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建院60周年,已正式啟動教學改革
一份講稿,改了又改
于銘松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教授,他面前擺著一份長達2萬多字的講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了給9月開學的第36期民主黨派干部進修班和培訓班授課,在社院新書記的要求和督促下,這篇講稿已經修改了3遍。
8月,中央社院召開第十次課程改革與講義編寫會。會上,社院領導給于銘松的講稿提出了幾點意見:第一,要從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找資源、找支撐,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根性”作用;第二,文化建設要注重歷史傳承,要講透其中的發展沿革,厘清其中的邏輯脈絡。另外,統戰學還要學會講“合”。
上面的場景也同樣發生在在中央社院其他教師中。作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又名中華文化學院)是統一戰線人才教學培訓主陣地,它所培訓的學員,大部分來自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當中有民主黨派后備干部,有黨外青年骨干,也有大量來自新社會階層的人士。對這部分人的培訓教學,重點不在灌輸,在于引導,在于營造共識,“和”“合”二字正是題中精要。
社院教改,共識教育是根本
2016年,正值中央社院建院60周年。隨著9月2日秋季開學典禮的順利進行,中央社院的教學改革正式拉開大幕。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院校,共識教育是中央社院教育培訓的鮮明特色。而這次教改的核心就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社院姓社”,深化共識教育,以“大統戰”“大文化”的理念謀篇布局;以“五史合一”為引領,以“五位一體”為主線,以統戰理論和政策為特色,體現以政治培訓為主的宗旨,貫徹以共識教育為核心的理念,凸顯中央社院的辦學特色。
模塊、“五史合一”、師資庫——社院教改玩大的
中央社院的教學改革,敢于想大問題,也敢于動真格的。看看下面這幾大亮點,就能知道這次教改的格局大、立意大,力度也大。
——模塊化教學
9月開學的第36期民主黨派干部進修班(學時1個月)和培訓班(學時3個月)是中央社院教學改革的試點班次。與以往完全不同,這次進修班設置3個教學模塊,培訓班設置了6個教學模塊。以進修班為例,它的三大模塊分別是:中國政黨與中華民族復興(“五史合一”)模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模塊、統一戰線理論和政策模塊。
中央社院教務部主任王志功介紹,模塊化教學打破了以往班次“前后兩個階段,三個教研部分期管理”的藩籬,按照教學模塊之間以及模塊內部的邏輯需要來設計培訓課程、編寫講義教案、確定授課老師。每個模塊有自身的教學目標,同時又有共同的主題——以共識教育為核心,以“歷史——理論——實踐”為邏輯鏈條,幫助學員增進政治共識,強化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進修班學員、九三學社重慶巴南區工委主委劉秀榮深有感慨地說:“三個模塊的課程設置既有針對性又成體系,分別解答了我們為什么來學習、學什么、怎么畫好同心圓的問題。這對我們的工作很有指導意義。”
培訓班學員、民盟盟員袁坤則表示:“模塊化教學是對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全面改革,是實現教學科學化的較高境界,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策略。”
據了解,隨著模塊化教學的深入開展,中央社院還將開啟“菜單教學”模式,將課程和教師都嵌入菜單,建立各類班次教學菜單,以菜單式教學選聘教師,這樣教師可選、課程可換,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五史合一”
“中國文化的固有根基,其實就是‘儒家為本’或者‘儒道互補’這樣一個格局。儒家精神,我覺得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剛毅、正大、篤實’。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所在。”9月3日是個周六,但中央社院階梯教室座無虛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正在這里為民主黨派進修班和培訓班的學員們講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這堂大課,正是“五史合一”教學模塊中的開篇之作。
什么是“五史合一”?——將“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民主黨派史”“中共黨史”“中國政黨制度史”融為一體作為必修課。授課以史為證、以史為例,內容相互貫通,觀點相互印證,從不同角度展現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各民主黨派、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深刻闡述“要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最大共識”。
進修班學員、民革北京市東城區委會主委姚衛海說:“鑒古知今,把中國近現代史、民主黨派史、中共黨史,放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去研究講述,使學員更深刻地領會到,近代以來,為了團結御侮、救亡圖存,為了民族復興、奮發圖強,經過百年艱辛探索,歷史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也最終選擇了跟共產黨走。”
培訓班學員、民革黨員李琳說:“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是為了更好地觀照當下,以理性、平和、誠實為基礎,在各種思潮的復雜沖撞中,激濁揚清,去偽存真,挖掘深植于中華文明、適合于中國特有國情、被中華民族高度認同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內核。‘五史合一’課程幫助我們從根本上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鞏固政治共識。”
——師資庫建設
中央社院領導告訴小編,對于此次教學改革,社院確立了“邊干邊試、邊試邊改、逐步完善”的原則。隨著模塊化教學模式全面鋪開,學院還將進一步完善師資庫建設:重點抓好校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骨干的培養;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打造兼職教師隊伍;有針對性選擇新階層、新組織、新群體中的代表人士進行授課。屆時,學院將成立教學評審小組,引入教師準入機制、授課成效評估機制、獎勵機制,深化教學機制改革,加快正規化建設步伐。此外,教學改革還將促動“雙推進”,即教務與教研相互推進、教學與科研相互推進。
中央社院的教學改革如火如荼,新想法、新思路、新舉措、新機制正在不斷摸索和完善中。小編相信,隨著9月開學季的到來,廣大統戰學員一定會感受到不一樣的社院,不一樣的體驗。
(原題為《【聚焦】小講稿透視中央社院教學大改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