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永遠也不會毫無線索”——犯罪現場專家講述的故事
很多人都沉迷過大偵探的故事。大偵探破案的故事經久不衰,部分是因為懸念與犯罪的黑色魔力,部分是因為故事主角的個人魅力。他們目光敏銳,機智過人,博聞強記,身手敏捷,集各種最令人羨慕的特質于一身。大偵探故事中那些受害人,他們無辜被搶被殺當然是不幸的;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極少數的幸運兒,因為他們的不幸遭遇得到了大偵探的垂青,正義才能伸張,沉冤才能雪洗,一眾當事人才能解開心結,把一段輾轉難言的過去變成有了合理結局的一章。讀者心滿意足之余,如果多想一想,就不免產生如下的疑問:如果大偵探是真實故事,那些遇不上大偵探的案件,是否將永遠作為懸案封存,在文件架的最高層靜靜地蒙著灰塵和蛛網?或又是剛愎自用、充滿偏見的警察法官,捉住第一個嫌疑人便宣判定罪,令一重冤情被另一重冤情覆在下面?人世間犯罪常有,而大偵探不常有。在沒有大偵探的情況下,刑偵破案系統也能正常運轉、維護正義,這是現代刑偵學的存在的意義。
《蛛絲馬跡——犯罪現場專家講述的故事》初讀的感覺像是許多人工作上的碎片軼事。不要說與大偵探福爾摩斯、波洛那樣有起承轉合的驚心動魄完全不同,與《犯罪現場調查》(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那樣的電視劇也完全不同。這本書的作者采訪了許多刑偵技術專家,整理了他們的工作敘述、他們的工作生涯中的寶貴經驗和印象深刻的案例。每一個案例都是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事件。事件本身的離奇和戲劇化在平淡瑣碎的敘述中呈現出來,比特意鋪陳安排過的戲劇更為攝人。經驗有長有短,案例有小有大,但皆是多年工作的累積,以其真實性敲打人們的神經。
這本書的組織方式有點像是雜志上的讀者來信?;谀骋粋€論題,讀者在豆腐塊大的文字里熱心地發表意見。信息零散,但零散的信息恰好能反映事物的多面復雜性,尤其適合犯罪現場調查這樣千頭萬緒的工作。文藝作品為了表現力,往往只揪住兩三條線索作文章。在真實的犯罪調查工作中,如何從滿地的碎片中找出有效的線索,是鑒證專家的工作。這本書讓讀者很好地體驗了鑒證工作的煩難和趣味,不用說,還有刑事犯罪現場的可怖和觸目驚心。
“你永遠也不會毫無線索”
在《血字的研究》中,福爾摩斯通過鞋印、煙灰、血跡一下就推斷出殺人者的大致相貌和習慣。福爾摩斯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所以在小說場景中必須有許多“湊巧”的線索留給他來發現。刑偵分析人員沒有這樣的方便,必須在現場一點點地過濾和搜集信息。每個新手刑偵分析人員在第一次到現場之前都非常激動,然后會被現場的混亂和可怕震撼神經,再學著從一片混亂中一點點理出頭緒,最終成長為合格的鑒定分析人員。經驗豐富的專家告訴讀者,找到線索沒有秘訣,全靠毫無遺漏的搜尋、仔細的整理。在《犯罪現場調查》中,發生過打斗的犯罪現場會狼藉一片。在現實中,一個現場在罪案發生之前本來就是狼藉一片,但是在發生過打斗的地方,那些垃圾被弄得更加亂了。鑒定專家要給每一寸地方拍照,要尋找指紋,尋找血跡,追蹤鞋印,研究案情和寫報告時還要反復觀看。福爾摩斯耐心地向華生講解從花園的腳印可以推斷穿方頭靴子的人個高腿長,他一步邁過了水洼;而穿皮鞋的人則是踉踉蹌蹌地從水洼邊上繞過去的。一個經驗豐富的刑偵專家置身現場的時候,僅憑鞋印已經能迅速大致判斷出曾有幾個人出入過,以及他們的時間-空間出場順序。福爾摩斯通過血字的高度判斷兇手的身高;現代鑒證手段可以迅速從血跡中提取出DNA并與幾個涉事人甚至警察的資料庫進行比對。福爾摩斯揀起一小塊雪茄煙灰并說出了煙葉的產地;現代鑒證手段可以從煙灰反推至雪茄煙的商品名稱甚至生產批次、銷售地點,迅速限定嫌疑人的行動范圍。福爾摩斯小說從來沒提到過大偵探要如何搜集證據,或者有跑腿的警察替他做了,或者剛好擺在眼前。現實生活中,鑒證專家要花很多時間和力氣在簡單勞動的苦活兒上——挖掘地下的骸骨,掘出的每桶泥土都要用篩子篩兩遍,篩出來的東西都要排列好拍照。鑒證訓練都是從這些簡單重復的辛苦勞動開始的。通過基本的物品分類、整理、推斷,便可還原什么是真相,或者什么不是真相。福爾摩斯只有一個,波洛也只有一個,僅存在于小說中。鑒證專家則成百上千,源源不絕,憑他們的專業知識的力量維持著社會的公義。
