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法學院院長到法院副院長,劉小冰掛職前吐心扉:依舊是書生

澎湃新聞實習生 李睿 童健 記者 林山
2016-09-05 11:31
來源:澎湃新聞
? 長三角政商 >
字號

9月3日是禮拜六。上午十點,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在南京工業大學浦口校區見到了法學教授劉小冰。這位身著藍色短袖的法學院院長正在厚學樓門口踱步,不時與學生交談。

這是2016年南工大新生報到的日子,也是學者劉小冰外出掛職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次日,他將駕車前往兩百公里外的蘇北城市淮安,入住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為他臨時租賃的寓所,開始他的法院副院長生活。

這位法學院院長出身的法院副院長,此前曾在掛職座談會上主動表示將“端正態度”。而在南京工大明德樓的辦公室里,劉小冰告訴澎湃新聞,掛職人員不能“端著個教授架子,融不進去”。他說,接下來一年的法院生涯里,自己主要想做三件事:學習、調研和思考。

法學教授劉小冰

“生就一副職業的黑臉”

采訪剛開始,一位學生敲開了院長辦公室的門:“我想咨詢2017年考研的問題。”劉小冰讓他過會兒再問,“你應該有我電話。”

法學、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社會工作,四個專業的攤子,一千來號學生,使得這個學院的日常事務頗為繁忙。教書、寫書、看書,劉小冰頗為自得的“三書”生活,多半要在冗雜的院務之余進行。

辦公桌上的相框里是一對學生的結婚照。照片中新人身后,證婚人劉小冰站得筆挺。桌子后面的墻上,貼著一連串劉小冰與往屆門生的合影。回顧30年的教書生涯,這位動輒自稱“教書匠”的法學家說,他已把教書育人視為最大的樂趣。

1979年,17歲的劉小冰從南京高淳考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成為華政復校后的首屆學生。“我是70年代的大學生,80年代的研究生,90年代的教授。”

劉小冰回憶自己求學時,導師從來不用“放養”的方法帶學生。“那時候手寫的作業,發下來紅的黑的藍的批改很多。”如今,劉小冰對學生也格外地嚴。因為一份不滿意的學生論文,他“從上午9點罵到下午4點,中間請學生吃了個盒飯”。

有次,一騙子發短信給學生:“我是劉小冰,明天到我辦公室來談一下。”學生驚惶不已,忙問系主任有何對策。系主任把短信轉給劉小冰,方知是個騙局。學生知情后舒了口氣:“幸虧不是劉院長找我,否則更可怕。”

這引起了劉小冰的自我反思。他在畢業典禮上自嘲:“我生就一副職業的黑臉。”

不過他話鋒一轉,又說了句:“你們參加工作后也要學會轉換面孔,以適應自己的職業。”

在劉小冰看來,研究生階段是學生成材的關鍵時期。三年下來,不僅要有專業技能上提高,更應練就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本領。而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培養服務意識與合作意識。

他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隊做任務。結果,組長因為不敢過多吩咐師姐,被要求寫檢討:“沒有起到團隊負責人的作用,就算自己的任務做好了,等于還是沒到位。”

“四天副院長,一天正院長”

1986年,劉小冰研究生畢業即進入江蘇省委黨校工作,直到2006年調入南京工業大學。他將自己的學術生涯概括為“二十年黨校,十年大學”。在他看來,在黨校和大學都是以教書為業,只不過大學教的是“學生”,黨校教的是“學員”。

他提出,“‘學生’就是‘學會如何求生存’,‘學員’就是‘學會如何做大員’。”

劉小冰同很多在黨校教過的學員“保持了長期的革命友誼”,“無論他的職位高低”。這是他和多數法學教師不太一樣的地方。對于政務工作及人員,他的了解要更深一點。

還有一個原因是,劉小冰擔任了大量法律方面的社會兼職,他是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專家、省高院檢察院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的委員等。他也參與過不少司法實務活動,“比如2013年江蘇在南通試點行政案件集中管轄,省高院就邀請我們去調研”。

不過,去淮安掛職意味著劉小冰將暫時告別一些顧問工作。“前兩天省人大打電話給我,說下周有個非遺的條例要開咨詢會,那我肯定是去不了了。”他笑著開玩笑說,“咨詢費也沒了”。

