)
園林,是為營造“天人合一”、“宛自天開”的人文景境,古代造園之人對鳳凰形象的勾勒,是入世、光明和太陽,現(xiàn)如今人們抬眼望向立于飛檐的鳳鳥,確是已然心領(lǐng)神會。
原作者:曹林娣
注意!!!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jī)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jī)構(gòu)觀點(diǎn),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diǎn)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