科學是正義的陪審團
大偵探的魅力之一是他們的全知全能。在《H莊園的一次午餐》中,護士對波洛說玫瑰的刺兒扎了她的手腕??墒遣逯滥欠N玫瑰沒有刺,所以護士說了謊。衣著華麗、舉止文雅的小個子波洛不僅懂得毒藥、古董、上流社會的秘辛,還懂園藝?,F實生活中的鑒證專家沒有這么戲劇化。他們各有各的專門領域,離開了自己的專門領域就幾乎一竅不通。但是他們的力量組合起來,可以輕易戳穿所有的謊言,摧枯拉朽。入室盜竊犯若是穿過了草地,沾在他褲管和鞋子上的草葉草籽就能清楚地標示他的行蹤?!皫缀鯖]有人能夠在植物證據方面撒謊而不被揭穿?!睍幸靡晃凰痉ㄖ参飳W家的話這樣說。森林中有一具尸體,從尸體上沾的花粉和樹葉就可能判斷出這具尸體是從哪條路進入森林的。附著在尸體上的昆蟲和蟲卵,更是時間地點季節的活標簽。
在鑒證專家的幫助下,骨骸可以開口說話,講出它們主人的姓名和死法。一組警察花了很大工夫挖出兩具埋在地下室土層下十幾年的尸骨,司法人類學家看過骨頭以后說:“這是一位年輕的女性。”進行挖掘工作的警察看看尸骨上殘存的胸罩和內褲,覺得司法人類學家說的是廢話。然而有些案件骸骨甚至是損毀的骸骨是唯一證據(這樣的案件不在少數),司法人類學家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在一起強奸殺人案中,警察用盡方法也沒能找到被害人的尸體,但是一個火坑頂層的新鮮灰燼引起了偵探的注意。他們從中找到了一些細小的骨骸,包括一顆似乎屬于人類的牙齒。司法人類學家確認了這顆牙齒屬于人類,而且它曾經補過。補牙用的材料是一種很特別的填充劑,是牙醫在一次展覽上得到的免費樣品,與被害人的牙齒完全相符。憑著司法人類學家和牙齒專家的知識,被害人的尸體從灰燼中顯形,兇手被判了罪。
在美國聯邦土地上盜掘文物并販賣屬于重罪。要證實文物來自聯邦土地而非私人土地,就需要地質考古學專家的幫助。通過分析沉積在文物縫隙中的泥土,地質考古學司法證據專家可以精確地判斷該文物的出土地點是不是文物販子聲稱的地點。這種分析可以精確到分子層面,不僅辨析泥土的化學成分,還能分辨各種成分在長期地質作用下的相互作用。新土陳土,何處出土,在現代鑒定手段的魔鏡中一目了然。
大偵探波洛認得玫瑰花的品種,但永遠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認得充滿浮尸內部的硅藻,辨認出強奸現場房間地板上的樹皮碎屑、汽車的油漆碎屑、打磨切削金屬產生的不同形狀的金屬碎屑。還原現場,繪出真相,需要許多領域的專業知識的匯集。其實我們看似平淡普通的日常生活也是在一個小小屋檐下匯集起來的工業產品和自然的產物,每樣東西背后都有復雜但是可辨析的來龍去脈。只是觀察推想一樣小東西如何從原料到成品跨過千山萬水最后來到自己家里,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刑事鑒定分析學家的秘密生活
據說過去劊子手的職業病是愛打量人的脖子,判斷從哪里下刀最合適,因此特別的招人討厭(劊子手會有很多朋友嗎?)。刑事分析鑒證人員的職業病比劊子手隱秘而且復雜得多,好在影響的主要是他們自己。一個鑒證學家說自己在家掃地時會情不自禁地開始分析掃在一起的灰塵、雜物、種子、草葉分別來自何處。另一個鑒證分析人員有個十幾歲的女兒,每次女兒出門跟小男友約會,他都讓女兒穿一件特別容易掉毛的聚丙烯酸纖維的衣服。兩個年輕人回來以后,如果小男友的衣服上有太多的聚丙烯酸纖維,就會給他們來一次嚴肅的談話。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明察秋毫,沒有什么能瞞過他們的眼。只是日常生活不是法庭,真相不一定重要。有時候沒有真相反倒是生活得以平順進行下去的前提條件。