對劉小冰而言,未來一年的掛職生活將帶給他一種奇妙的身份分割感。用他自己的話說,“四天副院長,一天正院長”。

他已經精打細算好了:周一到周四在淮安上班,周四晚上開車回南京,周五上午開學院院務會,下午給研究生上憲法學課程。周末陪陪家人,周日下午開車去淮安。“我蠻享受一個人開車的感覺,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盡情思考。”

不便之處自然是有的。劉小冰的夫人在省委黨校工作,“以往都是我上下班途中開車接送,今后她只能自己上下班了”。

劉小冰告訴澎湃新聞,去淮安中院掛職其實并非他主動申請。

南工大首次納入“雙千計劃”遴選范圍,學院領導班子中要選派一位去掛職,書記是女同志比較顧家,副院長分管教學評估走不開,他們都讓院長去。學校領導也支持,于是劉小冰就去了。“不然我這個年紀的人一般也不會去了,老教書匠了。”

在淮安的一年,劉小冰想做三件事:學習、調研、思考。他說,后者是前兩者的產物。他希望能在司法工作的具體實踐中,獲得新的思想資源和靈感。

“保持書生本色,張力不是破壞力”

談及那篇流傳頗廣的《給即將入仕的同道中人12言》,劉小冰首先澄清:“入仕不是說我自己。”他表示,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那些從學者隊伍中轉行進入實務部門之人的,不過“對于我們這些出去掛職的也不無參考意義”。

“我所講的‘同流合污’,是說有這種‘污’的成分和可能,而不是說理論工作者就是‘清’,實務工作者就是‘污’。”關于12條忠告的第一條,劉小冰說,當初寫下那句話更多是一種警醒。“有的東西可能就像臭豆腐,你遠遠聞起來覺得臭,吃起來就會覺得香了。”

劉小冰詳細談了他對法律實務部門工作人員難處的認識:案多人少,大量案件積壓;在體制內更多被視為專業人員,上升途徑窄;待遇不高;員額制,要想入額,競爭激烈;社會對司法現狀抱有某種成見和不信任;司法人員專業能力必須不斷適應社會轉型需要,等等

對于學術研究跟社會脫節的問題,劉小冰也坦誠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一些學者“對自己研究的專業在實務中的發展狀況、實務中一些新做法新要求,很多了解不多,這個是比較致命的”。這種情況下提出的觀點,被他稱作“空對空導彈”。

劉小冰還向澎湃新聞記者分享了關于法院檢察院要“減肥”的新思考。劉小冰提出,不能把法院檢察院看成政府職能部門,法院檢察院承擔了一些本不屬于審判權的職能,應該要剝離出去。他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司法執行權。法院只負責判,怎么執行是政府的事。這樣法院判案就會大膽得多、公正得多。司法行政權應當和司法權分開。”

“第二,類行政化事務。比如說法院要招商引資、要法治宣傳,乃至于要‘站馬路’。這些事不算行政事務,卻是類行政化思維的產物。”

“第三個可能比較尖銳,主審法官體制。我們有院長有庭長。能不能把副院長這層給去掉,主審法官就直接負責,或者直接對院長負責。”

“中國的法治,已經走過了剛開創時那個主要注重理論、原則、價值的時代,現在應當從更務實的層面上來考慮現實需要。”劉小冰捧著學校“迎新工作日”配發的盒飯,回答完了澎湃新聞記者的最后一個問題。

劉小冰說,他會“保持一個書生的本色”。

“在社會生活中,各種主體的觀點和力量必須保持一定的張力。書生和廟堂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法治的目標、實施路徑會有一定差異,但都是為了把這條路走得更順。這種張力不是破壞力,是希望這個國家和社會更好。”劉小冰說。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石嘴山市| 梁平县| 广宗县| 江陵县| 柞水县| 曲麻莱县| 安阳县| 临猗县| 榆林市| 仁化县| 三江| 库车县| 郸城县| 勃利县| 灵寿县| 会东县| 桓仁| 福安市| 都昌县| 丰镇市| 奉新县| 福贡县| 如东县| 阳泉市| 许昌县| 汝阳县| 大渡口区| 安龙县| 柘荣县| 会泽县| 浠水县| 徐汇区| 依安县| 曲麻莱县| 彭水| 三门县| 孝昌县| 静安区| 盐津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