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老公房加裝電梯補貼政策已出臺幾年,成功安裝小區不多

大熱天拎著十幾斤重的大西瓜、下雨天抱著幾十斤重的米和油、生病時拖著疲憊的雙腿……當面臨類似的情況時,年邁的居民內心對于自家的樓房能裝上電梯的渴望被無限放大。如今,上海也對老住宅加裝電梯給予了力度不小的財政補貼,單筆最高可獲24萬元。然而,記者采訪后發現,雖然優惠政策不少,但受阻于手續繁瑣、審核步驟多、熟悉度不高等因素的影響,最終成功安裝的小區寥寥無幾。
半數以上小區沒有電梯
上午時分,60歲的倪毓波回到位于上海水城路468弄的五洲大廈小區3號樓,從皮夾中掏出一張類似信用卡的卡片,在電梯指定位置輕輕一刷,按下了5層樓按鈕。十幾秒的時間,電梯就從一樓將她送到了五樓的家。而在兩年前,她還不得不依靠雙腿一臺階一臺階地爬樓梯。變化,是從今年6月10日居民樓加裝電梯開始的。
五洲大廈小區位于水城路茅臺路,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區。小區共有5棟住宅樓,3棟為13層的高層住宅,另外2棟為6層的多層房,一梯三戶,3號樓也在其中。在2014年8月,小區居民從報紙上看到,靜安區有一個居民小區成功加裝了一部電梯,于是,3號樓內10多戶居民也動了心。
501室的倪毓波和602室的丁秀芝牽頭,與業委會主任、仙逸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等一起,組成了加裝電梯工作小組。在經過征詢、協商、走訪、申請、審批等一系列流程后,這部電梯終于“落戶”。最終,3號樓內共有12戶居民,根據不同樓層的比例遞增,分攤加裝電梯需要的63.5萬元,最多的6樓居民出資7萬余元。如今,區房管局還在為其申請財政補貼,最高補貼可享受24萬元。
記者了解到,在上海全市1.2萬個住宅小區中,有電梯的住宅小區僅4500個,電梯總數6.6萬臺,這其中又有5000臺電梯已經超過15年的使用年限。許多從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多層建筑沒有電梯,有的甚至九樓都沒有電梯。隨著老齡化加劇,有些市民面臨上樓難下樓更難的境地,若真的可以成功加裝電梯,無疑為老百姓生活、出行增添了許多便利。
22個月里蓋了40多個章
然而,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就在3號樓居民前往靜安區某小區“取經”時,這個已經成功安裝電梯的小區負責人還曾好心勸說:“不要做,太難了、太煩了……”
如今回想起一路走來的22個月,參與的業委會委員倪毓波感慨萬千。雖然,樓內居民的征詢同意率和全體業主的意見征詢通過率都符合要求,但在倪毓波看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光買圖紙就來來回回跑了6次。”倪毓波說。
造成反復奔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熟悉”,“別說我們老百姓是這輩子頭一次,就連有些政府部門也是第一回辦。”倪毓波說。于是,從開始申請到成功安裝,22個月的時間里,先后要在申請單上蓋超過40個公章。
作為工作小組里的“潤滑劑”,小區所在的仙逸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楊家生也直言:“不是沒有打過退堂鼓。”他坦言,申請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和瑣碎問題如果處理不當,都有可能讓這事泡湯。
“上上下下享受”不容易
其實,上海市政府也關注到了這個問題,給予大力支持。市房管局、規土局等部門先后制訂了《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2011年)、《關于明確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2012年)、《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規劃管理意見》(2014年)。根據規定,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還能享受政府財政補貼政策,最高不超過24萬元/臺。
然而,記者從多方了解到,要實現“上上下下的享受”并非易事,成功者更是寥寥無幾。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區至今成功加裝電梯的舊小區數量還不到10個。
不少居民坦言,老房安裝電梯最難是前期工作,即業主間的協商、確定資金分攤比例等。有些居民就顯得頗為無奈:“都七八十的人了,哪有這個精力折騰?”此外,相關部門能否“推一把”也至關重要。以長寧區五洲大廈3號樓順利安裝電梯為例,區房管部門在政策宣傳、實地查勘加梯條件、指導業委會制定方案、完成居民征詢、受理立項等方面做了很多指導工作。區房管局工作人員田瑞華就被居民們一直掛在嘴邊,有了她的耐心指導和政策解釋,少跑了不少冤枉路。
加之再有街道、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楊家生的從中調和,也讓小區矛盾減少了不少,從而推動了電梯的安裝速度。可以說,這些天時地利人和,才促成了五洲大廈3號樓電梯的順利安裝。
在這個不斷前行的老齡化城市中,我們也希望能夠多聽到一些這樣的好消息,有朝一日,當老住宅加裝電梯不再成為新聞時,才是政策真正落地造福百姓之時。
(原標題:老公房加裝電梯究竟“卡”在哪兒,補貼政策出臺幾年 成功者寥寥無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