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丨坦克與自榴炮“跨界兼職”,各自面臨哪些挑戰?

近日,中國軍視網一段公開的新聞視頻引起了熱議。在視頻中,第13集團軍某裝甲團的96A主戰坦克在進行高原訓練時,為了挖掘裝備的極限性能,特別進行了125毫米坦克炮最大射程間瞄射擊。從視頻來看,至少有多發準確命中9公里外山坡上的靶標。那么,是不是主戰坦克就可以作為自行榴彈炮使用?或者反過來說,自行榴彈炮也能用于直瞄射擊反裝甲作戰?接下來,我們就聊聊關于主戰坦克和自行榴彈炮“跨界”的那些事兒。
坦克兼職自榴炮,有點“劃不來”
一般來說,主戰坦克最重要的使命是對付敵方主戰坦克、裝甲戰車或固定火力點,基本上以直瞄射擊為主。我們談到主戰坦克的主炮射程時,多指直射距離,加之車內空間有限,坦克炮的最大射擊仰角都很小。例如,蘇聯D-10系列100毫米坦克炮的最大射擊仰角為17度,2A46系列125毫米坦克炮為14度。歐美各國裝備的坦克炮最大射擊仰角相對要大一些,如萊茵金屬120毫米系列坦克炮達到了20度。在最大射擊仰角的狀態下,坦克炮發射榴彈、碎甲彈或者多用途彈是完全可以實現遠距離間瞄射擊的。蘇聯D-10系列100毫米坦克炮在射擊仰角17度、發射榴彈時的最大射程可達16公里,比D-30型122毫米榴彈炮早期型號發射普通殺爆榴彈時的射程還遠。2A46系列125毫米坦克炮雖然最大射擊仰角只有14度,但是在這一狀態下發射榴彈的最大射程也達到了9.4公里。從這一點來看,96A主戰坦克的125毫米主炮射擊9公里距離上的目標并精確命中,確實充分發揮出了裝備的最大潛力。

不過,無論從火炮本身的性能、火控系統的設計,還是部隊裝備體系、戰術來說,坦克都不太適合作為“兼職自行榴彈炮”使用。各國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的大口徑主炮,除了英國“挑戰者”系列依舊采用線膛炮,其他采用的都是滑膛炮。作為坦克主炮,滑膛炮相比線膛炮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壓、更適合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壽命長等,但是只能發射尾翼穩定榴彈,不能發射自旋轉穩定彈。因此,如果是發射榴彈間瞄射擊同樣遠距離上的目標,滑膛坦克炮的精度不如采用線膛身管的榴彈炮。此外,因為膛壓高,滑膛坦克炮的身管壽命也遠遠低于榴彈炮,而造價卻高于后者。如同樣發射榴彈,大口徑滑膛坦克炮的身管壽命一般只有2000發,而D-30型122毫米榴彈炮據稱可達20000發,是前者的10倍。以達到同等作戰效果計算,使用坦克炮的效費比要遠遠低于榴彈炮。
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的先進綜合式火控系統也不適合進行遠距離間瞄射擊。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指揮員在指揮車內利用專門開發的坦克間瞄射擊諸元計算器進行射擊諸元解算,然后以口述的形式下達給各輛坦克。每輛坦克的炮長將火控系統轉換到人工裝表工況,手動輸入射擊諸元參數,再按下擊發按鈕。按照視頻中裝甲團作訓股長的說法,就是“裝甲兵使用炮兵技戰術,實現了坦克曲線射擊”。而且需要注明的是,采用的還是最落后的炮兵技戰術。就是因為坦克的火控系統無法像自行榴彈炮那樣對遠距離間瞄目標實現自動解算諸元、自動調炮,所以只能采用人工口述、手動裝表調炮這種非常落后的模式。如此多的主戰坦克密集排成一線以靜對靜的方式進行間瞄集火射擊,會迅速招致敵方反坦克火力的反擊,損失會相當慘重。

再者,當前我軍在部隊編成和戰術上日益強調多軍兵種聯合作戰、合成化,根本不可能出現需要主戰坦克“遠近通吃、包打天下”的局面。如果要對付10千米距離上的目標,既可以使用高大上的攻擊機、武裝直升機近距支援以及“紅箭”-10多用途導彈系統實施“斬首”,也可以中規中矩地由各型122毫米榴彈炮“出面擺平”,最不濟也可以叫來各型120毫米迫榴炮依靠高射速密集覆蓋“清場”。在這種情況下,坦克主炮發射榴彈打擊遠距離目標多半會淪為難有用武之地的“屠龍技”。與之類似,歐美曾經計劃為主戰坦克裝備可編程制導炮彈,憑借主炮較遠的間瞄射程用于反武裝直升機,后來也是不了了之。原因無他,反武裝直升機已經超出主戰坦克的能力范疇,還是交給其他更能夠勝任的武器平臺吧。
直瞄射擊是榴彈炮的重要訓練內容