一個專門研究織物的鑒證專家訴說了他買衣服的遭遇。他去買衣服的時候總會非常詳細地打聽這種織物的成分、紗線密度、編織方法、產地和銷售情況,直到被問倒的店員驚奇地反問他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鑒證專家有他們最喜歡的紡織品,那就是燈芯絨。燈芯絨的短刷狀表面簡直就是微量物品收集和釋放器。如果犯罪嫌疑人穿了燈芯絨的衣物出現在犯罪現場,那么他幾乎等于已經落入物證編織成的法網。
從事刑事鑒定分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怎樣的怪物?書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一個指紋鑒定專家。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像所有的新爸爸一樣收到了醫院給新生兒印的腳印卡片。他馬上開始仔細研究皮膚紋路,并且表示對這個腳印的質量非常不滿,因為細節都缺失了,堅持要求重取一個。
無所不在的DNA
觀眾看《犯罪現場調查》得到的印象是嫌疑人的DNA一旦被警察獲取,他們的身份下一秒就可被查知,就像圖章一樣清晰明顯。真正的DNA鑒證學家只好反復告訴讀者:DNA信息從來不像在電視中那樣立等可取、一清二楚(樣品需要分類、編號、提取、擴增,一個標準流程需要幾天工夫),但是DNA的來源遠比電視劇里表現得要豐富?;跓o法理解的原因,入室盜竊者總是很饞嘴,他們會在別人家里毫不客氣地吃吃喝喝,還不管收拾垃圾。這種壞習慣把他們的DNA留在易拉罐、吸管、煙頭上,給警察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搶劫銀行的人戴滑雪頭罩掩蓋他們的面目,卻不知道滑雪頭罩的口鼻處易沾上唾液,是巨大的DNA來源。曾有一個劫匪搶銀行的時候因為職員裝錢的動作慢了些,對她大喊大叫,唾沫橫飛。警察來到以后,聰明的女職員向警察指出了柜臺上濺了劫匪唾沫的地方,警察馬上用棉棒提取了樣品。后來他真的被抓住了。
鑒證專家甚至用DNA來開職業玩笑。一個分析員在家打死了一只蚊子,于是他把蚊子帶到實驗室,想找出蚊子叮咬過家里的哪些人。不負所望,同事的鑒定結果顯示他是蚊子的唯一受害人。
所有的人都是英雄
這話有點兒和稀泥,但是刑事鑒定學與這世上大部分其他領域一樣,如果沒有這個行業里眾人每日的辛苦努力,就不可能發揮如今天的作用。這本書的最后是所有受訪專家的簡介。我認為這一部分像所有的案例一樣值得一讀,專家的簡介匯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法醫鑒證學領域涉及的知識和訓練的基本構成。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化學、生物學、司法證據學的學位,有些甚至有博士學位。除了專業訓練以外,他們也有豐富的法律經驗。著名華人刑事鑒定專家李昌鈺亦在列。這份豐富的簡歷集合表明:在現代社會,大偵探的智慧是分散在一群專業人士中間的。這群專業人士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積累經驗,實現從人員到技術的持續自我更新。大偵探是可遇不可求的傳奇,由一群可靠的分析專家構成的刑事鑒證工作,才是社會公義的基礎。
刑事鑒證既然是社會的一部分,尤其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無可避免地像其他依靠公共經費運作的部門一樣,面臨著工作積壓和經費不足的問題。對刑事鑒定分析這個關乎性命利害的領域來說,工作積壓和經費不足就表示有潛在的罪犯仍然逍遙法外,可能傷害無辜的人,陳年積案不能偵破,受害者的家庭無法得到慰藉。這些本來不應該讓分析人員承擔的重擔,無可避免地落到了他們的頭上。一切對刑事鑒定工作有好奇心的讀者,認為公義應該得以伸張的讀者,須得支持在行政和教育方面對刑事鑒定工作的投入。若是讀過這本書后,對書中采訪的勇敢風趣的調查人員產生了好感,并愿意支持公共資源加大對刑事鑒定工作的投入,這本書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