既然裝甲兵想讓主戰坦克干自行榴彈炮的活兒,“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那么,自行榴彈炮是不是也可以干主戰坦克的活兒呢?從理論上講,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數人可能不太了解的是,一般來說,一型榴彈炮,無論是自行式還是牽引式,在定型試驗中都有直瞄射擊立靶的項目,而且有一定的密集度要求。當然,在設計要求中,榴彈炮還是以間瞄射擊為主。不過,當各型榴彈炮交付部隊后,使用者必須考慮各種戰場情況。因此,在訓練大綱中榴彈炮直瞄射擊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在傳統火炮類型定義中,加農炮身管較長,彈道低伸,射程遠,適合直瞄射擊;而榴彈炮身管較短,彈道彎曲,射程近,適合間瞄射擊。但是,戰后各國發展的各型榴彈炮身管不斷加長,炮口初速更高、射程更遠,由此便徹底打破了傳統榴彈炮與加農炮之間的界線,使得榴彈炮也適于直瞄射擊。如今,我國新一代各型122毫米、155毫米榴彈炮都具備直瞄射擊能力。不過,一般來說,122毫米、155毫米榴彈炮的直瞄射擊目標多為堅固工事、碉堡和火力點,是否適合作為反坦克武器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以我國成功出口到多個國家的PLZ45/52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為例,該炮除了間瞄射擊能力外,還配裝有直瞄鏡,在應急情況下具備直瞄射擊能力。就火炮本身性能而言,充當“兼職反坦克炮”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其內外彈道性能也能夠滿足要求。不過,PLZ45作為以間瞄射擊為主的榴彈炮,其主要彈種為高爆榴彈,并沒有配備專門的直瞄射擊反坦克彈藥,如聚能裝藥破甲彈,甚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理論上講,像英國“挑戰者”系列主戰坦克那樣,采用滑動彈帶技術,線膛炮也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但是,PLZ45自行榴彈炮并非以直瞄反坦克作戰為主,生產企業也自然不會為其專門研發這類彈藥。
事實上,即便是發射高爆榴彈,只要擊中敵方坦克,雖然不可能擊穿其主裝甲,也足以使其暫時或者徹底失去作戰能力。我國外貿155毫米榴彈炮所配備的遠程全膛彈(ERFB,因其外形類似棗核,也俗稱為“棗核彈”)不僅射程遠,而且因為其特殊的外形,裝藥量也高于普通圓柱彈,達到了8.6千克,美國M795高爆彈裝藥量更是高達10.8千克。這樣大裝藥量的大口徑彈丸如果正面擊中典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即使后者裝備有反應裝甲也不足以抵消其爆炸威力。而彈丸引爆后產生的高溫高壓爆轟波將沿炮塔和車體蔓延擴散,摧毀所遇到的一切外部設備,如炮長瞄準鏡、車長周視觀瞄鏡、高射機槍、煙霧彈發射器等。如果觀瞄設備被毀,那么主戰坦克內的成員也就無法再瞄準射擊,事實上等于失去了作戰能力。某些主戰坦克裝備有硬殺傷主動防護系統,有可能在155毫米彈丸未擊中車體時就將其引爆。不過,在近距離內引爆155毫米彈丸所產生的爆轟波仍有可能對主戰坦克本身造成一定的損傷。此外,巨大的爆炸沖擊波還可能傷及坦克內成員的身體及其內部器官,形成內臟出血等。
未來是否會有“跨界”的多功能火炮?
俄羅斯陸軍曾經在兩次車臣戰爭以及俄格戰爭中經歷過城市坦克戰。按照他們的實戰經驗,坦克主炮中常備上膛的一發彈一定是榴彈。榴彈可以對付多種類型的目標,從工事掩體到輕型裝甲車輛,而如果遇到了敵方主戰坦克,那么第一發榴彈先打過去擊中后,至少會使敵方的車組成員暫時失能。之后,第二發迅速換為穿甲彈或破甲彈,在敵方坦克還擊之前將其擊毀。
當然,對于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這種支援火力平臺來說,一般距離雙方裝甲部隊的交火戰線都比較遠,其最有力的反坦克彈藥也不是高爆榴彈,而是激光末制導彈和末敏子母彈。因此,無論主戰坦克也好,自行榴彈炮也罷,按照目前的設計定位和戰術使用各司其職還是最明智的選擇。兩者可以保留一些“跨界”的本領,但是不應作為主要戰術模式而“喧賓奪主”。那么,未來會不會需要一種兼具榴彈炮、坦克炮甚至防空炮性能的多功能火炮?這恐怕就要進行更為嚴謹縝密的研究和論證了。
(“講武談兵”是由知名軍刊資深編輯黃國志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以客觀嚴謹的態度,輔以活潑精煉的語言,力圖“破除防務迷霧”,為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國與國外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提供參考和借鑒。每周一或二傾情奉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